圣经《创世纪》第四章记载了人类最早的一起谋杀案。该隐和亚伯分别是亚当与夏娃的长子和次子,他们为敬拜上帝耶和华都献上供物。上帝只喜悦亚伯及他的供物,不悦纳该隐及他的供物。该隐大怒,嫉妒亚伯得到了神更多的关爱,就杀了他的兄弟亚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 1875-1961)将兄弟姊妹间这种会导致仇恨的对抗意识、竞争心与嫉妒心称为该隐情结(Cain Complex)。也有中文用“双子情结”来表述这种破坏性的手足相争,即兄弟或姐妹的一方,因为强烈嫉妒对方得到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关爱和注意,产生争竞、仇恨,甚至杀戮。
笔者曾对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感到困惑,多年来时有思考与分析,现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为人父母者或为人子女者能从中有所启发。
故事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 耶和华对该隐说: “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创世纪》4:1-8)
疑问
笔者初读这段经文时,还不是基督徒。当时心里产生了好几个疑问:
一是神为什么不喜欢该隐的供物,而悦纳亚伯的?难不成神更喜欢馨香的燔祭的羊肉及羊脂,而非水果、谷物等素食?
第二,神是不是有些偏心?该隐就一种庄稼的,将自己劳动所获献给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好心给您献供物,您不喜欢也别挂在脸上,这样很伤该隐自尊的,您知道吗?
再说,您老人家搞这样一出,不是制造他们兄弟不和吗?人类是您造的,您不清楚人的软弱,不清楚该隐的德性?
最后,您看到该隐发怒了,干嘛不采取点预防措施,反而听任谋杀案的发生呢?如果安抚一下该隐,大家岂不就相安无事了?
亚伯比该隐诚心
后来笔者在网上寻求答案时,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该隐和亚伯给神献供物的态度不同。
亚伯所献的是”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显然,亚伯对所献物进行了挑选:羊的脂油,被认为是羊身上最好的部分;头生的羊,为母羊年轻、健康和强壮时所生,一般也认为其最健康,因此也是最洁净的。
该隐似乎没有特意对供物进行挑选。圣经没有提到他将田里初熟的果实,或是将精心挑选过的最好的谷物献给神。想想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们也会尽心尽力准备,何况是要献给神的供物?因此该隐不及亚伯有诚心。
神首先看重的是人
另外一个被笔者忽略的重要细节:“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就是说,神首先是看中了亚伯,然后才是他的供物;看不中该隐这个人,然后才看不中他的供物。一位笔者尊敬的牧师也认为:“如果我们(属灵)的生命不好,不蒙神的喜悦,我们为神所做的一切不会蒙祂悦纳!”
那么,神介意的应该不是该隐所献的供物本身。神在《诗篇》50中说:「我并不因你的祭物责备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也不从你圈内取山羊;因为......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我岂吃公牛的肉呢?我岂喝山羊的血呢?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合神心意的大卫,也知晓神的心意:「祢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祢也不喜悦。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篇51:16-17)
对于奉献和敬拜,神所注重的是奉献敬拜的人的心。一个人到神面前,若存恭敬虔诚的心,哪怕一杯白开水或几分钱,都会蒙神的悦纳。该隐的供物不受神悦纳,可能因为他属灵的生命本就不好,平时的言行不合神的心意,献祭也不敬虔。
以父母作类比,父母可能也看重孩子送的礼物,但一般会更感动于孩子爱父母的心,而非仅仅礼物本身。从孩子的角度呢,则是“态度决定一切”,因为态度表明了你是否用了心。所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贫寒无孝子“,是类似的道理。
全知的神与狭隘的人
一位教会长老在回答笔者的疑问时,说:神除了能看到过去和现在,还能一下子看到未来,而我们人仅能看到眼前,所以时常看不清事情的本质。笔者理解和赞成这个观点:神是高于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存在,对于神而言,可以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参见博文《蚂蚁与人的距离 VS 人与神的距离》)。即便是渺小的我们,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时,脑海中出现的可能是自他/她出生后的一系列images/videos的集合,而不是仅仅现在的模样。
该隐对神并不真心敬畏,献供物也不太诚心。神能看清该隐的本性。或许在神的眼里,该隐将来还会行得不好。从该隐的反应来看,确实如此。
在知道神不喜欢自己的供物后,该隐大大发怒。神告诫他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该隐没有顺服于神的提醒,反而杀了他的兄弟。
只是神为什么不找个有效方法来阻止该隐?或者指示亚伯回避该隐呢?
神为什么袖手旁观
神创造出宇宙万物,所有的被造物,比如日月星辰,都在神设定的自然规律下运行,不会犯错。但神造人不是造无自主选择能力的机器人或提线木偶。神并没有设定好一段固有的程序,将其置入人的身体,然后这程序就指导人的一言一行。如果是这样,人和日月星辰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是大小、规模不同。
神造人的时候给人以自由的灵,让人可以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说,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做这个或者做那个。这样就不能要求赋予我们自由意志的神,来承担我们错误选择的后果。
当一个人有需要的时候、一个人要去做坏事的时候、一个人不想做好事的时候、一个人有困难或危险的时候,神不会总是跑过来,帮人解决问题、满足人的愿望。这是人类作为”活“的被造物,享受自由意志的代价。
就像有的孩子,极力反对家长干预其自主决策的权利。那么在其自主选择造成不好的结果后,就不能再去责怪父母了。
神的主权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神随自己的意旨行事”。正如神说:“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埃及记》33:19)。圣经只字未提神不悦纳该隐供物的原因。也许这是在晓谕我们,神没有义务为祂所做的每一件事向人交代、解释。
以人之有限,即便神告诉我们真正原因,我们也不一定能领会、能明了,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此,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去找出满意的答案,更不是立即就要找到这个答案(参见博文《人定胜天还是命由天定》)。
但神是公义的,这世界也有公平。我们不需要对此怀疑。只是公平并非体现在每时、每地和每件事情上,甚至公平不一定出现在我们经历的现世中。即便不信神的中国人,传统上也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传》)。先代的遗泽,惠及子孙;反之亦然。
该隐在得知自己和供物不受神的喜悦时,首先应该做的是接受神的选择和决定,然后谦卑地求问神:“我应当怎么做,才能让我和我献上的供物蒙您悦纳?”而不是大发雷霆,甚至进而谋杀其兄弟。
法国学院派画家Fernand Cormon的名作《Cain fleeing before Jehovah's Curse》
笔者的教训
想提醒读者的是,神有主权”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人却不可如此,特别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们时。
笔者就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大女儿自小女儿出生后,逐步陷入焦虑之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认为妹妹夺走了父母原来对她的关爱。她七年级时在一篇作文中说,她的生活因妹妹的出生变得miserable。当时在很多生活小事上我们都是迁就小女儿,要求大女儿让步。或者为了方便,要求大女儿作出牺牲。比如小女儿总是在教会哭闹,我们就换了教会,大女儿因而与原来的朋友分离,为此伤心痛哭。同时我虽然不是故意要偏心,但的确毫不掩饰对乖巧的小女儿的喜爱,以及对爱顶撞的大女儿的不满。
后来在处理小女儿与儿子的类似竞争关系时,就非常注意平衡地表达对两个孩子的爱,避免引起一方的伤心、嫉妒、挫败感及不安全感。这姐弟俩相处得不错。
遗憾的是,大女儿心里总是有些疙瘩——她明显更亲近弟弟,对妹妹多少有些排斥。
从该隐情结到卢刚事件
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也让笔者联想起1991年发生在爱荷华大学的卢刚事件。同样来自国内名校的山林华,比卢刚晚一年进校但早一年拿到博士学位,同时还获得了令卢羡慕的奖项,从而引起了”受到苛待”的卢刚的不满。卢认为这是他们的导师Christoph K. Goertz教授等人“袒护、偏爱”的结果。卢刚因此寻机射杀师弟山林华、导师等六人。
笔者认为,如果卢刚对该隐与亚伯的故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或者卢刚是位虔诚的基督徒,这场悲剧很可能不会发生。圣经告诉我们,世上的权柄没有不是出自神的。因此,导师也好、supervisor也罢,尊重他们的决定,是尊重神赐予他们的权柄,而不是因为他们正确(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尊重不等于逆来顺受)。
另外,新教(Protestant)非常看重”因信称义“;如果我们对神有信心,也会因此对他人有爱、有宽容。因为对神有信心,就会对自己的未来放心,就不会过于执着于现在所受到的”不公”或”不幸”。这样就不至于像卢刚那样,因嫉妒同门师弟得到导师更多的关爱,而走极端(有知情人透露,他导师在背后与同行交流时,一直说卢刚是他最出色的学生)。即便卢刚确实受尽刁难,圣经也建议「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
中国人的特点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总是非常在意是否公平,有什么事看起来自己吃了亏,就可能跳将起来。同学或同期入职的同事间的竞争,大家都遇到过。上司一碗水端平的时候不多。笔者年轻时,也因此对掌握”生杀大权”的上司及在背后使坏的竞争者表达过强烈不满,由此反而错过了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您的孩子面临类似卢刚所感受到的不公,请建议他们首先要尊重导师、supervisor等上司的决定,以该隐与亚伯的故事为鉴,宽容对待竞争者,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事业发展都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