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0年3月17日,金陵饭店正式破土开工
经过地质勘探发现,新街口地质条件最好
此外,新街口地处市中心,符合国际建五星级宾馆选址要求
可以借助盖楼机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一举两得
02
1980年,江苏省分配给南京市“三大件”
按照当时南京主城区户籍人口
相当于60—70人一张自行车券
120—130人一张缝纫机券
只有手表情况好一些
因为有位于中山陵的南京手表厂生产“钟山”表
供应情况15—20人一张券
03
当时,最吃香品牌
自行车是上海凤凰、永久,天津飞鸽牌
缝纫机是上海蜜蜂、蝴蝶
手表是上海、钟山等
几年后,随着先后建设了南京缝纫机总厂、南京自行车
“三大件”供应紧俏局面才逐步得到缓解
04
80年代,南京满大街都是拖着长辫子的无轨电车
马路上架起了蜘蛛网似的电车线
常在拐弯处,”小辫子”和电线打出火花来
后来,又出现了两截车厢、中间有折皱帆布连接着的铰接式大客车
老百姓叫它“大通道”
1981年,为缓解北郊厂矿企业职工上下班乘车难的问题
南京开辟了101、102、103、104路
只在早晚高峰时间发车
沿途只在一些职工上下班人数多的站点停靠
群众多把它们叫做大站车
大站车前后运营10多年,极大地方便了城北的广大市民
05
80年代初,南京知青和下放户相继回城
城市人口膨胀,而城市交通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那时,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一趟车是常有的事儿
塞满人的公交车溜站,上满人之后被还想上车的人扒着车门走不掉
在城市交通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
南京部分工业企业在1984年至1985年掀起了一股用交通费发自行车热
发自行车的条件是符合享受月票待遇的职工在自愿基础上
由单位发给一部新的自行车
5年之内不再享受月票和补贴
那时职工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
免费拿一部自行车是极具诱惑力的事情
况且一部车子的寿命远不止5年
06
1981年,南京第一张征婚广告被张贴在鼓楼广场小巷中
轰动石城,民间纷纷效仿
于是鼓楼出现第一个街头征婚广告栏
地点在署光电影院马祥兴牛肉馆小巷
虽地处闹市,但不影响市容,只见参观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1983年,报刊杂志开始免费登征婚广告,街头征婚寿终正寝
07
1981年12月24日,南京举办首场集体婚礼
婚礼在市体育馆(现在中山东路全民健身中心)举行
254对新人及亲属上千人参加,成为市民街谈巷议话题
集体婚礼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一般由市区或单位团组织张罗
新郎穿中山装,新娘穿西服,对面坐成一长排
桌上摆有点心、水果,仪式流程是领导征婚,再舞会表演、合影等
08
1981年,南京的户口簿开始采用塑料外壳,收取两角钱工本费
以前没有外壳时,换户口簿和领新户口簿都是免费的
也就是这一年,户口簿取消了“成分”一栏
增加了居民身份证编码等项目,并由32开本改为64开本
上面的寄语也从70年代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改为“计划生育、勤俭节约”
到了90年代则改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09
1981年,中央门广场建起南京第一个太阳灯,并改成转盘
当时,这是南京一处最高、最亮、最特别的景观灯
至1986年,中央门立交投建,太阳灯拆除
10
1982年,南京市出台决定定雪松为市树、梅花为市花
11
1982年,南京旧城改造进度加快
有关部门启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门牌行动
恢复了不少老地名和原街巷门牌
统一为蓝底白字
12
1982年,南京出了个中学生女飞人
15岁的邵俊生于1967年,她作为江苏省第十届运动会南京市代表团成员
跑出女子百米13.1秒的优异成绩,为南京市赢得了一枚银牌
198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并被保送南京体育学院深造
13
1983年10月4日,历经3年多时间建设
有中国第一高楼之称的金陵饭店正式开业
14
八十年代,堂子街的旧货旧书市场名气很大除堂子街外,大学门前路边等处,都曾一度出现过旧书摊点有的逢周末成市,有的则每天设摊这些路边摊点大多延续到90年代初如汉口路上的旧书摊前后持续约十年之久直到90年代中期才冷落下去,且深为南京大学的师生所怀念
15
80年代初,在中山东路省广播电台旁的”南京教材书记”门口,曾有一个自发性的“小人书交换市场”
那时正值文革后小人书刚刚开禁被允许再版发行
逢至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白天,这里聚集着许多人
以书会友、以书换书
遗憾的是,由于交换市场无序膨胀扩大
影响到中山东路的市容交通,不到半年就被强制驱散了
16
1984年,金陵饭店购物中心建成
鼓楼广场西北角中山北路上的鼓楼百货商店改名为新街口百货商店鼓楼分店
山西路广场南侧中山北路上的山西路百货商店开始扩建
夫子庙秦淮河畔的永安商场重建后开张,为三层仿古建筑
17
八十年代初、红星立体电影院在春节期间上映了立体电影《欢欢与笑笑》
许多工矿企业的工会干部前一天晚上就早早地赶到影院售票处窗口
排着长队耐心等待第二天早上能买到票
抢票场景十分壮观,有些拼命三郎竟能爬到人的头上将手伸进窗口购票,以致秩序大乱
直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电视、录像开始普及,争购电影票的情景一去不返
18
80年代,单位组织游玩庆祝活动
一般安排在玄武湖和莫愁湖两大公园
为了分流,家住城南的职工尽量安排在莫愁湖公园
城北的则安排到玄武湖
五一期间必须凭游园券才能入场
游艺项目大多是由南京各厂矿设立
发放五一游园券的历史一直到1990年才告一段落
根据《南京园林志》载,“1990年5月1日,市里接受群众意见,节日不再发游园票,玄武湖公园正常开放,游园群众在儿童乐园、高速快艇、水上列车、盆景馆等游艺点尽情玩乐,他们说:‘还是今年这个办法好,节日公园照常卖门票,大家想来就来。’五一节日两天,游客近20万人。”
19
老南京的记忆里,玄武湖最有名的莫过于“鸭子船”了
几十年岁月变迁,如今的鸭子船变成了豪华画舫、大型游船
但那份怀念和记忆,那份与玄武湖的情缘
永远留在南京人的心中
20
八十年代后期,南京广播听众中活跃着一大批”桥友”
当时经济台有一档《睿丽夜话》
是全国较早的播音员与听众之间思想交流的谈心节目
由此开创电台主持与听众的互动先河
后来,睿丽调走,节目由方方、俞晓等人主持,才改成了《午夜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