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2022-02-06 15:45:30

一个广东开平来澳的淘金高手和经商奇才                               

1850年代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Victoria)金矿的发现,带动了首批中国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大规模地前来新金山寻找机会。在这场长达十几年的淘金热中,一些人在维多利亚省和新南威尔士省(New South Wales)确实有所收获,实现了梦想。到了1872年,探险家在昆士兰省(Queensland)北部的Palmer River(白马河)地区发现金矿。次年开始,消息传出后,立即形成了一轮新的淘金热潮。从昆士兰东南部及更南面的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两省的人群(包括原有的华工)蜂拥而上,许多海外的淘金工也加入到这一轮可以发家致富的浪潮之中。正是大批淘金者的到来,才带动了昆士兰北部地区的开发。从汤士威炉埠(Townsville)往北所见到的那些著名城镇,比如坚时(Cairns,现译为凯恩斯)、塔利(Tully)、谷当(Cooktown,现译为库克顿)、热带高原台地上的丫打顿(Atherton,现译为亚瑟顿)等等,都是在此轮淘金热兴起之后才被开发并建设起来。这些新来的淘金工,有很大一部分是新近闻讯而抱着发家致富的想法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及四邑之各县络绎不绝奔涌而来者。据统计,仅在1875年到1879年间,在昆士兰北部登陆奔赴白马河及周边矿区淘金采矿的华人人数就达22000人。谷当埠也是在1873年才被确定作为前往白马河金矿区的货物集散地,并在次年作为港口开埠;而坚时建埠则更晚些,鉴于白马河金矿区很快便向南延伸到几百公里远的热带高原台地区域,为获得一个更为便捷的货物运输港口,1876年才得以正式确定建埠和开发。然而,金矿开采的热潮实际上也就是持续了几年时间,很快便消沉下来。那些未有收获的淘金人便分散到白马河往南的周边地区,参与到这些地区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开发和建设之中。

在1870年代中期来到昆士兰北部淘金的广东人中,开平县水口镇后溪村生于1855年的谭瑞(Tam Sie),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年方二十岁时,得知了白马河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十分兴奋。二十年前,他所在的四邑地区大批人员因受澳大利亚新金山的淘金热吸引而奔赴那里,以期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虽然真正挣到钱荣归故里的人并不多,但新宁县的雷亚妹(雷亚梅,Louis Ah Mouy)和刘光明(Lowe Kong Meng)等在美利滨那里致富的消息,还是对当地出洋打工实现梦想的后来者有很大的感召力。现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又有了发财机会,在首轮澳大利亚的淘金热时才出生的谭瑞没能赶上时机,现在自然就不能错过这个良机,需要去那里碰运气。于是,他成为了大批来自四邑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赴澳发展之淘金工中的一员,于1875年搭乘从香港启程的轮船,抵达刚刚建埠不久但已显得繁荣昌盛的谷当埠。

像当时抵埠的所有中国淘金工一样,谭瑞的目标是白马河矿区。因此,他很快便跟随大流去到矿区淘金。但是,他只是在那里待了约六个月时间,就返回了谷当。他的淘金之旅是否有所收获,没有记载,其自传中也未说明。从他能够从容地呆在这个新兴港口并能有所作为来判断,显然他是有一些收获,但可能是不多。从其个人角度来看,尤其是对比他此后财富增长的机遇和效率,即便他在淘金中有一点儿收获,显然不能算得上是成功,也就不愿意提及而已。

谭瑞回到谷当埠时,已经是1876年了。几天后,他与同乡邝兴相遇,两人商讨决定前往新几内亚(New Guinea)做海参贸易。通过很快便建造了一艘载重25顿的中国帆船,召集够人手后便出发前往目的地。八个月后,他们满载而归,捕获有6吨重的海参,价值500镑,这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收入。换言之,此行非常成功。

尝到了赚钱的甜头,谭瑞和邝兴决定再度出海前往新几内亚,欲故技重施,再创辉煌。就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谭瑞突患发烧重病,无法随行。但他也因祸得福,躲过一劫。在新几内亚海岸一处物物交换地点,邝兴所带领的这一船人因兹扰土著女人而被当地土著所杀,船被焚毁,只有船长一人幸免于难,为当地传教士所救。事实上,就谭瑞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一年在海岛遇难的各国水手和船民有100多人。从当时澳大利亚报纸经常报导的各国船员及乘客被土著所杀的事情来看,这样的出海冒险,能够安全归来就是运气。经过此事,谭瑞意识到做这一贸易虽然获利可观,但太过危险,也无法控制船员的行为而导致的危害,遂退出此行,另做打算。

1877年,谭瑞从谷当搭乘轮船抵达坚时埠。了解行情后,他去到热带高原台地丫打顿埠附近的田纳庐(Tinaroo),延续此前赴澳时一直就有的采矿致富梦。然而,他在这里不是掘金,是来采锡的。因当地发现锡矿,此时正处于开采热潮当中,他从当地一位名叫贾森(Jackson)的西人手上拿到了一份采锡合同。从这件事来看,很显然谭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懂得沟通,加上此前的赚钱积累,从而使他能够有如此好的开局。他的矿坑雇佣了30名矿工,开采顺利。当时,他须付给皇家政府的特许经营费是每吨4镑,从矿区用骡马驮运到坚时埠港口的运输费则是每吨8镑,然后再由此船运到雪梨(Sydney)的费用为每吨3镑,合起来这些主要成本费用是每吨15镑。当时在雪梨市场的锡价是每吨25镑,其差价尚有10镑。因此,扣除支付给矿工的工资,他至少还有每吨5镑的利润可赚。

可是他并没有在这里呆多久,而是很快又重返白马河矿区,从伍德兄弟(Wood Brothers)手上接手了一份采矿合同,同样手下也雇佣了一帮矿工为其工作。因其锡矿场位于拜尔斯垱(Byerstown),距离白马河矿区中心梅垱(Maytown)有25哩之遥,为支付矿工的工钱,他每周都要往返梅垱一次,因为只有这里才有银行。也可能他的这一规律被人掌握,有一天在从梅垱返回的路上,他被三个中国矿工拦住,要抢劫他的钱。好在他机警,驱马撂翻三名劫匪逃脱。但经此事后,他感到这样下去即便赚钱不少,但对生命的威胁也较大,事实上,他也知道此时雪梨的锡价已经升到每吨75镑,利润丰厚,他还是决定转行。因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当地两位最著名的白人开拓先驱、也是其后在热带高原台地经营商铺的贾威廉(William Jack)和纽伟儿(John Newell),便决定步其后尘,也去经营商铺。

10个月后,谭瑞结束了合同,离开白马河前往谷当。这一次,他净赚了500镑。就当时而言,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收益。

在与谷当埠的华人商铺锦昌安号(Kum Chong On)谈妥合作之后,谭瑞决定南下,前往昆士兰北部重镇汤士威炉(Townsville)西部内陆的矿镇车打士滔(Charters Towers)开设商铺。1878年9月7日,他带着650镑的货物,其中包括价值165镑的鸦片,踏上了经商之路。抵达汤士威炉后,当晚在客栈,他的鸦片被一位同住的林生所盗;但因谭瑞警觉,次日清晨便发现货物失窃,立即寻找,很快在一间铁匠铺里找到了这包鸦片,因其太过沉重,窃贼无法携带,便先藏于此。随后他安全抵达车打士滔,当起了店主。九个月后,因生意不理想,他将生意以500镑的价格卖给了三位华人。

此时,甘蔗种植在昆士兰中北部热络起来。在昆士兰中部滨海的墨溪埠(Mackay),殖民者此时就在周边广辟土地种植甘蔗,该地的大小糖厂已达25间,有数千来自南太岛国及中国的工人在此间工作。于是,谭瑞决定投身其间。

1879年,他去到墨溪埠所属的后布什镇(Homebush),从当地白人殖民者手中获得了几份合同,雇佣有500名各色人种工人,清理土地,挖掘树桩,种植甘蔗。此项工作,他前后做了九年,获利甚丰。这也可能因他当时曾经作为翻译,充当了当地官府及西人经营的糖厂和相关企业经管人员的中介,协助平息华人劳工与他们之间的冲突,并制定规则保证了来自不同方言群体华工遵守规矩及获得相应的权益。由是,他受各色人等信任,包括当地糖厂经管人员和执法机构官员,有助于其获取利益,取得成功。到1887年,他把手上的合同以5000镑价格卖给了Sam Hang(三杭号,译音)、Kum Chong(锦祥号,译音)和Goodwill(美意号)三家公司,先收取一半现金,余额在其后两年付清。这一年的年底,他就携带15000镑巨款,回国探亲,可谓荣归故里。

除此之外,谭瑞还在昆士兰北部地区拥有一大片蔗田和其它物业租赁,价值达4000镑;在北部的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他还借贷给一位华商1000镑。也就是说,在其来澳打拼13年之后,除了携带回国的那笔巨款之外,他在昆士兰还有5000镑的财产及上述生意未曾付讫的2500镑款项。

位于坚时埠南面不到一百公里处的Geraldton(者炉顿)是南北尊臣河(South Johnstone River & North Johnstone River)的交汇处,去海只有五公里,是昆士兰最潮湿的地区,其内陆辐射的大片沃土良田,是现在昆士兰甘蔗和香蕉种植的最主要产地。但这里的开发比较晚,是在谭瑞去往墨溪埠的同年才开始有西人在此设点开垦,种植甘蔗。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这块地方虽已有较大发展,然一切都还在草创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谭瑞把目光放到了这里。

结束一年的国内探亲假之后,谭瑞于1888年底重返昆士兰。因此前在道格拉斯港的商铺有1000镑的贷款,此时的商行因经营出现问题,他便直接去到那里,将商号接管下来,然后看行情果断地将其卖掉变现,也包括在此间的其它物业,统统予以处理。手中有了充足的资金,谭瑞进入北部的丹特里(Daintree)雨林地区,在此租赁了50公顷土地,雇人种起了水稻。他的运气极佳,半年收成60吨稻谷,去糠后净米有45吨,这一季他就净赚1000镑。但下一季水稻种下去后遭遇大旱,颗粒无收。

1890年前后,谭瑞先后在坚时和昆士兰北部的几个不同地方与人合股做生意,经营商铺,但都因经营理念不同很快散伙。最终,他去到者炉顿埠。这里的开发虽然刚刚10年左右,但已有700西人,400华人和来自东南亚和南太地区的各色族群1000人,是个有前景繁荣发展的种植业和商业城镇。在这里,他和两位广东同乡Hoy Kwong(海光,译音)与Chan Yen(陈仁,译音)合伙开设一间杂货铺,名叫Son On Lee(新安利号)。因经营顺利,二年后谭瑞以较好的价格将两位合伙人的股份全部收购,使该商号成为其独家经营。进入20世纪后,其商号名也换成了他的名字,就叫做谭瑞号。

在经营商铺的同时,谭瑞也大举投资土地。他在距者炉顿埠约十公里左右的小镇樇尊臣(South Johnstone)大肆收购,将该镇周围大部分的土地买下,种植香蕉。作为香蕉园主,他雇佣很多人,当然有许多是他同村的宗亲和村人,这些都是他结束探亲返澳时带来,或者是他在此前后写信回乡鼓动他们越洋来到这里发展的,因在业内规模大,有很大的发言权;此外,他的英语好,比较容易与西人沟通,且经验丰富,正如他在墨溪时一样,因而在与西人经营的船运公司装载香蕉产品运送目的地之沟通中,谭瑞所据地位特殊。

自1893年起,由于澳大利亚银行业危机,对种植园主的压力也增大。就算谭瑞在银行里有超过1000多镑的流动资金,也无法自由提取。在这种情况下,香蕉运输的费用则一点儿也不减少,这对于许多香蕉种植园主是个很大负担。作为此项香蕉运输的中介人,谭瑞此前一直负责与船运公司交涉联络,后者也根据合同和承诺,按照载运每抽香蕉一便士的回扣费支付给他。为了使这些蕉园主能度过难关,谭瑞就直接将此回扣再回返给各自装运货物的蕉园主。如此过了一年,这些人认为这样太麻烦,希望船公司能直接将此钱支付给他们,这样更为省事。为此,谭瑞就跟船公司商谈,希望他们照此办理。第一个星期,这些蕉园主都收到了船公司的这笔费用;但从第二个星期开始,船公司就拒绝支付上述款项,并告诉所有的蕉园主,这笔钱本来是属于谭瑞的,因为他为了大家货物的运输,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困难,这是他应得之钱,充分肯定了谭瑞在此项事务中的付出和他应得的报酬。经过此事,所有的蕉园主都了解到谭瑞为他们做出的牺牲,对其为人也予以了充分信任。而船公司经一番衡量后,决定每船载货后给予谭瑞一镑的回扣,同时也将此前的一便士费用在蕉园主载货时予以抵扣。这样的结果,是皆大欢喜,众蕉园主得到了他们所渴求的利益,船公司也增加了运输量,并未损失,而谭瑞则更由此增加了收益,为其财富上涨增色不少。

此外,因台风引起的事故索赔,也说明了谭瑞在当地蕉园主与船公司交易中的重要地位。1896年,两艘装满香蕉的运输船从者炉顿埠开出不久,因台风突袭,为躲避不得不将满船香蕉抛弃于海中,造成蕉园主一笔重大经济损失。受众蕉园主委托,谭瑞出面跟运营上述两船的阿德莱德船运公司(Adelaide Steamship Company)总经理会谈交涉,最终为这些同行拿到了令人满意的补偿。

另一件事也彰显了谭瑞为当地香蕉种植业利益的担当。从19世纪末最后几年开始,昆士兰的果业开始受到果蝇影响;到1901年,者利顿埠的香蕉业因果蝇肆虐而导致市场停滞,为此,当地水果产品皆无法为雪梨和美利滨(Melbourne)等埠商家所接受。为此,果农们吁请昆士兰省农牧业厅派出官员驻扎该地,在这些产品发货前检验并核发通行证,以便能将其顺利运达全澳各地市场销售。当局对此吁请有所回应,而且为慎重起见,特别电报谭瑞,请其赴省府所在地布里斯本(Brisbane),征询其意见。为此,谭瑞应邀赴省,充分表达其意见,并经其推荐,由省里任命瓦特(W.W. Watt)先生充任者炉顿埠地区水果检疫官。后者出任该职后工作认真负责,也成为了谭瑞的好朋友,直到1930年才退休。

随着水果检验及其它程序的增加,船公司的劳动力成本上涨。1902年,有一家船公司代理商便决定对于从码头搬运到船上的香蕉每挂增收一便士。对此,蕉园主们群起反对,并敦请谭瑞代其出面与该船公司商谈,最终他成功地说服船公司将此费用豁免。由此可见,谭瑞是以当地社会主人翁的态度为各色人等服务,其在商界的地位也由此而凸显出来。因其与船公司的良好关系,其中一间公司还在1905年特地为其全家提供了一趟前往澳大利亚南部主要城市旅游的来回船票,以感谢其过往十余年在沟通船公司和客户两方面所提供的出色服务。而在1910年,因避免与西澳的同名城镇有所混淆,者炉顿埠改名为Innisfail(烟尼士非炉埠)。同年7月,根据美利滨的华人大律师麦锡祥(Ah Ket)的建议,烟尼士非炉埠成立蕉园主公会(Banana Growers Association),无论是白人还是华人,全部入会,以维护全体果农的利益,并致力于将当地优质香蕉销售于全澳。因谭瑞在业界口碑好,实力超群,且德高望重,不仅在华人社区里热心公益,支持全澳华人社区发起的各项运动,关注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并捐款投股,也以主人翁的态度服务当地各色商民,积极投资当地基础设施,比如1907年樇尊臣镇公所开建通往Nerada(内拉达)镇的电车线路,谭瑞出钱出力,也把他自己的土地拿出来修路,贡献很大,因而被一致推举出任会长。

如前所述,谭瑞在墨溪期间主要从事甘蔗种植业,经验丰富,他也同时在坚时埠附近投资有蔗田。定居者炉顿埠后,他不仅在樇尊臣镇附近购置大量土地,也在属于者炉顿埠周围的其它镇如Mourilyan(美利堰)和 Goondi(金地)有大量土地投资,其中相当多的这些土地被开发成了蔗田。他甚至在香蕉年景不好时,也将其部分蕉园转变为蔗田。在1898年时,者炉顿埠就有各色劳工超过3000人,其中来自南太岛国500人,来自爪哇2000人,来自中国1000人,而谭瑞的蔗田和蕉园高峰期就雇佣有超过2000名工人。为了集中资金和扩大规模,他还在1897年将在坚时的地产分别卖给一家西人公司及三家华商,比如著名的新和泰号,尽管处理这些财产损失超过2000镑,但他将其集中投资在者炉顿区,对其生意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谭瑞不仅仅之注重甘蔗种植,还投资这一行业的加工企业。他曾经是樇尊臣糖厂的大股东,也在金地的糖厂拥有大股份。而1906年建成的美利堰糖厂在当地规模极大,拥有2000公顷的蔗田,还有3400公顷待开垦的土地,加上自有铁路等等,由谭瑞和另外两个西人公司作为大股东,投资超过二万镑。这些都给谭瑞带来巨大利益。仅在1898年,这些生意每个月就带给他有3000镑的收入。

除此之外,谭瑞也投资有四间碾米厂,分布在金地镇、美利堰和者炉顿埠,每个月出品20顿的大米。

者炉顿地区土地肥沃,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地。作为当地香蕉和甘蔗种植大户和实力雄厚的商家,谭瑞还紧跟形势,意识到现代汽车的发展对橡胶的需求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显然适合橡胶的种植,便于1903年拿出一笔可观数目的款项,在距离者炉顿西部12英里的内拉达镇开辟了一大片土地,购买树苗,进行试种。到1907年,看到首批栽种的2000株橡胶树苗成活,长势很好,谭瑞决定再引种2000株,期以扩大规模。随着橡胶树苗的快速生长,他的这一实验引起了官方的注意。1909年10月,维多利亚省农业厅的Turner(特纳)先生和昆士兰省农业厅的E. G. Scriven(史克李文)先生带着40名商家以及一群蕉农造访了他的橡胶园,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那些商家也对此后果极感兴趣,寄望于此后能有机会经营其产品。

然而,一年后,谭瑞便放弃了这项实验。一方面是其太烧钱,需要大量投入,管理费事;另一方面,随着橡胶树长大进入收割期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工,而昆士兰有恰恰是极为缺乏这样的人工,尤其是熟练有效的人工。即便是可以从东南亚地区比如海峡殖民地或马来半岛引进,但鉴于当时澳大利亚实施严苛的限制亚裔入境的“白澳政策”,其成数也不大。

在此期间,谭瑞也在者炉顿花钱辟地试种棉花。但因气候原因,棉花生长受到影响,无法产生效益,他最终也放弃了这一尝试。

进入1910年代之后,50多岁的谭瑞便一步一步地开始了退休生活。本文主要根据谭瑞本人留下的只有8页的英文自传手稿,[1] 其所涉年份从1875年至1907年,此后便未提及其生意及经历,恐怕也跟他在此此后不久便逐渐收缩生意进入退休生活相关。由此,他逐渐退出原有的种植业,陆续将其手中的蕉园和蔗田卖出,只留下一些地产物业及商铺。

1931年10月20日,谭瑞在烟尼士非炉埠去世,终年76岁。留下一笔巨额遗产给他在当地所娶的太太和所生养的女儿。

谭瑞去世后,在烟尼士非炉埠的英国圣公会教堂举行的葬礼,备极哀荣,该埠几乎所有著名商行及家人都致送花圈,出席葬礼;媒体也称赞他是烟尼士非炉(亦即者炉顿)埠开发和建设的先驱,是一位成功商人,也是对地区发展极有助益的人士。

确实,谭瑞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昆士兰北部著名的种植园主和商行东主的经历,彰显其在昆士兰北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地位;这位曾在当地经济和商业上颇有建树的商界奇才之生平,也印证了在澳大利亚社会发展进程中,早期来澳华人是如何与其他族裔合力,对这个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1920年代的谭瑞。

20世纪前后烟尼士非炉埠附近的香蕉种植园及华工。

 

粟明鲜

28 December 2021


[1] Tam Sie. Memories of Tam Sie, 1875-1925. Held at the Mitchell Library, ML doc. 1532.8.

brrrr2022-02-06 21:50:30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