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宁生20222022-03-10 10:50:28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叶南薰日记》前言

叶梦华

2011年9月

据我的日记记载,1978年6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学数学系干部会上南大党委宣布了父亲为新成立的计算机科学系第一届系主任。又据父亲日记记载,1980年10月11日计算机科学系全系教职工大会上又选举了他为第二届系主任;1983年12月12日计算机科学“系领导班子经一年多磋商,学校发出通知”,免去了父亲的系主任职,并“任命为名誉系主任”。这样,父亲连任南大计算机科学系第一、第二届系主任,历时5年半,值高龄67岁至73岁。

父亲任南大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的5年半里,正是国家进入天翻地覆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是可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父亲带领了一批年轻人轰轰烈烈地创立了南大计算机科学系。他们招本科生、研究生,建立教学、科研、行政队伍,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实行学分制,派人出国学习、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外学者来访讲学,在国内与外单位合作、为外单位开课和培训人员,筹办全国学术会议,等等,等等。如今事隔30年读起这些记述往事的日记来,仍不由得让人激动不已,并对当事人们充满了羡慕和敬意。在那段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这本日记记录了一只肝胆俱全的小麻雀如何在具体的一件件事上、具体的一个个人身上去进行改革和开放的全过程。

父亲在1979年9月4日下午的系总支会上在提出“软件见长、软硬结合”的办系方针时回顾了南大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史。软的方面,早在1956年父亲任数学系系主任时,他和数学系的几位同事就办了一个钻研计算数学的讨论班,1957开始派人出国(前苏联和英国)学习程序设计。后来数学系又成立了“数理逻辑”专业。硬的方面,数学系从1960初的103机(电子管一代)到1965、1966年的165机(半导体二代),到1979年当时正在研制的210机(集成电路三代),他们在取得了硬的方面的技术的同时,也进而推动了软的方面的提高。他们又试图在仿生学和汉显等当时的新领域内求得发展。165机虽然因文革流产了,父亲和他的年轻的同事们却始终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父亲最爱引用当年科研处处长杨世杰有关科研计划的话:“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里看一个”。父亲还得意地加了一句“心里想一个”。

日记中详细如实地记录了当时计算机科学系的人和事,褒贬之词在所难免。读者不难看出,这些褒贬之词没有任何私心的成分。正如父亲在日记扉页上所引用的陆游的词句,“两鬓多年如雪,寸心至死如丹”。我想父亲作古多年,日记中这些褒贬之词正确与否、准确与否就留给他人和日后的事实去评论吧。

这本日记约95%的内容是关于南大计算机科学系工作上的事情。其中也记录了他健康日下的情况。还有约5%左右的内容涉及家中的私事。我把这些涉及家中私事的内容剪了出来另编了一册,仅供直系亲属们阅读。

这本日记经扫描编辑成册后将赠送南大校史办和计算机科学系各一册。另将做成光碟赠陈世福,谢立,陈华生,王嘉松,叶蕴华,叶蓉华诸位各一盘并希望能在感兴趣的人们中公开传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毛囡2022-03-10 14:40:26
在81年公布的首批计算机学科博导名单南京大学只有徐家福,而时任计算机系系主任的叶南薰却不在名单里。
tomcat8012022-03-10 16:47:50
学术 or 年龄?
毛囡2022-03-10 17:24:59
年龄应该不是问题,叶南薰(1910年出生),南大戴安邦(1901年出生)比他大9岁也在名单里。第一批博导出生早于1910
tomcat8012022-03-10 17:40:38
徐家福是软件大牛,被称为“无冕院士“!某委员会中任主任,委员们是一堆院士!
公鲨2022-03-10 17:44:45
南大是个蛮怪异的学校,取消辅导员是匡亚明提出来的,没多久匡
chufang2022-03-10 18:24:08
匡在文革一开始就被点名,所以不和康生有什么联系。
公鲨2022-03-10 18:30:51
匡在上海时曾被康生(支使)暗杀过,大难不死,延安时又做康生的秘书,可谓故人无处不在
平面几何2022-03-10 21:24:14
1963年入南大叶南薰是否巳是数学糸主任?那时徐家福为講師.数学糸分為数学专业.計算专业和数理逻輯三专业.曾远荣一级教授
毛囡2022-03-10 22:24:47
叶南薰也是三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