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2-05-11 16:59:02
解放战争中,主动起义的国军将领,哪3个人带的兵最多?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1946年开战时兵力共120余万人,其中野战主力部队60余万,规模上远不及国民党军的430万大军。但是到解放战争末期,国军残部不足60万,解放军总兵力却超过了500万人。我军新增长的兵力数量主要并不依靠征兵,而是在攻守转化之下,陆续由原国民党军阵营投奔而来。 

 


 

500多万我军官兵中,有超过300万曾经在国民党军军队中服役过,既当过国军,也当过解放军。转化过来的方式有3种:成建制起义并保留建制、起义投诚后被改编打散、以及战场俘虏后改造为解放战士。那么在三年解放战争过程中,主动起义的国军高级将领里面,哪3位带的兵最多呢? 

 

 

 

第一位自然是原国军二级上将,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傅作义1949年1月率领华北国军在北平起义,开出城改编的部队数量接近25万人(一说实际为20万左右,不管哪一种都是人数最多的)。傅作义在北平的部队以中央军第4和第9兵团为主,另有少量嫡系部队,如重建的35军。两个中央军兵团司令李文和石觉为黄埔出身,均反对起义,后来返回南京。傅作义经过内部缜密安排成功发动起义,保住了千年古都北平。

 

第二位是新疆起义的陶峙岳中将,起义官兵10万人。陶峙岳起义部队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甚至包括1万多青海马家军骑兵部队。新疆深居我国内陆,是面积最大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在解放战争时期并非争夺重点,新疆10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部署的也不是国军精锐力量。 

 

 

但随着战争后期我军节节胜利,第一野战军开始西征,击败胡宗南集团和青海、宁夏马回军后,军事上的难度已经不大。但千里戈壁的艰苦条件和大纵深下,如果陶峙岳的新疆国军顽固抵抗,仍然会大大迟滞西北解放进程。陶将军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排除了内部反对意见,成功率领新疆10万国民党军起义,立下了大功。

 

 

第三位是绥远起义的董其武中将,官兵人数6万人。严格来讲,董其武起义也可以属于傅作义起义的一部分。傅作义真实背景为绥远军阀,拥有20个师的绥远系部队,绥远的董其武、孙兰峰等名将也都是傅作义的嫡系爱将。由于傅作义在北平宣布起义时,董、孙二人都在绥远老家,因此有一部分傅系部队(名义上16个师,但大多不满编只有6万多人)没有参加北平起义,对于北平局势也不完全掌握,抵触思想较大。董其武沉稳冷静,虽第一时间未能响应起义,但始终稳住绥远部队没有轻举妄动。

 

 

最终在傅作义亲自游说下,董孙二人在49年9月发动了绥远起义。这次起义可以算北平起义的延续,绥远部队是光荣的,不仅起义有功成建制保留为我军23兵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该兵团在董其武将军的带领下赴朝,也是国军起义兵团中唯一一个投入到朝鲜战场的。

 

 

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位名将,就是49年8月发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陈明仁起义原计划人数77000人,按人数可以排在第三位,但因为组织过程的疏漏,被敌人劝回一半多,实际参加起义的仅3万余人,达不到一个兵团的建制。军委考虑到陈明仁乃国军中央系惯战猛将,起义影响力大,因此仍然保留了21兵团番号,陈明仁担任兵团司令员。

znr05052022-05-11 17:10:00
21兵团人太少,1952年10月缩编成第55军;陈明仁仍然当(非党员)军长,到快70岁。1985年10月,55军番号撤消
chufang2022-05-11 18:02:48
我以前厂里的同事,北京傅作义的部下,起义后一路南下,到了大庾岭就卸甲屯田,复员后到贵州厂里。
老生常谈122022-05-11 19:25:22
陈明仁号称10万人起义
月城2022-05-11 20:39:45
23兵团后来好像改编成69军
akc2022-05-11 21:40:34
23兵团縮编成69军。以前华北军区也有过69军番号,后撒消,和董其武69军毫无渊源。
老生常谈122022-05-12 03:32:44
因为
飯盛男2022-05-12 04:05:08
城頭変幻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