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囡2022-08-18 15:46:36

上海中国画院的故事

     1956年在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提了“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构”的提案,受到有关领导人重视。同年6月,国务院会议通过了文化部“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和实施方案。上海随即在1956年7月成立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 筹委会推选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副主席赖少其为主任委员,唐云、潘天寿、王个簃、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13人为筹委会委员。

    建国以后的50年代,艺术市场消失,处于基本无人买画,不少书画篆刻名家处于“少画饿死、多画累死”的失业状态。一些画家为了生活,只能承接外贸公司画搪瓷盆、水瓶创作设计的工作,画一毛钱一面的扇子,如陆俨少、钱瘦铁等人就画过檀香扇。

画师邵洛羊就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道,当时花一面檀香扇只能拿4分钱,而那时候一颗茶叶蛋都要5分钱。

  如唐云就在久新搪瓷厂工作过:


唐云在久新搪瓷厂指导设计画稿

     有了画院,画家们就可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了,所以尽快成立画院是画家们的期盼。北京的中国画院1957年5月就正式成立了。但上海的似乎有点难产,直到1960年6月才正式成立,为什么筹备这么久没人或没文章提及过原因,但从下面一些筹备期间资料可悟到一些原因。

   按这些资料,原定的画院院长应该是吴湖帆,


最初应该定的吴湖帆,吴湖帆还以院长身份列了一份画师推荐名单:

   但下面的推选票说明原定的院长已不作数,需重新定了。

贺天健提名选票

 

刘海粟提名选票

 

吴湖帆提名选票

 

王个簃提名选票

 

唐云提名选票


   到成立时却是丰子恺当院长,虽然丰子恺本人几番推辞。

从院长的难产大概可推及画院难产的原因了。

后文再介绍一些入选画师的情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江上一郎2022-08-18 16:30:58
有趣,原来丰子恺未入吴湖帆的法眼。
多哥2022-08-18 16:42:15
收入稳定的工作?不谈抽象说教诸如精神财富文化艺术等等,到还真不如画扇面搪瓷杯,能为社会创造实际财富。
多哥2022-08-18 16:44:12
不过还真没见过有多少这类吃国家俸禄的画家,翻脸不认人不断苦啊苦啊地伤痕文学;良心尚在的文化人!
技术员2022-08-18 17:00:28
市人委任命书的书体居然是全部手书而不是用姓名、职务填空格式。
chufang2022-08-19 01:00:27
中文打字不容易。
盈佳2022-08-19 06:58:49
画扇面搪瓷杯也是可以的。1968年,我爸所在的江西省水利设计院的工程师们下放到没有电的乡村,大家立刻修建小水电站发电。
吾道悠悠2022-08-19 10:19:02
同时期军队的要正规些,全部用打字体。
毛囡2022-08-19 13:49:21
柯庆施签发的任命书都是用的手书形式,不是填空格式:
江上一郎2022-08-19 14:25:05
如此看来:毛笔签名用红色不但少,且不太正常的怀疑解开了:是他的专用印章而已。
nnndayd2022-08-19 16:09:31
如果名字也是铅印的,这个确实更正式
znr05052022-08-19 16:18:39
加一张柯庆施以南京军区第一政委身份签发的任命书 - 印章与市长的不一样.
吾道悠悠2022-08-19 17:38:51
姓名是同样大小字体铅印的,
江上一郎2022-08-19 20:31:41
谢谢介绍--不过,像是毛笔字签名---且另外三人都不是印章。
nnndayd2022-08-19 22:29:50
铅字排版印刷,而且只印一份。不惜工本。
znr05052022-08-20 00:08:38
看签名的颜色是一样,可能是任免机关保存的任免专用章。那些大官不会真的拿笔签字吧。南京军区曾经同时有7个政委
znr05052022-08-20 00:33:24
见许司令的签字,同任命书上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