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大言不惭声称电磁炮不能实用,发射速度达不到标准,需要能量无法满足。其实对比传统火炮,电磁炮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快速发射炮弹、火箭弹和导弹,达到火炮不可想象的频率。高初速也是一大优势,射程更是优势。
先纠正一个错误观念,认为电磁炮耗能太大,普通军舰玩不动。据计算,发射达到32兆焦的动能只要五十多度电,弹射一架飞机也差不多这个能量级数。需要能量并不大。难点在于这些能量要在极短的时间爆发出来,功率很大。如果军舰能把二十分钟储存的电能在一秒钟内爆发出来,功率就可以达到军舰电机功率的1200倍。这就是电磁炮的核心技术,即在极短时间能提供较高水平的能量。
据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国的电磁炮用的是混合储能装置,用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储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单位重量的电池可以储存很高能量。但锂电池不能用于脉冲式供能,它单位时间释放的能量有限。用来供能的是超级电容,这种高功率密度的装置,它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发射高初速炮弹的能量。但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不够,它自身存不了太多能量,在一次放能之后需要锂电池给它充电。
公开数据表明,中国的电磁炮使用的锂电池可以在45秒钟内为超级电容充满电。基于这个限制,很多网友认为中国的电磁炮只能每45秒开一次炮,发射频率太低。美军还要至少达到每分钟六发的频率呢。这其实是误解。如果美国能做到45秒稳定充一次电的水平,它的射速远远不止每分钟六发。美国应该是没有解决关键的储电放电装置问题。
古代的弓箭和原始的隧发枪射速都不快,但如果把枪手组织成几排,一边射击一边装填,弓箭和鸟枪就会变成令骑兵胆寒的枪林弹雨,射击密不透风绵绵不绝。同理,把超级电容像火枪兵那样组织起来,有的电容放能发射炮弹时,其他电容充电,可以获得和三段击一样的效果。简而言之,如果同时使用三个超级电容,射速可达每15秒一发,即每分钟四发;如果用5个超级电容,则可达到每9秒一发,每分钟6发;如果用6个电容,可达到每7.5秒一发,每分钟8发;用9个电容,每5秒一发,每分钟12发;用12个电容,每3.75秒一发,每分钟16发;用15个电容,每三秒一发,每分钟20发;用45个电容,每秒一发,每分钟60发…
一门单管火炮可以做到每分钟60发吗?想都别想。火炮发射产生巨大震动,需要再次复位矫正,还要等硝烟散散,人也需要喘口气。还有连续发射产生的炮管过热问题。电磁炮没这些问题。电磁炮不用火药无硝烟,也没有后坐力和震动,炮管不需后退复位,如果是磁悬浮的线圈发射方式,也没有炮管过热问题。唯一限制因素是能量可能提供不了多长时间,但炮弹数量其实也是有限的,而且连续发射5-10分钟,对方可能就没有开炮的机会了,就是说打起来可能也不需要太多储存的能量。
畅享一下未来10年的海战,共军装备了两门电磁炮的055,前出第一岛链,在距离敌方航母2000公里的距离,发射初速为每小时八千多公里的制导增程炮弹,两炮齐射,保守估计一分钟内发射出40发高超音速炮弹,15分钟后到达敌方航母上空,开始最后俯冲。敌方航母估计在50海里的距离才能发现这个炮弹群,其实就是一开始知道共军要发射电磁炮弹也一样没戏,无法拦截,敌方航母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40发高超音速炮弹砸向自己,洞穿整个船体,损害大批设备武器,引爆船上弹药。另外共军已经研发出用于电磁炮的惰性高爆物质,也可能在惯性破坏的同时引爆这些炸弹。最后敌方航母还未看见敌人就成了一堆废铁或葬身海底电缆。
这一波攻击的弹药需要多少钱?据公开的报道,一枚电磁炮弹大约2.5万美元,40发就是100万美元。也就是说卖掉北京六环外一个两居室房子,就可以毁掉一个航母舰队,没见过这么值的生意。当然还要费点电,就算交了房产税吧。
美国说对电磁炮不怕是假的。看到共军的炮上舰了,美军也不敢终止项目了,而是继续拨款研发。美军知道共军32兆焦的早成功了,这才把17年的目标定在了32兆焦,就这一问世就落后的东东美军也没搞定。马院士的论文都是公开的,美军没少下功夫山寨,不知是卡在哪里了。美国反智主义教育搞的文盲盛行,读懂论文的人可能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