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吧2022-02-15 17:59:29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首次授衔,90%以上的高级干部是按照本人1952年评定的军队级别并参照编制军衔规定执行的。但由于各级军官名额限制、平衡各方面军以及个人条件等因素,出现了一些例外。有些将领被认为授衔偏低、有些则偏高,相关议题争论不休,一直延续至今。

 

1.粟裕

 

有好事者将粟大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做出如下归纳,本人没有进行核算,不知是否准确无误、少误,还是全误?

 

1)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大将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所指挥。

 

2)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大将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指挥了4次。

 

3)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大将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指挥了8次。

 

粟大将,在当今广大军迷的眼中,是无冕之王、没有元帅军衔的元帅。单从军功方面来说,粟裕不授元帅衔确实有失公允。

 

2.萧克

 

萧克授衔偏低,被认为理应授予大将。

 

1907年,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县。萧克是红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一参谋长。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应该授予大将军衔。他之所以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在大将中,井冈山时期成长起来的干部就有粟裕(三野代表)、罗瑞卿(华北野战军代表)、黄克诚(四野代表)、萧劲光(虽然也出自四野,但他当时海军总司令的身份是入选大将的主要原因)、谭政(政工代表),人才济济。萧克若再评为大将,那这一支在大将中就过于庞大了。基于此,萧克就只能屈居上将了。

 

但另一种说法是,萧克之所以被低授,是因为“两次站错了队”,一次是在井冈山“朱毛之争”关于军委书记选举时,他反对毛泽东支持朱德并投了陈毅的票,导致毛泽东落选而失去军队指挥权。肖克“第二次站错了队”,是长征时期被张国焘拉拢曾经支持张国焘。

 

 3.王树声

 

被认为授衔偏高,凭早年资历获得大将军衔。

 

王树声190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县,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52年他任湖北军区司令员,1955年任总军械部部长。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有人认为偏高,战功不及上将许世友。但由于考虑到平衡因素,以及他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这一资历,他被授大将军衔也无可厚非。

 

4.许光达

 

被认为授衔偏高,是大将中红二方面军唯一代表。与肖克相比,许的资历显然不足。

 

许光达早年加入中共,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参加红军,曾任红六军17师、红三军8师师长等职,后因重伤赴苏联养病学习。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

 

许光达1908年生于湖南长沙县。1950年毛泽东亲自点将,任命他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许光达被定为正兵团级,按资历、战功应授上将。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深感不安。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份《降衔申请书》。不过,中央没有同意许光达的意见,还是授予其大将军衔。从大将名单中可以看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唯一代表,这也是许光达为什么能评为大将的原因。

 

 

5.段苏权

 

被认为授衔偏低,主要是因为“有历史问题”被“暂授少将”。

 

段苏权是湖南茶陵人,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准备从贵州向湘西转移时,任命年仅18岁的段苏权担任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他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奉命留下游击,策应主力东进。11月,段苏权脚踝受重伤,被迫留下就地养伤。后来,他讨饭回到老家,“脱党”3年,直到1937年才归队。归队后,历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委、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区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空2军军长等职。1953年底段苏权成为审干重点,重点调查1935年黔东独立师被强敌打散到1937年段重新归队的那段历史,一调查就是3年。1955年,时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的段苏权因“有历史遗留问题”,而被“暂授少将”。其实,1952年段苏权被评为准兵团级,应评为中将。

 

6.钟伟

被认为授衔偏低,但虽屈居少将按照中将使用

 

钟伟是湖南平江人,1915年生,15岁参军入党。1948年,林彪将钟伟由5师师长破格提拔为12纵队司令员。任四野12纵队司令时,他和黄永胜平级;后来担任四野49军军长,和梁兴初平级,怎么也该是中将。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是清楚的,由于当时四野悍将多,钟伟只能屈居少将军衔。毛泽东对钟伟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定的,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就是毛泽东点的名,也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7. 解方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之首,被认为授衔偏低,主要是因为入党较晚错失中将军衔。

 

解方生于1908年,吉林东丰县小四平镇人。193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参加东北军,曾任参谋、副旅长、师参谋长。他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局长、三五八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十二兵团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军委军训部副部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等职,1954年10月,他被调到解放军军事学院任副教育长兼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在1955年评衔时,解方为准兵团级,应评为中将。但授衔时,他只是个少将。有人认为解方的军衔偏低,原因有三点:一是入党时间较晚(1936年4月加入中共);二是缺乏土地革命时期资历;三是东北军出身的中将已经有万毅作代表了。

 

8. 贺炳炎

 

贺龙部队中走出的独臂上将,被认为授衔偏高。

 

贺炳炎1913年出生于湖北松滋,是著名的独臂将军。贺炳炎1929年随父贺学文加入红军,历任红三军手枪大队区队长、大队长、襄北独立团团长、红八师二十二团团长、红二十团团长、红二十九团团长、新兵大队队长、黔东独立师师长、红六师十八团团长、红二军团五师师长、六师师长,参加长长征。长征期间身负重伤,右臂截肢。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120师第3支队支队长、358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1军军长、青海军区司令员。1952年,贺炳炎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定准兵团级。1954年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按资历和战功,贺炳炎应授中将,但他却被评为上将,最主要的原因是贺龙的红三军嫡系中没有合适的上将人选。本来副兵团级的廖汉生更有希望,但他一来是政治干部,二来是贺龙的外甥女婿。反复权衡之下,还是贺炳炎胜出,成为唯一一名准兵团级上将。

 

9. 徐立清

 

三番五次申请降衔终如愿,被认为授衔偏低。

徐立清1910年生于河南商城县申家湾(今属安徽金寨县)。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共。历任红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纵队政委、旅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军政委、兵团副政委等职。1955年评定军衔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授予上将军衔。时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在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条件。他向罗荣桓部长写了要求低授军衔的报告,没被同意。徐立清又先后给毛泽东、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罗荣桓连续写了几封信,表明决心。周恩来亲自找他谈话后,同意授予他中将军衔。

 

10. 袁也烈

 

被认为授衔情况偏低。

 

袁也烈(1899年10月19日-1976年8月8日),湖南洞口人。1925年加入中共。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叶挺部部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后任红军第八军纵队参谋长、第七军第二十师团长。

 

1939年后,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袁也烈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担任过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时,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响。1952年评级时,袁也烈被评为准兵团级,应授中将,却只被评为少将。这与他的一段经历有关:1931年5月袁也烈在上海养伤时,被英国巡捕搜捕,关进提篮桥监狱。后来,组织上对这段历史问题迟迟没有结论,使得本可以定中将的他只是少将。

 

白云蓝天2022-02-15 18:08:09
如果没有10个名额的限制,粟裕元帅无疑,而肖克也可能被评为大将。
akc2022-02-15 18:28:27
还有受高岗迁连的贺晋年少將。
znr05052022-02-15 18:34:34
准兵团级少将还有陈沂(58年右派)
akc2022-02-15 18:52:42
沒有參加起义,沒上过战场,38年才回国的常乾坤中将。建立空军功臣。
Meiyangren2022-02-15 19:09:54
杀的都是自己的同胞,不值得张扬。敬重那些杀日寇的军人。
akc2022-02-15 19:15:53
肖克南昌起义失败后,随朱陈上井冈山。唯一(?)经历过一,二,四方面军將領。
清源白水2022-02-15 19:17:42
如果说肖劲光因海军司令的身份入选大将, 那刘亚楼是空军司令怎么没入选大将? 所以这不是肖评大将的主因。
borisg2022-02-15 19:30:51
萧红军和抗日时期比刘职位高太多了(刘抗日时根本不在国内)
nnndayd2022-02-15 19:48:02
十元帅就是中央军委十委员。如果加了粟裕,就开了口子,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
白云蓝天2022-02-15 19:50:50
评军衔不应囿于这种条件。
清源白水2022-02-15 20:39:57
毛说转地方工作的不参与评衔得到刘周邓陈等一致同意。后又给陈评帅这不也是开口子吗?
smart5182022-02-15 20:47:54
贺晋年本该代表陕北红军授上将衔,但因高岗牵连险被授大校,后因毛伟人说至少应该授少将而被授于少将。
smart5182022-02-15 20:50:38
陕北红军的代表后来找了已从政且与正统陕北红军矛盾重重的山西人阎红彦。
akc2022-02-15 21:39:43
也有例外的如已在地方工作的阎红彦上將,沒有军职的乌兰夫。陈毅1954年为中革军委副主席,时年底中革军委取消后,任中共中央
akc2022-02-15 21:40:30
军委委员。
akc2022-02-15 21:44:00
记得有一位评中将时因病已离开部队在地方养病。记得是谁吗?
akc2022-02-15 21:47:39
肖1922年入党足矣。
老生常谈122022-02-15 21:52:33
刚改编八路军时,萧劲光留守兵团9000人,比八路军3个师的师级兵力少不多少,和新四军兵力相当。
akc2022-02-15 22:05:18
当年中央军委没设副主席。彭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委员。
akc2022-02-15 23:37:32
萧劲光的功劳是在东北没跟大部队北撤,坚持在南满作战,扯了国民党军后腿。
znr05052022-02-16 00:45:15
肖新槐,53年回宜章县老家休养;55年授中将,获三一勋章。
znr05052022-02-16 01:05:55
陕北(谢子长、阎红彦)与陕甘(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的矛盾巨大;至今无人敢碰。
akc2022-02-16 01:08:46
是的。肖新槐回老家后,拒绝警卫班,只帶了一名警卫员。志願军66军军长。
akc2022-02-16 01:23:52
当然拍扳留下的是南滿分局书记,军区政委陈云。抓住牛的尾巴。
akc2022-02-16 01:39:39
二个纵队抓住杜聿明这个蠻牛的尾巴。
Tiger6662022-02-16 01:49:49
阎红彦做过陈锡联的政委。
ich2022-02-16 04:33:45
土匪夺权全靠苏联输血。
吾道悠悠2022-02-16 06:27:34
肖劲光是老资格,20年来上海渔阳里
tomcat8012022-02-16 17:45:56
前几天刚看了四保临江!肖劲光大将真厉害!每次都是 以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作战,每次都是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XYZ945382022-02-16 18:22:41
毛泽东最后留言给军队将领的就是肖劲光: "要把海军搞好,要使敌人怕。"
nnndayd2022-02-16 18:41:37
陈毅是中央军委委员,而且是南方游击队和新四军的代表
XYZ945382022-02-16 18:44:47
那时朝鲜可作为后路,许多干部家属都撤到朝鲜。
norman1032022-02-16 19:07:12
看粟裕的履历,战功只在解放战争,往前看,抗日战争到建军,几乎没有,所以不觉得他亏。这一块和其他元帅,可没法比。
XYZ945382022-02-16 20:16:06
海军刚成立时上面有领导认为海军就像炮兵一样是一兵种不是军种,肖劲光不同意,争论上报毛泽东,毛同意肖的主张海军是独立的军种
akc2022-02-16 21:23:25
肖劲光是军区司令员。南满主力是3纵曾克林和4纵胡奇才(韩先楚代)。当时南满分局对北撤或留下爭论相持不下。肖主张留下...
夫子2022-02-16 21:54:47
毛评皮定钧: 皮有功,少晋中
世事沧桑2022-02-16 22:07:27
是的,他的資歷和所有戰功相加,並不突出。
jinzhengping2022-02-16 23:20:38
元帅大将评定有失公允的说法是不懂中共政治 定江山以后就要分封诸侯 历朝历代拉帮结派最难对付了
znr05052022-02-16 23:51:49
皮的家属查遍了档案,就是找不到这个批示。都不记得是谁第一个传出来的。
akc2022-02-17 01:06:20
如记亿无误是1975年对政治局委员海军政苏振华说的。因此海军设计了《十年规划》。
排量有限2022-02-17 01:13:28
许光达当大将主要是为了平衡新生的并准备发展壮大的兵种,同时和有着强大的装甲兵兵种的苏联打起交道也方便些。
mwu2022-02-17 01:42:38
战功都是内战时期,抗日时期为何不写出来啊?
XYZ945382022-02-17 03:00:32
中央对许光达降衔请求作出折中的决定,仍授大将衔,但是上将的工资福利待遇,毛泽东高度赞扬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