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尒2017-08-06 03:16:33

 

 

也许您听过以下几个地名

金银滩 - 马兰 - 酒泉 - 罗布泊

都与中国的核工业和导弹航天事业密切相关

这四者的关系性质 您知道吗?

 

金银滩 -- 核武器研制基地(研究所)

马兰 -- 核试验基地, 又称 21基地

罗布泊 -- 靶场 弹场 爆炸区

酒泉 -- 不在甘肃 而在内蒙 --  导弹发射基地,又称 20基地

酒泉、罗布泊、金银滩三大基地的建设都是在1958年开始的。

 

中国核试验基地,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马兰基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境内、罗布泊的西端。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大庄子村

有一个地方,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而闻名,歌里那令人沉醉的地方就是金银滩草原,

也是孕育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故乡。

金银滩在藏语里叫“扎西雅莫塘”,意思是吉祥盛夏的草原,

著名导演凌子风拍摄了一部反映农奴翻身得解放的电影《金银滩》1957年公映,

在那样一个政治为纲的特殊年代,这样的红色电影不管是内容上还是主题上都无可挑剔,

然而这部电影只公映了几次就突然从电影院消失了。

跟着电影一同消失的还有地图上金银滩这个地名,

因1958年底,中央决定,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金银滩秘密建设,

而这时的金银滩已从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绝密之地的“221厂”,

221厂对外的名称为“国营综合机械厂”,掩护名称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这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部分时间这里高寒缺氧,无霜期短,气压低,空气干燥,

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平均海拔3300米左右。

1958年5月,时任二机部九局局长的李觉带着一支20多人的队伍、三顶帐篷、

四辆解放牌卡车和四辆苏制嘎斯69越野吉普车,开始了中国核电人在金银滩最初的艰苦创业。

随后,来自中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转业干部和战士,冒风寒,顶酷暑,先期到达这里,

从搭建帐篷开始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原子弹研制工作融科研、设计、制造、建设、

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工业体系,最重要的是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和核材料生产。

不仅有一批如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世界一流的核物理科学家汇聚至此,

此外还有铁道兵师、工兵师、二机部安装公司、交通、邮电及甘、青两省相关人员共5万人投入施工。

 

在如今原子城纪念园中有一组名为“信箱”情景雕塑。一位正将信投入邮箱的妻子和离她不远处正倚墙读信的丈夫,用诗意的语言再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62年,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夫妻各自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们去参加一项秘密的工作,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要去多久。离别是痛苦的,然而他们为了神圣的国家使命,擦干眼泪,分别踏上了陌生的征途,数载杳无音讯……几年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荒漠试爆成功。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也随之举行。宴会上两夫妻惊喜地团聚:原来他们接受的是同样的使命,虽然彼此见不到对方,但是却一直工作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

 

一个高16米的纪念碑在原二二一总厂办公楼的东南角伫立起来,

张爱萍将军亲笔为它题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国防部长彭德怀指示:“关于导弹基地、原子弹试验基地选场问题交给陈锡联,他是炮兵司令,这几年跑的地方多。选好了交给工程兵司令陈士榘,由他的工程兵负责建。安排部队的事情,荣臻同志多操心,最好是成建制拉过去,这样利于保密。”导弹基地的建设主要由陈士榘负责,但前期原子弹试验场的选址工作,主要还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与此同时,聂荣臻正在北京考虑组建核试验基地领导班子,副总参谋长陈赓推荐了精干细心、工于谋划的第三兵团参谋长张蕴钰,聂荣臻接受这一建议,并报中央军委批准,任命张蕴钰担任即将成立的核试验基地司令员,负责敦煌原子弹试验靶场的建设。

 
青松站2017-08-06 03:26:50
金银滩背后的故事~其他更多更多的~~
青松站2017-08-06 03:35:18
女兵?~正面:不得啊~~背影也很好看的~谢谢老师~一
青松站2017-08-06 03:40:28
当时的感动,今天留给后人,依然-谢谢!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