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的几个儿子中,虽然蒋经国一直被当做接班人培养,但养子蒋纬国却一直很受蒋介石重视,他是蒋经国掌权道路上最大的威胁。
为了培养蒋纬国,蒋介石曾派遣他前往德国军校学习。而在德学习期间,蒋纬国认识到中国军队与国外军队的巨大差距,也曾与纳粹首领希特勒有过数次接触。
蒋介石派遣蒋纬国留德颇有深意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前夕派蒋纬国前往德国,首先是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
在红军长征结束后,蒋介石虽然把中国共产党当做最大威胁,但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让蒋介石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面对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日军,蒋介石认为只有打造一支现代化军队才能与之抗衡。
而军队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因此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蒋介石特意将蒋纬国派往德国学习。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给蒋纬国的前途铺路。蒋经国虽然是亲生儿子,但蒋介石与其原配关系不和,加上蒋经国的苏联经历,让向来仇视共产主义的蒋介石对其一直是不冷不热,父子间有着隔阂。
蒋纬国则从小跟着蒋介石长大,由于朝夕相处,因此蒋介石对蒋纬国有着特别偏爱。
在三十年代,蒋介石并没有确定蒋经国的接班人身份。
加上蒋经国并不在军队任职,因此派蒋纬国留学,可以顺理成章地任用提拔,进一步巩固蒋介石在军队中的地位。
当然,其中也有着培养蒋纬国成为接班人的意思。
被德国人的严谨所震撼
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蒋纬国在出国前已经是少尉军衔,然而按照德国军校的制度,军官要先去部队熟悉情况才能就读。
在蒋介石的几个儿子中,虽然蒋经国一直被当做接班人培养,但养子蒋纬国却一直很受蒋介石重视,他是蒋经国掌权道路上最大的威胁。
为了培养蒋纬国,蒋介石曾派遣他前往德国军校学习。而在德学习期间,蒋纬国认识到中国军队与国外军队的巨大差距,也曾与纳粹首领希特勒有过数次接触。
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蒋纬国在出国前已经是少尉军衔,然而按照德国军校的制度,军官要先去部队熟悉情况才能就读。
因此蒋纬国并没有直接去军校念书,而是以军官候补的身份,成为德国山地第1师98团当一个上等兵。
在山地部队,蒋纬国不再是备受长官照顾的蒋家公子,而是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据蒋纬国回忆,山地部队的士兵是所有部队中最艰苦的,光是所带背包就比其他军种士兵重了25磅(11公斤左右)。
还不包括铁锹、武器弹药、防毒面具等装备。由于负重大,加上所走的道路崎岖,山地部队的行军非常辛苦。
一直在国内养尊处优的蒋纬国虽然也接受过军训,但国内的长官哪敢为难他,因此他真正受过的辛苦并不多。所以在德国初期,蒋纬国一度感觉难以承受。
除了训练辛苦,德国人的严谨与精确让散漫惯了的蒋纬国印象深刻。在德国军营中,无论是被服还是生活用具,都摆放地整整齐齐。
德国士兵的宿舍门口有一个枪托,枪托下面有缺口,枪架被设置成45度,让士兵们出门拿枪时非常方便。
德军在弹药管理方面也异常严格,军队弹药都在地下室,由专门的军需官管理。
在需要领用弹药时,各部队都派专人排队前往领取,整个领取过程井然有序,领取效率也很快,完全没有国民党部队领取弹药时,军官和军需官讨价还价那种乱哄哄的散漫场景。
德军的纪律让蒋纬国叹服
在德国山地师服役期间,蒋纬国多次到达德国东南部边境,也见证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历史。
蒋纬国回忆,由于是同文同种(奥地利与德国都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奥地利人对奥德合并不仅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欢迎。
在德国的军事培训系统中,军官候补生除了日常训练,还要在晚上上课,学习处理部队行政、勤务等。例如如何领取弹药、军费、装备、运送伤兵等。
除此之外,军官候补生对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都要非常熟悉。只有做到了对基层部队各方面了如指掌,才能发挥出最强大的战斗力。
在战斗训练方面,军官候补生要加强班、排之间的小战术训练。这种战斗层次的训练,对于基层军官非常重要。
而这些训练,只有在部队才能学习,因为在军官学校里,只教授连营级以上的训练。
军官候补生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基本战术,除了白天出操外,晚上还有导师为候补生补课,讲解许多基础的课程,例如班、排小战术。
等到入伍一年后,最基本的班、排、伍战术都可以熟练运用了,例如各种地形的攻、防、退、追、遭遇等。
在繁重的训练中,军官候补生们日程被安排得很满。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检查装备和整理内务后到军营的俱乐部里喝啤酒,然后在那里一起聊天。
由于是军方的俱乐部,因此军官们喝酒的花费并不多,每次花费约为2-3马克。因此德军规定,军官钱夹不能超过8马克,如果超过8马克,就是违规。
如果有多出的钱财,可以送到军需官那里寄存。
蒋纬国回忆,德国军营里的军纪很好,几乎没有偷窃等犯罪事件发生,因此大家在军营都感到很安全和舒适。
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好的氛围能加强凝聚力。
而国民党部队军阀作风严重,各种抽大烟、小偷小摸的人都可以进入国军,这样的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更没有凝聚力。
德国军官学校授课以应用为主
在接受一年的入伍训练后,蒋纬国于1937年年底进入慕尼黑军校学习。德国的军官学校有5间,按地域分配生源。
有趣的是,来自德国北部的学生会被安排到南部军官学校进行学习,反之亦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德国军官们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德国。
在其他国家的军校中,一般都只是战场战术训练。
但即使把进攻战术讲得再精彩,到了实际战斗中,不知如何在敌人火力下展开,不知道如何运送弹药,如何在遭遇伏击时躲避,再厉害的战术也只是纸上谈兵。
因此德国军校训练的重点就是战术演练与实际应用。对于德国军官来说,要熟悉班、排、连、营各级别使用的通信信号、火力支援、和攻击战术方法。
除此之外,军队日常训练、装备管理、后勤管理都是军校学习的重点。
而在实际战术应用方面,德国军校则不让军官学习生们带枪,而是直接带到野外,根据地形模拟战况。
每个军官根据模拟战况,写下作战要点,然后向全部学生公开要点。之后班主任会公开每个人的作战要点,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分析各方案的优劣。
蒋纬国回国后,将德国军校学到的知识都整理成为文章,在国民党报刊中发表。蒋纬国的战术素养虽高,却忽视了国民党军队的实际,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根本不可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
因为许多国民党军官只关心如何克扣军饷,如何打压同僚,对战术基本不上心。即使有孙立人这样“海归”人才领兵,亦是孤掌难鸣。
学习贵族社交科目 蒋公子倒是得心应手
除了基本应用和基本战术,出于融入上层社会的需要,德国军校学生还要练习西洋剑术、骑马、交谊舞等西方贵族在社交中常常会接触到的娱乐。
对于公子哥出身的蒋纬国而言,骑马这种奢侈的爱好,本来就是在民国权贵子弟的寻常娱乐,因此学起来不费力气。
在交谊舞方面,从小就在十里洋场长大的蒋纬国,更是学得毫不费力。因为蒋纬国从小接触民国那些官老爷和官太太们,几乎天天都会跳交谊舞。
但在剑术方面,蒋纬国一开始学得并不顺利。
在放暑假期间,蒋纬国花重金拜师,在柏林与一位剑术大师进行苦学,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蒋纬国的剑术有所精进,最后通过学校的考核。
蒋纬国在德国军校学习的贵族社交内容,体现了德国军校本质上培养的是权贵阶层。
也只有像蒋纬国这样的他国权贵子弟,才能把这些与贵族生活相关的内容学得如此得心应手。
与希特勒有过三次会面
由于共同的反共立场,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与德国的关系很密切。而作为当时中国权贵之子,蒋纬国的一举一动其实被德国高层密切关注。
德国有着政府高层接见军校学生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蒋纬国分别三次见到了希特勒。
在这三次会面中,希特勒与蒋纬国的进行了一些交流。但两人都是在公开场合会面,见面也都是因为公事。
两人没有私底下的谈话,因此蒋纬国对希特勒并未有什么深刻印象,也说不上交情。
与蒋百里成为忘年交
从军校毕业后,在实习期间,蒋纬国被分配到莱比锡的第7军团。在德军服役期间,蒋纬国学习了德军的编制情况,也学习了德军的战术思想。
此外,蒋纬国还掌握了德军的战略。当这些情况汇报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十分高兴,他让蒋纬国担任驻德代表蒋百里的侍从官。
在与蒋百里相处的数月间,两人交换了对国内外局势的看法,蒋纬国也了解到国内抗战的最新情况。
而德国在抗战爆发后,确实对中国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援。两人都认为,德国的支持对于中国非常重要。
而蒋百里一直崇尚德国陆军,他鼓励蒋纬国,尽快将在德所学的知识带回中国。
在德期间,蒋纬国和蒋百里相处融洽,成为了忘年交。
但相识数月之后,蒋百里在回国不久就因病去世,这让蒋纬国一度非常伤心。
但让两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希特勒虽然对中国一直有好感,但在1940年,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德国就此成为中国的敌国。
可见国家之间最重要的原则是利益,而不是所谓的情谊。
在二战爆发前离开德国
实习结束后,蒋纬国顺利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成为德国步兵第8师的一名军官。在二战正式爆发前,蒋纬国作为纳粹军官,参与德军侵略苏台德地区的行动。
随后还随部队来到德波边境,准备参加德国对波兰的侵略。
德军进入苏台德是赤裸裸的侵略活动,蒋纬国作为纳粹德军的一员,可以说是助纣为虐,然而蒋纬国曾是纳粹德军的事实,却在战后被国民党政府所掩盖了。
就在蒋纬国准备参加这场标志二战正式爆发的波兰战役前,国民政府在此时却收到了德意日即将组成联盟的消息。
为了保证蒋纬国的安全,蒋介石命令蒋纬国回国。1939年8月,蒋纬国结束了近三年的德国生活,前往美国继续学习装甲兵战术。
1940年底,蒋纬国回国,成为胡宗南手下的一名军官。
在德国的三年间,蒋纬国学到了德语,也了解西方上层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的收获,他认为这德国学习三年胜过国内学习十年。
堪称碌碌无为的军事生涯
从德国归来后,蒋纬国虽然有着德国军校知识,却一直没有在军事方面取得什么成就,也未有什么像样的战绩。
而到台湾后虽然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明眼人都知道,这都是蒋介石的安排。
抗战期间,胡宗南的部队很少参与战事,基本都在后方警备。
而在解放战争开始后,蒋纬国开始在装甲兵部队担任要职,但蒋介石也很少安排蒋纬国上前线冒险。
在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为了展现出全力决战的姿态,命令蒋纬国率领战车团前往救援黄维兵团。
蒋纬国到来后,表面上作出一副要与解放军决战的姿态,这让刘峙等国民党将领感到了巨大压力。
在国民党众将领没有人敢让蒋纬国出战,直到淮海战役结束后,蒋纬国都没能出战,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回南京。
蒋纬国在淮海战役期间的遭遇,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在不求无过,自扫门前为主要心态的国民党军中,蒋纬国从来都是被当个菩萨一样地供着,不沾烟火。
其实蒋纬国真要打,也没人拦得住,但他终究也是没打。可笑的是,这个很少亲历战场的人晚年竟然成为陆军上将,足可见国民党军队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