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22-05-07 01:21:11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分析研究过包办婚姻的兴起原因,实际上,包办婚姻的内核很简单: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出于别人的意志。大部分时候,这些别人就是双方父母,偶尔,也会由一家之主操办。
 
 
包办婚姻的习俗,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作为一项封建时代糟粕,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后,就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然而,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依然有包办婚姻存在,而且数量不少。
 
                                             
                                             
1947年,河北石家庄就有一场这样的包办婚姻,重要的是,这场包办婚姻的婚礼仪式,被人用清晰的照片全程记录下来。
 
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男子和女子的面部表情。照片中的男子个子比较高,女子个子较矮。男子和女子都僵直地站立在台阶上。
 
其中,男子双眼向左斜着看,明显是一种逃避眼神,这眼神反映出的是对即将与他结为夫妇的女子的不喜欢和不满意。
                                             
 
                                             
除了眼部表情外,男子的面部表情显现出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手插兜,噘着嘴,一脸冷漠。与男子类似,女子的脸上也写满了不情愿和无奈,面部表情似乎在告诉人们,她生来就知道自己的婚姻终将被包办,也早已对此失去了反抗的兴趣和希望。
                                             
                                             
男子和女子拍完照后,前往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此后,他们的婚姻就具有合法性了。接着,夫妻二人对拜,再分别拜见自己的家族长辈,然后一起家庭聚餐,婚礼仪式就算结束了。
 

可以看出,当时的婚礼仪式,有许多地方都和今天一样:要领结婚证,要相互敬拜,要与家人聚餐,得到大家的祝福。当然,这些仪式上的隆重和庄严,是无法弥补这场婚姻悲剧的内核:两人根本就不愿意成为夫妻。

                                             
                                             
从今天的角度看,当年的包办婚姻自然是愚昧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其中明确规定了恋爱和婚姻自由,不得由任何人干涉。
 
然而,包办婚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是适合封建时代社会环境的,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中国古代婚姻观念,本质上来自儒家思想的,也带有一定程度的法家思想。而包办婚姻的思想根源,其实来自孔子。
 
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等传统儒家思想观念。这些观念的核心在于,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君王只要扮演好君王角色就可以了,不需要扮演臣子角色,同时,男子和女子也有各自的角色,而且两者有别。
                                             
 
在此基础上,儒家学者又将婚姻和礼法制度联系起来,郑玄在《孝经郑注疏》中写道:婚姻,礼之本也。
 
因此,在孔子确定了男女有别,后来的儒家学者们又确定了婚姻为礼制根本的前提下,男子和女子的婚姻,就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礼”的事情了。这种思想的转变,是包办婚姻的理论基础。
 
此后,不光长辈认为婚姻必须包办,即便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子和女子本人,也都坚定不移地信仰着这个信条,认为婚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为了集体,为了礼制思想。
                                             
                                             
这种思想转变,曾经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当婚姻都讲求集体主义而非自由主义时,自由主义就没有土壤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包办婚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婚姻制度了,两者都是为了集体而非个人。
                                             
民国名人们的婚纱照,谁最好看?
                                             
林徽因与梁思成
                                             
陆小曼与徐志摩
                                             
冰心与吴文藻
 
钱学森与蒋英
 
严幼韵与杨光泩
 
张充和与傅汉思
 
周旋与严华
 
胡蝶与潘有声
 

张学良与于凤至
 
蒋介石与宋美龄
 
宋子文与张乐怡
 
张灵甫与王玉龄
 
刘纪文与许淑珍

 

 

飯盛男2022-05-07 03:05:16
先結婚後恋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有銭人家後恋愛可以有個小老婆、没銭人家就和自己老婆恋愛吧
欲千北2022-05-07 03:13:55
the last, the best.
白云蓝天2022-05-07 03:14:32
这女的个子好小,跟坐着的人一样高,长得倒挺漂亮的。两人挺般配的,应该不是不满意,那时人的表情就是这样。
白云蓝天2022-05-07 03:20:51
女的个子虽小,但比后面的林徽因、陆小曼什么的都漂亮多了。
chufang2022-05-07 03:46:16
老弟在这里话也不少,可能这句还是最靠谱。
老生常谈122022-05-07 04:10:06
女子1.4米, 男的1.75米多。
alwaysluck2022-05-07 04:35:49
谢谢分享。那个时代,除了在国外留学或见过大世面的,婚纱照的面部表情都是淡淡的
公鲨2022-05-07 05:13:25
陆小曼住四明邨,瘪瘪嘴真的看不出好看!
pvct2022-05-07 05:14:00
金陵春梦里说宋美龄原是刘纪文未婚妻,最后一张照片里的新娘可是漂亮得多了。
吾道悠悠2022-05-07 05:17:47
冰心那张中有司徒雷登。
吾道悠悠2022-05-07 05:23:11
那时普通人对摄影不习惯,面对镜头时,表情比较僵硬和不自然,我想。
Redcheetah2022-05-07 05:24:23
#1 张灵甫与王玉龄; # 2 蒋介石与宋美龄; #3 张充和与傅汉思
信笔由墨2022-05-07 05:30:15
钱学森与蒋英最佳;张灵甫与王玉龄、张充和与傅汉思亦佳。特别是新娘气质。于凤至好吓人。
信笔由墨2022-05-07 05:33:19
68、69两年里,见了三个包办,一个买卖包办。
走资派还在走2022-05-07 11:18:54
一个个儿都獐头鼠目的
空城之主2022-05-07 12:11:25
张乐怡是最漂亮的,好像没有人看得见。
多哥2022-05-07 15:18:02
走网友的精辟归纳,应该是代表了很多人想说又不知如何说的心声, 大赞!
加州花坊2022-05-07 15:23:47
我在内蒙时妇联主要工作是反对包办婚姻。主任说: 和自己相好的一起跳井自杀的、 新娘烧了婆家房子的… 各种反抗!
新手一位2022-05-07 16:56:16
那时的人生活穷苦,加上男尊女卑,女人的营养更差。所以都长得瘦弱,女人也矮。
chufang2022-05-07 17:12:26
有点像她。
满池娇2022-05-08 02:30:44
许淑珍最漂亮
我要说20152022-05-08 02:54:14
最后一张惊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