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平津战役一战中,傅作义决定起义,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当时他起义的主要原因一是共产党为促进和平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二是他身边有很多老蒋嫡系的军队指挥不动;三是北京毕竟是古都,文物众多,真打起来可能就成历史的罪人了。
令人觉得戏剧化的是,他在平津战役决定起义后,麾下的四个兵团中,有两个兵团坚决不同意。不仅如此,在拒绝之后,他们还转而继续衷心地去追随老蒋。
他们为什么拒绝起义,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一、平津战役
1948年,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全局分析,开始对国军进行全面进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辽沈战役率先结束,随后又进行了淮海战役,均大获全胜。
这种背景之下,共产党开始谋划对国民党的致命一击,决定彻底消灭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所有力量,并组织其退回长江以南,来个左右夹攻。就这样,平津战役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华北战场国民党主力司令是傅作义,但可笑的是,老蒋并没有完全的信任他。因为不是嫡系出身,他从未真正地掌握战场的指挥权,他真正能指挥的动的,只有一直跟随他的旧部下。
二、麾下兵团
当时驻守北平的傅作义见反胜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多方面考虑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起义。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才使得北平百姓免于战火,免于家园被毁
其实当时的傅作义手下并不缺人,他一共有四个军团,分别是第四、九、十一和十七。不过戏剧化的是,这些兵团,他能真正指挥的动的只有一个,或许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取得过老蒋的全部信任。
这三个指挥不动的军团名义上是他带领,实则有老蒋监视他的成分。他真正的旧部下是第十一团,司令员是孙兰峰。孙兰峰这个人早在1925年的时候就跟着他四处作战,他们早年间还是晋军中的战友。
两个人有二十多年的深厚情感。但即便如此,孙兰峰起初对于他决定起义还是十分不解,为此,多年旧友的傅作义也曾推心置腹地与孙兰峰谈过话。他对孙兰峰说战争都结束了,如果你想走,我绝不会拦着你。
起初孙兰峰真的离开了一段时间,跑到了绥远地区投奔了董其武。不过董其武作为傅作义曾经的部下,在傅作义的劝说下同意了起义,就这样,孙兰峰彻底想通,带着第十一军团跟着起义。
另一个同意起义的就是第十七军团的侯镜如。说来有趣,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他应当是老蒋这边的人,但是他却在1925年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虽早年间有段时间与组织失联,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联系。他一直十分反感国民党叛变革命发动的内战行为,他手下带领的军队是老蒋的亲信,他有些指挥不动。但是得知傅但是得知傅作义决定起义后,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远程操控了老蒋的嫡系军队加入起义6
三、李文司令
说起当时不同意起义的司令,李文算一个。他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也是老蒋的死忠亲信,一直对老蒋是忠心不二。在得知傅作义决定起义后,他拼命反对。
当然,傅作义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并没有特别为难他。明白他不可能跟随自己起义后把他送上了飞往南京的飞机。李文抵达南京见到老蒋之后,按老蒋的意愿,换了个地方继续顽强抵抗。
当然,这些都是于事无补,国民党大势已去。1949年12月,李文在四川向解放军投降,期间表现的十分听话,达到了让解放军对他放松警惕的目的。他投降后,我军并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去军事学习班学习。
1950年的某天,他找准时机,从学习班里逃了出来。先是逃到了香港,两年后在老蒋的安排下又去了台湾。此后一直居住在台湾,不过因为他曾经向我军投降,到了台湾后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即便回到国民党队伍,也没有再被重用。
老蒋觉得他的立场不够坚定,怎么能想解放军投诚呢?不过又想到他毕竟当年没有跟着起义,也算是衷心,于是给了他个中将的军衔,但没让他再担任什么要职。退休后他还曾在糖厂当过一段时间的高级顾问。1977年于台北病逝,时年七十二岁。
四、石觉司令
另一个没有跟着傅作义起义的司令就是第九军团的石觉了。他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生,也是一直跟随着蒋介石。他不同意起义,一方面是作为老蒋的嫡系军队不可轻易投降,另一方面是他不敢留下起义,因为他早年围剿红军时可是杀了不少人。 6
他当时联系南京,想坐飞机撤退。为人圆滑的傅作义并没有把事做绝,跟李文一样,傅作义将石觉也送上了飞机。抵达南京的石觉此时手中已经没人了,不过好在老上级在京沪杭还有职位,他便赶忙投奔,混了个职位。
老蒋对于石觉的评价一向很高。逃出上海后,老蒋把石觉安排在了舟山群岛,掌管着五个军,在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军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司令了。
新中国成立后,空军力量迅猛发展,舟山群岛眼看着孤立无援,老蒋担心军队继续留在那里全军覆没,于是下令让他带着军队返回台湾。回到台湾的他步步高升,成了二级上将。晚年生活也十分惬意,成功在台湾地区推广了太极拳。1986年于台湾病逝,时年七十八岁。
总结
傅作义作为国军将领却从未真正握有能与对方抗衡的势力,说来也是讽刺。不过傅作义决定在平津战役中起义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即便有人不听指挥,傅作义也是留有了情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没有人能让时间停止脚步。每个人选择不同的上级跟随那就有每个人的理由,同意起义也好,不同意也好,当年的是非功过就留给后人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