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铭2017-11-03 04:51:08

 

\  近日,中国海军少将,尹卓老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歼-15舰载机在电磁弹射方面已经弹射了很多次了,到现在有几百上千次了。

  近期,中国军事网络上出现了转载我军内部报纸内容和照片,披露中国电磁弹射器的最新进展情况。有知名网友在论坛上贴出一张经过处理的拼接黑白照片。上面一张显然是今年7月份出现的疑似歼-15在2016年11月进行陆上电磁弹射的照片,只不过场景更加完全能够看到整个歼-15战机的形状,但颜色细节损失很大。

\

  疑似歼-15在2016年11月进行陆上电磁弹射的照片

  下边这张图则是新出现,上面有4名疑似中国航母地勤人员,在进行飞行前的场地检查,而他们中间则是类似航母弹射器的沟槽,背景则可以看到一架歼-15战机。这张照片据推测和上面的是在同一场合拍摄。目前在公开媒体找不到这两张照片的出处,应该是来自我军内部报纸和刊物。

       海军少将尹卓在央视4台透露,中国‘电弹’已弹歼15舰载机上千次,装舰毫无问题!! 同时还说了,中国‘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已领先美军1代!!尹卓还说,由于解决了综合电力问题,中国航母可不走美国核动力的路线就能直接电磁弹射,因为电弹实际就是解决储能问题,那是不是说中国最新的002或者003航母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成本大幅度下降,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怪不得西方推测中国一次电弹的成本只需要45元成本,看来并非空穴来风之说。

世界航母比较

同样的消息,中国电弹研究的关键人物马伟明院士今年也向外界透露了同样的信息,至于马伟明研究的,中国‘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早在七八年前就公开了,当时马伟明也直接说领先西方十年,即整整一代。因为西方走了弯路,搞的是中亚交流系统,结果老出问题,尤其是像福特号和朱姆级这样的标志性战舰,试航中总出问题,原因就在于此。

疑似国产电磁弹射装置

而中国的马伟明院士直接跳过交流系统,直上中压直流系统,结果大获成功。不但解决了舰船动力问题,还同时解决了全电推进以及将来电磁弹射和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这些全是耗电大户,尤其是电弹和电磁炮,激光武器。

这两项关键技术由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制,而且已经进入工程化样机阶段,并经过地无数次地面弹射与阻拦试验,已经达到装舰水平。马伟明因此获得2016中国科技盛典科技创新人物大奖!

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磁拦阻装置

四月份的卫星图像显示了舰载预警机模型的存在

四月份的卫星图像显示了舰载预警机模型的存在,这也说明中国在弹射起飞方明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专家已于2013年11月提交了四架不同于美国E-2C飞机的新舰载预警机,并于2016年5月建立了模型试验手段,西安的空气动力学家似乎已经对飞机后部特别是水平尾翼进行了改进,涉及螺旋桨产生的湍流。

中国只用一亿美元就完成了电磁弹射试验

歼15弹射试验

去年11月份网络报道的一架J-15飞机首次地面弹射成功,近日官方公报毫无疑问地是关于中国电磁弹射器的第一次全面测试,类似于美国海军的电磁弹射系统。

歼15弹射试验

官方文章称这种新型战斗机”,由于一些“特殊装备”可以在“很短的距离”下起飞,不仅如此,官文还透露“新设计的实验仪器”,“世界上全新的和最先进的设备”,“尚未通过最终设计验证的发动机”。

这一切都在暗示这是一非同一般的电磁弹射试验。这篇文章强调,测试的成功表明“中国在全球航空母舰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等于证实是中国电弹发展成功。

现在不难将所有这些名词解读成可读的句子:特别为电磁弹射设计的歼-15,在2016年底首次实现了陆基电磁弹射,试验地点位于辽宁省西部的兴城航母舰载机训练基地

据了解,中国电磁弹射器项目于2011年底获得最终批准,预算为7亿元人民币,军报的这种报道也向世界公开表明:中国的电磁弹射发展进展相对较快,目前项目已启动四年,测试单位成立于2015年底。于9月下旬或10月初进行全面开始电磁弹射试验。

从最近的官文和今天海军少将尹卓在央视4台的曝料,再结合马伟明的相关讲话,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电磁弹射,百分百地妥了,即将装舰,至于是002还是003号目标舰上电弹,那得看中国的计划,首艘电弹型航母应该就在这两艘之间产生

扎心了老铁2017-11-03 05:50:00
违背常识,弹棉花呢?
望乡2017-11-03 06:11:11
呵呵,弹射型歼15都10架了。下艘国产应该是8万吨+常规动力+全电推+舰载直流输电技术
thrawn2017-11-03 10:31:17
两年多了不可能么?
vw3082017-11-03 14:00:30
彈射實驗,主要是測試彈射裝置重量負載能力。也不需要用真正的飛機。
ECS20082017-11-03 14:58:07
想打探军事机密?没门!!哈哈哈。。。。。
中或最输2017-11-03 15:04: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