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2-03-16 03:29:36
美军对苏联的一次误击,为何影响了长津湖的结局?斯大林瞬间泄气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从北京飞往沈阳,第13兵团所属的四个军也在鸭绿江边完成了集结,随时准备待命出动。然而就在当天,毛主席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一封绝密电报,接电后随即陷入巨大的矛盾和思考当中,同时急电已经到达中朝边境的彭总:过江命令暂不执行,不要出动,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彭老总一头雾水,因为此时朝鲜战场的局势已经恶化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之前一天的1950年10月7日,美军第八集团军指挥的骑兵第1师、步兵第24师、英军第27旅和韩军第1师等部,已经越过“三八线”疯狂北进,而损失殆尽的人民军根本无力阻挡,正在撤向北部山区。

如果志愿军再不出动,任由美军全面推进至中朝边境,并且炸毁鸭绿江大桥,则必将丧失宝贵的战机。但是军委的命令必须执行,于是彭德怀于10月13日又紧急飞回北京,随即参加了一个重要的高层会议,在座的有毛主席、朱总司令、聂帅等,商议的唯一话题是:在斯大林出尔反尔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出兵援朝?

因为斯大林密电的原文是:苏联空军还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 

 

 

一、1950年人民空军力量太弱。

早在1949年10月25日,军委即已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并以四野第14兵团部为基干组建了空军领导机关,同时任命萧华为空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虽然人民空军的司令部建起来了,可是我国当时并没有真正的航空工业,而空军又是个高技术军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空军当时不足百架的飞机都是缴获而来。

比如在此之前的8月15日,为了确保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我军在北平南苑机场临时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下辖2个战斗机分队、1个轰炸机分队和1个地勤分队,装备的飞机又少又杂,包括P-51型战斗机、蚊式轰炸机、B-25型轰炸机、PT-19型教练机等各型号全部加在一起,只有区区17架。

这样的空中力量,别说跨境参战对垒美国空军,就连保卫新中国领空的能力,都尚不具备。

 

(仁川登陆)

蒋系空军正是利用我军空中力量近乎空白般的薄弱,大肆轰炸东南沿海地区,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2月,蒋系空军先后26次轰炸上海,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仅1950年2月6日就出动四个批次17架飞机,对上海市区进行了狂轰滥炸,炸死炸伤居民1400余人、炸毁房屋2000余间、发电厂遭受严重破坏、工厂也大部停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方当时只能求助于苏联方面,1950年2月19日,苏联空军首批援华部队进驻上海附近。该部以巴季茨基中将为司令员,编队下辖第106歼击航空兵师、第52高射炮兵师、探照灯团、独立无线电技术营等等。

苏军援华部队秘密进抵后,给蒋系空军以迎头痛击,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双方的合作也较为成功。 

 

 

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更是突然,到1950年6月,人民空军从苏联订购的各类作战飞机、零件和物资都还没有到位,飞行员的规模化培训也未完成,暂时还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根本无力与拥有1200架作战飞机的美国远东空军抗衡,若想大举出兵援朝,苏联空军的协助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现代空军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领导人当然也很清楚,二战末期德军在诺曼底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军太弱。如果几十万志愿军暴露在美军大批飞机的威胁之下,将极大影响作战行动和作战效能,伤亡也必然激增,后果不堪设想。

 

本来斯大林对中国敢于出兵的态度极为赞赏,认为此举对苏联的好处很大:既不必冒着与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又可以遏制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野心,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这样的考虑下,对于我方提出的关于出动空军支援的请求,斯大林最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如同之前派出空军部队协防上海一样。

1950年10月2日,苏方就出动空军一事正式做出承诺,于是我方坚定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心,志愿军各部迅速行动起来,一俟完成战役集结,即将大举渡江参战。而就在一周后,当新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匆匆赶往东北一线时,苏联方面却突然变卦了。

 

 

二、斯大林突然变卦源于“内苏哈亚事件”。

就在彭总第一次飞往沈阳的1950年10月8日,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两架美国军机由于地面辨识有误,飞越苏朝边境深入到苏联远东地区的“内苏哈亚市”,并对这座城市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进行了扫射轰炸。尽管这次空袭造成的损失很小,却首先引起了美国方面的高度紧张,毕竟是直接攻击了苏联领土。

美国人担心,这次空袭将给苏联介入朝鲜战争提供充分的借口,会引发美苏的直接军事对抗,因此第一时间“怀着巨大的恐惧”就此事件向苏方表达了歉意,并一再说明是领航员的失误,同时向苏方表态:负有领导责任的飞行联队长已被解职,两名直接肇事的飞行员也遭惩戒,并且愿意赔偿苏联方面的一切损失。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后,美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和敏感的,有点“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意思,两国都担心对方全面介入,也都畏惧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本来对于“内苏哈亚空袭事件”,苏联方面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曾经一度把美国人吓尿了,认为斯大林是故意“藏而不露”,后面一定有更强硬的回击和动作,恐惧感愈加强烈,甚至影响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战争指导,特别要求前线美军打起精神注意苏军的动向,在向北推进时也要格外小心。

遗憾的是,其实是斯大林先怂了,扔在苏联境内的几枚炸弹,反倒把斯大林吓出一身冷汗,单方面认为这是美军的某种试探,苏联绝不能迈进这个圈套,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以跟美国直接开战,那么对于出动空军配合志愿军作战的问题,也应该慎之又慎。

 

正是在如此的政治形势和斯大林自以为是的判断下,苏方出尔反尔,在志愿军厉兵秣马即将出动之际,推翻了之前派遣空军参战的承诺。至于什么“没有准备好”的表态,当然是外交上的托词,经过二战的洗礼,苏联空军当时拥有数千架作战飞机,其中不乏比较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出动几个航空兵师数百架战机根本不在话下。

既然空军实力不相上下,那么斯大林最大的顾虑是什么呢?并非在空中与美军交手的问题,其实是他对美国拥有核武器的过分忌惮,尽管那个东西被伟人称为“纸老虎”,但是在斯大林看来,那是只真老虎。说句题外话,后来美军遭到志愿军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恼羞成怒,曾经多次叫嚣动用核武。

结果怎么样呢?企图扩大战争规模的麦克阿瑟,反而被杜鲁门解除了职务回家养老,在这个问题的战略预判上,斯大林的错误是明显的。

 

三、斯大林对“纸老虎”的过度恐惧。

美国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从1942年开始的,到1945年7月才组装出第一颗实验弹,由于高度保密以及苏联忙于卫国战争,苏联方面对于核武器的相关资讯知之甚少。直到1945年5月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才得意洋洋地将美国拥有原子弹的消息,正式通报给斯大林。

作为老练的政治家,斯大林当时并没有表现出如何惊讶来,但是内心的震撼是相当大的,三个月后两颗原子弹扔到了日本,其巨大的威力更让苏联方面十分震惊。有鉴于此,斯大林一方面下令迅速出兵东北,以免美国独霸东方战场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也秘密指示“有关部门”,抓紧进行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据称当时还有美国的“内鬼”,向苏联提供了许多原子弹的相关资料,其用意是不希望美国独霸世界的情况出现,以保持某种平衡。

 

 

总而言之,再加上苏联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并完成了试爆。但是如此利好消息,斯大林却不允许公开宣布,因为他很清楚,苏联的核武库规模还太小,实战能力尚低,对美国不足以形成有效威慑,需要时间来抓紧扩充。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瞒不过无孔不入的美国人,不到一个月后的9月23日,杜鲁门在讲话中就故意透露,苏联已经拥有了第一颗原子弹,意思是我们什么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只好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证实了杜鲁门的消息,于是,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在1950年悄然开始了。

 

 

随着苏联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美国开始加快核武器的制造速度,以保持数量上的优势,至1950年底,美国已经拥有369颗原子弹,而苏联紧赶慢赶,才造出来区区5颗!换言之,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节点上,美国的核武库数量大约是苏联的74倍!双方的实力是完全不对等的。

截止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署),苏联的核弹数量才增至120颗,而美国已经拥有1436颗,仍然是苏联的12倍!只不过此时苏联的核武库初具规模,足以对美国形成一定的威慑了,从而彻底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美国人再也不敢动不动就叫嚣使用核武器了。

但是在1950年10月这个时间点上,斯大林对于美国的核武库还是莫名地感到恐惧,对于出动空军赴朝鲜助战一事,立场摇摆不定。

 

四、志愿军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毅然过江。

接到斯大林的绝密电报后,毛主席感觉到非常突然,只好对跨过鸭绿江的行动按下暂停键,很显然,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这个仗是很难打的。所以军委一边命令志愿军暂缓出动,要求彭总回京一谈;一边派出特使前往苏联,就这一问题继续进行磋商。

我方特使是哪一位呢?毛主席的原话是:“还是恩来同志辛苦一趟”。彼时斯大林正在雅尔塔休养,周公不远万里经莫斯科辗转到达,同去的还有专程赴苏疗养的林彪,毕竟和斯大林的会面非常重要,周公希望多一个谈判助手和见证人。

斯大林在会见时谈到了自己的担心:“目前苏联空军尚不能出动,飞机到了空中,很难划定个界线,搞不好就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
 

是摇头:“如果飞行员被对方捉了俘虏,就是穿志愿军服装有什么用?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你们还处于战后恢复阶段”,反正就是借口一箩筐,不再履行派出空军支援的承诺。

周公眼见规劝无用,也只好表态说:如果苏联空军不出动,中国将暂缓出兵,斯大林大约感觉到不好意思,沉默了好一会才说:“中国既然困难,不出兵也可以,我们还是社会主义”。

既然斯大林对于空军的问题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没有再讨论的余地,于是双方不欢而散,周公则火速将会谈结果电告北京。

(聂帅和萧华将军)

我方高层接到情况通报后,与专程返京的彭总共同开会反复讨论,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即便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志愿军也要立即出动,抢在美军的前面“至少在朝鲜境内可以控制一片能够部署部队的地盘”,因为当时朝鲜的军事形势已极度恶化,再拖下去,美韩军就要推进到鸭绿江一线了。

毛主席将这一决定的内容复电周公,电文的结尾是:“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接电后周公再次约见斯大林,阐明了我国政府的态度,那就是即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决心出兵援朝。据说斯大林流着眼泪连称“中国同志伟大”,这样的传言未必属实,但是中国方面的最终决定,确实出乎苏联领导层的意料,同样也意味着,志愿军将要付出比预想大得多的牺牲。

1950年10月19日的深夜,志愿军第一批参战部队毅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

 

五、苏联空军出动陆战1师必然覆灭。

一个多月后,在1950年11月底爆发的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以及步7师一部,共约20000人被15万志愿军团团包围,无论美军地面部队的装备优势有多大,以军事常识判断,这股美军最终都应该全军覆灭,因为长津湖地区的地形非常特殊:盖马高原只有一条山路。

换句话说,既然陆战1师已经冒险前出到长津湖东西两侧地区,再想退回去肯定是“难于上青天”:第1、其4000多名伤员无法后运,师长史密斯少将在伤员不能撤离的情况下,亦不敢轻易下定全师撤退的决心,而就地坚持,则意味着美军将被一步步分割围歼,结局是注定的。

志愿军以绝对优势兵力遂行山地作战,即便火力弱势,全部解决掉美军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2、在那一条山路的两侧,布满了我第九兵团的阻击部队,仅靠地面火力,美军的撤退举步维艰。第4、由于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是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攻,西线美第八集团军之前已经全线崩溃,麦克阿瑟拿不出有力预备队增援东线战场。

第4、除了空中通道,美军无法从陆路得到任何粮食弹药的补给,连取暖用的柴油也将告磬,须知所谓的装备优势是建立在补给充足的条件之上的,战役打响一段时间后,粮弹油三缺的美军早晚士气崩溃,举手投降者必然大有人在。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第5点,那就是美军撤退的咽喉要隘水门桥,如果这座水坝被彻底炸毁,或者美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功修复,陆战1师主力以及大量重装备,仍然是插翅难逃。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后来回忆道,如果当时能够在水门桥附近部署一二门重炮,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关门打狗”,可惜的是,志愿军只有炸药包。而美国远东空军为了帮助陆战1师逃命,那是下了血本的,它们不仅在下碣隅里临时机场运走了大批伤员,还空运来粮食弹药和500名伤愈老兵,使下碣隅里的环形防御圈能够掩护机场到最后一刻。

它们成群结队不分昼夜地出动,掩护陆战1师向南撤退,向两侧所有可疑的山头倾泄大量的子弹和炸弹,并且使志愿军无法在白天实施机动和大规模进攻。同样,美国空军还给穷途末路的陆战1师空投了八套架桥组件,终于让水门桥具备了通车条件。

而缺乏重火力的志愿军只能望桥兴叹,眼睁睁看着陆战1师主力逃出生天,设若当时拥有重型轰炸机随时实施摧毁,美军还有活路么?

(米格15机群)

 

如果此时有苏联空军的支援,美军飞机怎能如此肆虐?美国人又岂能从容逃跑?什么粮食、弹药、伤员、老兵和架桥组件,陆战1师几乎什么也得不到。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空中威胁后,第九兵团也有足够的能力全歼陆战1师,我们都看了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美国空军对志愿军作战的危害,有目共睹。

要知道,苏联远东地区距离朝鲜东北部非常之近,即便是战机从苏联境内出动,无论是作战半径还是滞空时间,都要优于泊在日本海上的美国航空母舰。再继续推演下去,如果陆战1师当时被全歼,战争局势又将如何变化?

 

 

六、苏联空军入朝参战条框太多。

直到1950年11月底,也就是长津湖战役爆发以后,眼见志愿军奋勇杀敌,而美军节节败退,斯大林的态度才总算有所改变,批准苏联空军“有限度”投入作战。由第151、第324歼击机师组成的苏联第64航空军,正式转场到中朝边境的安(丹)东机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但是苏联空军的作战是有许多条框限制的,其主要作战范围,是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发电站和大坝,以及中朝边境以南75公里之内的交通线和飞机场,无法有效地支援前线的志愿军作战,因为第二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已经前出中朝边境100余公里,快要反攻到平壤了。

所以苏联空军不仅缺席了长津湖战役,致第九兵团攻败垂成,后面的参战也是畏手畏脚,达不到陆空协同的基本要求。 

 

 

因为谨慎的斯大林,还是在尽量避免与美国的公开冲突,为此苏军做出了许多特殊的战场规定: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志愿军军服,佩戴志愿军的徽章和符号,不得携带有明显痕迹的苏联物品,甚至连士兵喜爱的苏制手风琴也被收缴。

苏军作战飞机和地勤车辆全部涂装志愿军和标志,参战飞行员人手下发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俄语读音的汉语和自己新增加的“中国姓名”,同时要求飞行员们在作战时必须用汉语进行无线电通话,这些奇怪的命令和规定,严重制约了苏军飞行员的作战水准。

苏军对空战还特别下达了“四不准”禁令:不准在海面飞行、不准进入距离战线75公里以外的地区、不准攻击美国海军舰艇、不准追击被击伤和油料即将耗尽的敌机,如此之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在现代化空战中简直匪夷所思。
 

 

 

而且为了避免与美军发生大规模空战,苏联空军每次出动飞机的数量也都控制在30架左右,在战术上也多以截击和伏击为主。也就是说,尽管苏联空军最终参战,却是严格限制了作战区域和兵力规模,基本上前期是保护鸭绿江沿线为主,后期是控制在“三九线”以北地区。

由于苏联空军被坚决禁止飞往最前线配合志愿军陆军作战,使得战争前期志愿军的阵地、交通线和补给线遭到美军任意狂轰滥炸,不仅人员物资损失惨重,而且使作战只能在夜间进行,白天眼看着美军进行兵力调整和实施补给,这个仗打得确实十分憋屈。

 

尾声:志愿军空军终于出场

靠人总归不如靠自己,血的代价促使人民空军的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刘司令员提出了“向苏联空军学习打仗”分两步走的办法:

第一步,以空军一个师的指挥班子,率领歼击机一个大队与苏联空军参战部队同驻一个机场,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开始进行空战练习和锻练,摸索空战经验。

第二步,由经过实战锻炼具备一定经验的部队,再带领具备实战条件的部队单独出击,最终形成人民空军自己的战斗力。

从1951年9月1日起,志愿军空军采取“轮番进入、由少到多、以老带新、老新结合、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办法,在苏联空军帮助下,以师为单位陆续参战。战争期间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让美国人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飯盛男2022-03-16 06:05:27
戦争快結束了、再打1星期吧。絶倫司機説了、不求加入NATO了
hkzs2022-03-16 08:22:36
绝无可能,你显然不了解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恩怨怨,全信了中共的无知宣传。
puyh2022-03-16 12:38:21
急什么
飯盛男2022-03-16 12:52:39
請看上面的消息報道来源、不是中文媒体報道的阿
hkzs2022-03-16 15:03:59
中国经常派人在外文媒体上发表假消息,你不会不知道吧?
飯盛男2022-03-16 15:12:59
<日本経済新聞>網頁上又出現了所謂的”大外宣”
hkzs2022-03-16 15:18:08
差不多吧,不信你等一个星期就知道了。
飯盛男2022-03-16 15:25:27
不是投降、是停戦。条件談妥了、双方不打了。只是欧美提供的銭够不够恢復家園的費用
hkzs2022-03-16 15:38:18
现在双方的条件就是让对方投降。
brama2022-03-16 16:20:28
你和那个人聊,在他嘴里,最后的结果无论大毛赢,二毛赢,都是他赢,他说谁赢谁就赢,输了也是赢了。
白云蓝天2022-03-16 21:30:21
现在纽约时报也差不多成了中共大外宣了。
飯盛男2022-03-17 01:37:48
是不是説明中共大外宣説的是事実?哈哈哈
飯盛男2022-03-17 11:13:48
不過看16日拝登的発言、好像還得打段時間ーーー>”長く困難な戦い”
吃素的狼2022-03-20 01:31:34
呵呵,不打了也要赔偿战争损失么,你跑到人家家里砸烂了坛坛罐罐岂有不赔之理?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