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2-08-18 14:51:04

 

日本在解决北方领土争端以前制订的《国防方针》,是以俄国为假设敌国而扩军备战的。

自1875年日俄签订交换千岛、库页岛条约以后,特别是日本在朝鲜策划的两次侵略阴谋失败后,它的战争准备便转向以打败中国为目标。

日本明治天皇

1878年12月,日本设立参谋本部,直属天皇领导,成为与太政官并行的国家机关。

政府无权过问用兵作战的军令事项,而参谋本部却可以通过陆海军省干预政治。

1889年通过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确规定“统帅权独立”的原则。

所以日本军部的地位很特殊,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

山县有朋被任命为参谋本部长官,他在1880年向天皇呈送了《邻邦兵备略》,提出了为打败中国必须全力扩军备战的主张:财政困难不能成为反对扩充军备的理由,因为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

要求把各项工作都服从“强兵”的目的,纳入大力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轨道。

加紧军火生产改进武器装备,是扩军备战的重要内容。

东京和大阪的兵工厂,于1879年相继建成开工。

当时,西方的武器制造正处在更新换代的时刻,从前膛装填弹药的前膛枪炮,已被从后膛装填弹药的后膛枪炮所代替,步枪和火炮的威力都大为提高。

日本步兵少佐村田经芳从欧洲学习回国,于明治十八年(1885年),制成“一八”式步枪,被指定为陆军标准用枪,由东京兵工厂大批生产,第二年就配发部队使用。

后膛炮的生产任务,则由大阪兵工厂承担。

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已基本上实现了陆军武器生产的国产化和标准化。

海军建设,与岛国的命运更为密切,受到特别的重视。

横须贺造船所在法国技师的主持下,于1873年建造了第一艘木结构的“迅鲸号”,以后又陆续建造了“清辉号”、“天城号”、“海门号”和“天龙号”诸舰。

1877年,由日本技师自行设计制造了“馨城号”,标志着造船技术的提高。

1881年开始制造铁骨木壳军舰,先后有“葛城号”、“大和号”、“武藏号”下水。

神户造船所也参加了兵舰的制造。

这些船都在一千五百吨以上,有一千六百匹马力。

同时,日本还从英国购进“扶桑号”、“金钢号”和“比睿号”铁甲舰。

连同接收自萨摩等藩的兵舰,日本海军已初具规模。

朝鲜“壬午兵变”的失败,使日本政府加紧了战争准备。

1882年通过扩军计划,要求到1885年,陆军扩充至二十八个步兵团、七个炮兵团,骑兵、工兵、辐重兵各七个营。

海军在到1885年的八年间,要新造军舰三十二艘。

“甲申政变”失败后,日本政府又于1885年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要求在十年内完成以打败中国为目标的战争准备。

陆军的扩军计划完成得比较顺利,青年将校桂太郎、川上操六、儿玉源太郎、乃木希典等人,相继从欧洲学习回国,分别担任了军部的要职,着手军制的改革。

1879年制定的《镇台条例》,规定军队的任务主要是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考虑到今后出国作战的需要,于1888年5月12日废除了“镇台”军制,改建七个陆军师团。

师团由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辅重兵混合编成,下辖旅团、联队(团)、大队(营)、中队(连)小队(排)。

以师团为独立作战单位的军制改革,符合出国远征大规模野战的需要,完成了日军作战任务由对内防卫转向对外侵略的根本转变,是实现侵华计划的重大决策。

日本政府在1873年就颁布了《征兵令》,改变过去的募兵办法,开始建立义务兵役制。

为了对付人民逃避兵役,1889年又修改兵役法,严厉惩罚逃役者,规定十四岁至四十岁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强制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服役制,保证了兵源。

一年制志愿兵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提高了士兵的素质,也有利于后备役军官的培养。

庞大的扩军计划,遇到了军费不足的困难。

海军的八年扩军计划,在前三年仅自制和购进军舰十二艘,计划落空。

1886年初,海军向内阁提交《第一期军备扩充案》,计划三年内增添新舰五十四艘。

1888年又提出《第二期军备扩充案》,计划五年内增添新舰四十六艘。

议会中反对增加军费,政府财力不足,海军的造船计划连连落空。

在全力扩军备战的同时,日本的好战言论也公开由“征韩”转向“侵华”。

福泽渝吉

明治维新时的著名思想家福泽渝吉,于1885年3月发表了重要政论文章《脱亚论》,他分析日本之国民精神,已脱出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他预言中国和朝鲜,自今不出数年,将至亡国,其国土将归世界文明各国分割

他的结论是:“为今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方文明之国共同进退”,对待中、朝两国,“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方法处理之。

在《脱亚论》发表前,有很多日本人曾主张同为黄种人的日本和中朝三国,应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白种人的东侵而振兴亚洲。

《脱亚论》的发表,改变了日本舆论的动向,联合西方列强参与瓜分中国,成为日本的政策目标。

日军参谋本部,在1887年制定出《征讨清国策》。

关于对华开战时间,应在中国完成军事改革和欧美各国拥有远征东洋的实力之前,“以五年为期”,在1892年前作好以“国运相赌”的开战准备。

作战地区和占领目标是:辽东、山东两半岛,舟山、澎湖两群岛和台湾,以及长江两岸的地带。

1890年12月,第一届帝国议会开幕。

首相山县有朋发表施政演说,他强调“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必须“保护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同时防守“与我国主权线之安危紧密相关的利益线”。

所谓“主权线”是指日本本土,“利益线”则指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地区。

他强调“外交和军备之要点,全在维护此两线的基础”。

他要求军费应占年度预算的大部分,提出了八千三百三十二万日元的军费案。议会削减了这一军费预算案,山县有朋愤而辞职。

松方正义组阁后,在第二届帝国议会上,提出1892年的军费预算为八千三百五十万日元,继续坚持扩军方针。

自由党和各在野派别,反对海军的造舰计划,削减了八百九十二万日元的预算,与海相桦山资纪发生激烈争吵。会后,天皇宣布解散议会。

第三届议会选举在1892年2月举行。

海相桦山资纪、陆相高岛和内务相品川,密谋动用宪兵和警察压制在野党的竞选活动,各地连续发生流血事件,死伤共达四百多人。

选举结果,众议院的三百个议席中,在野各党派共获一百六十三席,政府的粗暴干涉宣告失败。

5月,第三届帝国议会开幕,代表们强烈要求追究政府破坏选举的责任,海、陆、内三相被迫辞职。

海军的造舰预算又未获通过,导致松方正义内阁的垮台。

正在日本政局动荡之际,1892年7月,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从德国购进的“定远”、“镇远”两舰访问横滨。

两舰都是七千三百三十五吨,六千匹马力,各装备有大炮六门,鱼雷发射管三个,是当时亚洲拥有的威力最强大的铁甲战舰。

日本官员登舰参观,个个震惊不已议论纷纷:中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腾飞东洋海面。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之巡洋舰,无法与彼相比。

迅速建成一支能够打败中国水师的日本海军,成为日本军界的最大愿望。

北洋舰队

仅一年多的时间,内阁两次垮台,政局混乱,明治天皇被迫出面召见政界和军界重臣,商讨对策。

决定由伊藤博文辞去枢密院议长职务,二次组阁出任首相。

伊藤博文建议“幕后人物总动员全体入阁”,由山县有朋、黑田清隆、井上馨、大山岩、陆奥宗光等人组成“元勋内阁”,与在野党派进行“最后一战”。

第二届伊藤内阁于1892年8月成立,在11月召开的第四届帝国议会上,尽管伊藤博文呼吁“忠诚的诸位上下合作”,仍然遇到了危机。

由于人民负担过重,反对扩军备战,在野党派仍然坚持削减军费。

总额八千三百七十五万日元的预算,又被削减了八百八十四万日元。

出现了或者内阁总辞职,或者解散议会的僵局。伊藤博文无路可走,上奏天皇出面干预,运用天皇的宪法权力下诏停止“纷争”。

同时对反对派议员展开收买分化活动,内阁与议会双方让步达成妥协,仅削减预算二百六十二万日元,结束了这场政治危机。

为了解决久拖不决的海军建设经费问题,明治天皇在停止纷争的诏书中提出:国防之事,苟缓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

他宣布在六年期内,每年从宫廷内拨出三十万日元,文武官员献出薪棒的十分之一,以资补足造舰费

天皇带头献金集资造舰的决定,掀起了全国性的献金造舰热。至1893年3月,日本政府宣告建造军舰的经费已经落实,不再接受献金。

“吉野”号

同年9月,在英国购买的最大铁甲巡洋舰“吉野”号已竣工下水。

该舰有四千三百二十五吨,一万五千九百六十八匹马力,装备大炮十二门,鱼雷发射管五个,在航速和火力两方面,都超过了中国的战舰,在法国购买的四千吨级铁甲战舰“严岛”号等舰,也陆续交货。

1894年,日本自造的“桥立”号、“秋津洲”号也先后竣工。这些三四千吨级铁甲舰的开始服役,使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得到增强。

经过长期的准备,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已完成规定的扩军备战任务。

总兵力有:

野战师团七个(包括近卫师团在内),要塞炮兵一个团又一个营,警备队一、宪兵队六,加上北海道的屯垦部队,平时兵员总计六万三千三百六十八人。

按战时编制,一个师团为一万八千四百九十二人,七个师团将近十三万人,另可再动员后备役十万人,组成二十三万兵力的野战部队,已能完成大规模出国作战的任务。

海军虽未完成原定扩军任务,但也已拥有战舰三十一艘,共五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吨。

另有鱼雷艇二十四艘,计一千四百七十五吨。

和中国的北洋水师相比,已经是旗鼓相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日本的侵华准备,还有一条鲜为人知但却决不可忽视的无形战线——谋报活动。

早在西乡隆盛高唱“征韩”之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开始对朝鲜、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及台湾等地,着手战略侦察。

陆军少佐福岛潜入台湾,测绘了详实地图,对于日军侵台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谋本部成立后,对谋报活动更为重视。

军部的情报官与日本民间的右翼团体“玄洋社”相勾结,利用日本的在华浪人,在中国布置下无孔不入的间谋网。

仅在上海,“玄洋社”创办的“东洋学馆”,参谋本部资助的“日清贸易研究所”,都培训过日本间谋。

中国的东北和华北,是日军侦察的重点地区。

1877年,日本陆军中尉岛弘毅在东三省徒步旅行二百多天,获得许多重要情报。

1883年,日军陆军中尉福岛安正历时一年多,走遍东北、内蒙和河北各地,回国后写成《邻国兵备略》,大受军部赞赏,由此福岛安正步步高升,后来成为主持谋报工作的最高长官。

1894年,日本浪人最先在福州建立谋报组。

1886年,陆军中尉荒尾精与上海日本药店“乐善堂”合作,先后在汉口、北京、湖南和四川建立“分店”,布下谋报网。

他们蓄发辫,着汉装,讲汉语,扮成商贩或云游和尚,四处活动刺探情报。

甲午战争前,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率领参谋军官作战地侦察,从1889年3月至6月,经朝鲜进入中国辽宁,过山海关至北京、天津,转道上海返国。

对于未来战场的地形、道路和中国的防务,都作了调查。

为加强战区的经常性谋报工作,参谋本部决定在天津、营口和烟台三地,建立谋报据点,进一步调查渤海沿岸的清军防务设施,监视北洋水师的活动。

日本军国主义者就是这样,有计划有准备的步步走向战争。

老生常谈122022-08-18 16:03:56
精神上准备是在1592年开始的,丰臣秀吉提出日本全国迁移到中国内陆的国策
飯盛男2022-08-19 06:09:59
《大日本帝国宪法》、現在是<日本国憲法>、従這里看知道日本変了国号
飯盛男2022-08-19 06:14:37
”设立参谋本部,直属天皇领导”、這個是大政奉還的一環、軍隊称為”皇軍”的根拠
老柏树2022-09-09 00:05:53
竟然不提1886年的长崎事件,这可是改变中日关系走向的事件;甚至可以说长崎事件是因,大东沟海战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