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义夫2017-10-09 04:58:11

     山西宁武历史上英雄辈出,赵汉奇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在阿克苏保卫战和以后的新疆和平解放中的大无畏的英雄事迹是在中国近现代新疆历史上,为了保卫中国新疆领土,在新疆大地上演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真正不愧为新疆近、现代史中杰出的民族英雄。

  赵汉奇1913年11月出生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区腾家营子村一个商人家庭,原籍为山西宁武人,父亲赵有为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开饭馆,两三 年才回一次家。由于缺少父亲的管教,赵汉奇从小就顽皮、淘气,是村里出了名的小顽童。1924年,赵汉奇11岁时,母亲带着他的两个妹妹跟着骆驼队去到新 疆投奔他的父亲。母亲和妹妹可以骑在骆驼身上,而作为一个未成年的男子,赵汉奇只能跟在大人后面,一路跋涉,历经艰辛走到新疆,正是戈壁沙滩大漠的风沙磨 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变得刚毅坚韧,勇往直前。

  赵汉奇在乌鲁木齐读完小学后,被父母送到离乌鲁木齐300里的焉耆县城的一家商店学徒,三年苦难的学徒生涯,小汉奇吃尽了人间的辛苦,有一次在房顶上干活,不慎脚下一滑,从房顶上摔下,几乎摔死。

  1930年赵汉奇参加了电报报务员的培训班,改行学习电报的收发报的业务。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北疆精河县政府当报务员,其工作实际上是县长的文书,被 县里的人戏称为“17岁的小师爷”。赵汉奇经常被县长派到基层查询案件、抓强盗、打土匪。赵汉奇从中历练,学会了多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有时候他带的人手太少,不但不能抓到土匪,反被土匪打垮了。在多次危难中,常常被少数民族农牧民解救,转危为安。有好几次,人们报来了谎信,说赵汉奇 被人打死了,家里的人为只哭作一团,但过了不久,赵汉奇有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憔悴不堪地牵着他那匹瘦马步履阑珊地回到了家门,这一切“劳其筋骨、苦其心 志、空乏其身”的历练莫非都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准备?

  1932年5月任哈密第3路剿匪指挥部少尉秘书,1933年9月任卫士队少尉班长,1934年升任中尉班长,1935年赵汉奇被调回乌鲁木齐,在省政 府卫士队担任班长,主要任务是警卫新疆省主席盛世才的妻子邱毓芳。1936年调任第5连连长,7月任新疆省军教导团一营二连上尉连长,1937年2月赵汉 奇担任省军特科大队少校副大队长,特科大队主要负责军队的报务工作。
  同年十月调督办副官处任少校副官,1938年2月被调到航空队当少校股长,同年10月为了奔赴抗日前线,赵汉奇考入新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九分校)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赵汉奇1941年12月在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南部的阿克苏省军任第21团第3连少校连长,赴任路上,坐在敞篷车上差一点给冻死。1942年 12月调到焉耆骑兵第10团任少校参谋长,1943年6月升任中校参谋长,1944年调新编骑兵第2师任第5团中校副团长,1945年5月任该团中校团长 兼阿克苏、乌什、温宿指挥官,取得阿克苏保卫战的重大胜利(详见附:新疆阿克苏保卫战)。后为整编骑兵第4旅上校副旅长,1949年09月25日于迪化参加新疆起义。

  在1945年的阿克苏保卫战中,年仅32岁的赵汉奇率部孤军守城,斗志顽强,战术灵活,以少胜多,勇于出击,给东突厥军以重大杀伤。此役粉碎了东突打通南 北疆的战略意图,东突军南线作战计划遭到彻底失败,为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其战略意义远超新疆和平解放后的伊吾保卫战,在数次缒城而下的逆袭中,击毙了为数不少混迹于东突军中的苏联军人,这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必须偿还的血债。1951年开展的镇反运动席卷全国,一代军事奇才于1952年5月20日被处决,年仅39岁,实令人扼腕叹息。

吐奶义夫2017-10-09 05:01:11
大英雄于1952年被共产党枪决,罪名是曾击毙不少混在东突军中帮着杀汉人的苏联军人
天堂之令2017-10-09 15:45:01
家庭纠纷。。。镇反时被小老婆谋财害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