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晚10点,《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生效,这场焦灼的战争,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谈判,终于宣告结束。遗憾的是,战后,停战协定并没有升级为和平条约。朝鲜半岛上空的硝烟,似乎始终未能全部散去。新浪历史邀请历史学家沈志华、牛军、孙力舟,一同回顾那个艰难的停战协定的达成过程,以及停战协定在今天的意义与影响。本文为新浪历史采访著名历史学家、冷战史研究专家沈志华的访谈内容。
中国错失停战谈判的最佳时机: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
新浪历史:1951年,曾经有1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提案,以实现朝鲜战争停火,为什么中国拒绝了这个提案?
沈志华:从朝鲜战争一开战,联合国就呼吁停火。在战争整个进程过程中,和谈与和谈的呼声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战争一直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原因不断地变化。
最初,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因为美国的参与,成立了联合国军,等于联合国本身就干预这个事。同时联合国成员又提出来要求停火,要求停战。
这些联合国成员首先呼吁北朝鲜停战,但是北朝鲜不完成它的军事目标,是不会和谈的。苏联也说要和谈,都是嘴上那么讲,但实际上是停不下来的。到了9月15号以后,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军事形势有所转变,美国又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政策,越过了“三八线”北进,这个时候联合国成员国像印度等等又呼吁停火,对象主要是美国了。美国也不愿意停战,因为它有它的目标,它一边应付着国际舆论,一边想尽快地结束军事行动,还计划圣诞节回家过。
到1950年10月以后,中国抗美援朝意味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此时停火的呼吁又转向中国。中国同样一边展开军事进攻,同时也在应付联合国,提出自己接受停火的条件,例如台湾的问题、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对日和约问题等等。随着中朝军队的南进,到次年1月4号就突破了三八线,攻克了汉城。
这个时候联合国就感到情况更为严重了,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往南打,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所以对印度等13个国家提出的议案进行了修正,基本满足了中国的政治条件,只要中国同意停火,那么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台湾的地位问题、对日和约的问题,还有远东安全问题等,统一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
这个方案提出来以后,首先需要得到美国的认可。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这个方案能不能通过主要看美国的态度。当时美国总统觉得非常为难,因为美国人是不想停,因为美国当时相信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打胜仗,虽然现在战局不利,但是机会总会来的,美国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给撤了,换成李奇微,说明美国也在寻找机会反击。
但是美国如果不停的话,美国就要承担很大的政治责任,国际舆论都会倒向中国:是美国不同意和平。所以在这么为难的情况下,杜鲁门就听了国务卿艾奇逊的建议。艾奇逊认为,他研究了中国开战以来关于和平问题的这些说辞,他就觉得中国不会接受这方案。他说,我猜测中国不会接受,咱们不如赌一把:美国接受这个,然后把球踢给中国人,如果中国人拒绝了,那咱们要打,出师有名,而且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人身上。杜鲁门觉得可以,就同意了。同意之后,就把提案交给中国。
新浪历史:您认为,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认为13国提案是美国的阴谋?
沈志华:中国在接到方案之后态度如何——中国怎么开会商量这个事,跟苏联怎么商量的,跟朝鲜怎么商量的——从目前的档案文献上,找不到材料,都不知道。现在只有一点点零零星星的说周恩来给金日成写了封信,金日成表示同意,他写的什么内容?不知道。特别是跟苏联怎么商量的,都不知道,包括俄国的文件,也都没有。至今我们还未找到资料。
结果是17号周恩来发表声明,拒绝了联合国提案。这个声明是公开登报的,指出这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中国是说要先停战后停火,美国则想要先停火后停战,美国只是要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然后再战。
中国认为这一方案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一些国家的阴谋,所以发表声明声明指出这是阴谋,这个事一下让美国给抓住了,美国立刻就策动联合国20号通过了另一个提案,认定中国是侵略国家。认为中国就是无赖,你提的条件都得到满足了,你还不答应。结果联合国大多数国家都投票赞同中国是一个“侵略国家”。
所以我们怎么来看这个事?第一、中国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了对方的力量。中国认为中国军队只是需要暂时休整,暂时停止进攻,之后就可以彻底打败美国帝国主义。这个不仅斯大林和金日成是这样观点,其实我看毛泽东当时的电报,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在总体上他没有把握住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尺度,他以为还比较强大,其实我觉得彭德怀是比较清楚的。当时中国力量已经基本上耗尽了,也没有力量再打了。从政治角度上说,政治高层给中国军人确定了一个无力完成的任务,就是统一朝鲜,把美国赶下海。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再者,当时的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缺乏一个正确的判断,不太了解外国怎么回事,说这是美国的阴谋。后来英国代办、印度大使、瑞典人,都纷纷找周恩来谈话,就跟他解释,说不是那么回事。特别是英国人、印度人讲,说美国原来不同意,他也是被迫的。
而且人家还讲,在联合国办事不是这样的,你不同意这个提案,你不能否决它,你说可以接受,但是我有修正案,这样就有一个缓冲,你直接就给否了,那就没有余地了。周恩来一下恍然大悟,22号召开记者招待会,而且直接跟印度记者讲,我们那不是否认联合国的提案,我们不是否决,我们还有一些条件。但是已经晚了,联合国已经通过另一个提案,中国是侵略国家的提案。
所以这一次的决策是绝对错误的,而且整个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就是这一次决策。首先在政治上,原来人家还是同情你的,现在你成了“侵略国家”了,结果是全面封锁,所有国家都参加。所以在政治上,先失了分,你就不是在道义上,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外交上也孤立了,原来13国提案都是帮中国的,结果你彻底把人都得罪了。特别是印度也是,印度本来挺好心——当然印度有他的想法,他想借此做一个大国的形象,能够协调,这么大的事——不管怎么样,还是对你有帮助,结果外交上陷入了孤立地位。
最主要的就是在军事上,也给了美国一个反攻的借口、机会,所以跟着美国就开始反攻。志愿军部队根本就没休整,这说明当时对整个军事形势判断,真正需要喘气的不是美国人,是中国人。结果美国一反攻,这边开始还不了解这情况,说开展第四次战役,结果一败涂地。后来又组织第五次战役,一点点费了劲,往回推,推也没有完全扳回局面,就陷入了僵局。所以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全面陷入被动。
1951年到1953年:朝战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
新浪历史:1951年,五次战役之后,中国在战场遇阻,急于结束战争,开始主动要求停战。这个阶段,美国是什么态度呢?
沈志华:到第五次战役,1951年4、5月份的时候,战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美国武器好,中国人多,双方纠缠不休了。在这种情况下,到了5月份,中国人才发现这个仗打不下去了,而且完全失去了取胜的信心和把握。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讲,说现在我们想停战谈判了,又不好意思说。
人家原来求着你停,你不停,现在你求着人家停了,不好意思讲,所以请苏联出面调停,来跟美国人转达这个信息。后来斯大林就同意了,在美国纽约马利克发表声明。因为美国国内也是希望停战,不想打了,中国一提出这个,美国当然也就接受了。接受了,但是美国就有条件了,除了战场上的问题,其他问题一概不谈。
政治条件一概不谈,中国也接受了,也只能接受。所以到7月份,开始谈判的时候,只谈战场上停火的问题,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没得谈。但是中国也没办法了,因为你打的受不了了,你要求停,也只能接受。
从谈判的前期来看,中国人是急于要停,美国人是拖着不想停。为什么呢?中国人想停是他真的不想打了,那个时候苏联的武器还没到,还遭受着美国的轰炸。美国有空中优势,美军的轰炸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所以粮食上不来,武器上不来,新兵上不来,伤员下不去,这仗怎么打?没法打了。干脆赶紧停了。至少一宣布停,就停止轰炸了。
美国是不想停,主要是从整体外交上考虑的,因为那个时候,正在谈一个问题,对日和约。如果这个时候停了战,那中国就有资格来参加对日和约的讨论会议,因为当时只要不签字,中国还是侵略国家,只要不停战,联合国的决议生效,中国就没有资格参加对日和约的谈判,所以苏联怎么想把中国拉进来,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美国想把蒋介石拉进去,苏联也坚决不同意。
所以在这种争论过程中,美国就不希望这么早地签订条约,所以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就找茬,故意跟你拖,拖来拖去,一会飞机进去误区,一会打死哨兵,给你闹点事。中国这方面倒是很快就接受了,基本都接受了美国的提案,从前面谈判的来回电报来看。比如停火线的问题,原来中国提出来的是恢复三八线,那美国当然不干了,因为美国打到北边的地盘多。你提三八线,人家拖到北边的地盘非常大,你突破那个的很少,一点点。所以你要说三八线,那不等于人家还得退回去?美国要求按照实际控制线,最后中国也接受了。
还有第三国请谁、不请谁,还有飞机禁区的划定等等,基本上都按照美国的方案,没有进行激烈的争吵。中国就是想急于结束。就剩一个交换战俘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马上就可以停。
但是战俘问题拖了很长时间。战俘问题主要就是:中国要求全部遣返,美国一开始是要求是对等遣返,后来是自愿遣返。因为美国、韩国俘虏的战俘要比中国、朝鲜俘虏的多多了,中国俘虏的美国、韩国战俘就很少。
停战谈判开始进展的很顺利,但是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双方就剩下交换战俘了,把交换战俘的原则一定,就停了,就签字了。谈不下去了,双方僵在那里了。
到了1951年的9月份,《旧金山合约》(对日和平条约)就签字了,签字了以后,美国就想,那就无所谓了,赶快停吧。但是中国又不想签了,一个是因为旧金山的问题,根据斯大林跟周恩来、毛泽东来来往往的电报,中国想要摆脱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因为当时苏联也没签字,中国也没参加对日和约。恐怕他们心里有这个障碍,等于外交上被人打败了。
第二个在战俘的问题上,确实出现了一个让中国难以接受的问题,大量的中国战俘不想回国。这面子上过不去:派出去打仗的人,被俘了不想回来了,都跑台湾去了。这样的话,共产党什么形象?这个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卡在这个问题上了。
新浪历史:战俘问题谈了一年,双方还没有达成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沈志华:但是到了1952年,这个问题已经是借口了,就算人数来回折腾,也不可能谈一年多、两年。后来性质就变了,因为一停战谈判以后,飞机轰炸就停止了,中国运输的问题就通畅了。而且这个时候苏联武器也都运到了,部队也都换了人,装备也齐全了,他觉得又可以打了。而且经验也丰富了,构筑工事、挖地道、坑道战,军事上得到恢复了。
所以中国这个时候没那么容易再接受美国的条件了。他也有了本钱,有了跟你讨价还价的本钱,所以这样就僵持下去了。美国人反正边谈边打,谈不顺就打,打不顺就谈。
到了1952年秋天的时候,金日成就受不了了,金日成给斯大林电报说,不能老这样,没完没了的战争,就这么拖下去。他说,我也不明白中国人到底想的是什么,他们一天就为那点战俘在那拖着。那点战俘本来也不是你的,本来就是国民党的俘虏,人家又被俘虏过去了,人家要去台湾就去了。还骂李克农,李克农不象话。说现在美国轰炸炸死的朝鲜人比你们战俘还要多。
结果金日成就给毛主席写信,他的意思是,你接受美国的条件,战俘按照美国的意见干就行了。结果毛主席坚决不干,说我们这个时候不能接受美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被敌人的气焰压倒,要坚决顶着干。结果两个人就顶起来了,把这个意见就反映到斯大林那里去了。
苏联希望这场战争拖下去,因为拖的是美国人,拖的是中国人,对苏联只有好处,斯大林也说过这个话,把美国人拖在远东,我们在欧洲就安全,我们在欧洲就可以放心地搞建设。所以斯大林完全支持毛泽东的意见,继续往下打。你不要接受条件,但是你也不要拒绝和谈,就把美国人粘在这里,这样子战争就一直往下拖,所以从1952年拖到1953年。
新浪历史:到1953年,苏联态度的转变,给停战谈判带来什么样的转机?
沈志华:后来到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了,这是一个转机,斯大林去世,苏联政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是斯大林晚年的时候,把苏联社会搞得非常紧张,这些领导人也都每天担惊害怕,不知道哪天就没命了,跟斯大林关系非常紧张、非常微妙。再加上苏联战后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失衡,赶上灾荒、旱灾。再一个是朝鲜战争,也拖累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所以人民生活水平很差,社会怨气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一去世,苏联新领导人就立刻改变了政策,准备采取缓和的政策,当然一系列的政策都发生了变化,包括国内政策,对外政策。其中对外政策第一件要办的就是朝鲜停战,因为朝鲜战争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紧张,也拖累了苏联。
到了3月17号、18号,斯大林的葬礼,周恩来去了,赫鲁晓夫找周恩来谈了。周恩来参加完捷克总统的葬礼以后,又回到莫斯科,参加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议上苏联已经决定改变斯大林改变朝鲜战争的方针,倾向停战,接受美国提出的先交换伤病员战俘的条件。
美国方面,国内的反战情绪舆论还是比较高。艾森豪威尔在总统竞选的时候,正好那年大选,他就提出一个口号,说我如果上台了,就结束朝鲜战争。他真的上台了,上台以后,他就要履行这个口号,所以召开三军首脑会议讨论。结果美国就抛出橄榄枝,因为别的问题没了,就剩一个战俘问题,所以咱们先交换伤病员,从人道主义出发,让红十字会出面。苏联认为这个可行,以后再接着谈全面处理战俘问题。
周恩来开始不接受,说毛主席刚刚在中国政协会议上发言,说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打到底,一定要打到胜利为止,一定要打到美帝国主义投降为止。敌人要打多久,我就陪他打多久,说得激昂慷慨——现在突然要接受美国的方案,说这个弯子转不过来。
苏联说你不转也得转,反正我们是不想打了。金日成也很赞成,太好了,千万别打了。结果没办法,周恩来就回来跟毛主席说,毛泽东说那就停吧,既然他们两边不想打,咱们一家打也没法打。基本上就确定了接受停战的方针。但是其实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的。
我看苏联大使曾经有一个报告给外交部,他跟毛泽东谈话,毛泽东说,你们非要停那就停,如果不停的话,你再给我几个月,我至少能打到罗东江去。打到罗东江,就意味着占领南朝鲜三分之二的领土,他大概是这个意思。
因为当时确实中国无论从武器装备、人员配备、战斗经验,各个方面,都是进入了最佳状态,而且中国空军也参战了,空军从1952年开始参战,之前参战的都是苏联空军。所以在这方面,他比较有信心。再加上毛的革命豪气,他跟美国人打,一定要把美国人打败。但是因为苏联不想打、朝鲜不想打,所以只能接受停战。
新浪历史:1953年6月15日,停战协定的全部协议已经达成。7月13日中国又发起了金城战役,实际上是又打了两次战役。为什么呢?
沈志华:主要是因为李承晚不想停,为此他就采取了一招:提前释放战俘。因为南朝鲜俘虏的北朝鲜军人中,有一部分是北朝鲜从南朝鲜抓取的壮丁,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回到北朝鲜去了。李承晚就把战俘提前释放了。这个事一下子给美国人惹恼了,甚至威胁要干掉李承晚。
这个就给中国人一个机会,本来毛就不想停了,彭德怀是准备来签字,但是正好碰到李承晚释放战俘,他说借这个机会,咱们还可以取点小胜利,但这次只打韩国军队,不打美军。结果又大概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公里。
因为实际上当时停火,中朝方面是吃亏的,没有真正到三八线,在三八线以北。最后从结果来看,他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毛一直想打,但是从战略上讲,他是没法再打了,因为苏联不支持,朝鲜不支持,你一个国家到人家那打仗,背后是靠苏联,前面是靠朝鲜,两边都不支持,你怎么打?所以只能逮个便宜占点就算了,捞回点面子。因为停战协定是以实际控制线来划定停火线,所以从7月27日早上10点停战协定签订,到晚上10点停战协定正式生效,这中间的12个小时,双方也一直在打,争夺土地。
说到中国发起金城战役,当时美国人就有点急了。其实5月份的时候,美国开会就谈过这个事,如果这次中国再不停,再耍花招,就用战术核武器,让他们吃点苦头。而且还想让印度人传这个话,后来美国学者好多人说朝鲜停战就是因为美国的核威慑,结果中国接受了。
从俄国的材料和中方的材料,看不到一点这个痕迹,我觉得主要是这个信息好像没有传递过来。因为你公开讲,人家也不搭理你,公开讲过好几回了:前两次美国都说要使用核武器,结果没有实施。所以他这次是想真的,让印度人传个话,实际上印度人没传这个话,真正停下来还是苏联的主意已定,所以这个战争就停下来了。
停战协定签订后的朝鲜半岛:战争阴霾仍未散尽
新浪历史:停火协定在签订后,为什么没能升级为和平条约?
沈志华:原来商量的是在停火以后,召开国际会议,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现在看到的中方材料,中国没有想到后来没签订成和平条约,因为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就是准备要达成一个协议。
我觉得美国那方面不太愿意停,从现在看的材料,美国人不放心,觉得中国和朝鲜很危险,他不想撤军。一旦签了和平条约,他就得撤军了,朝鲜半岛就没有外国军队,但是他认为如果这样的话,还会发生冲突。
从美国档案来看,他们是两方面考虑的:他既怕北朝鲜北方发动进攻,他也怕李承晚闹事。因为李承晚一直不安分,停火协议签订时他给捣乱。所以是美国人不愿意签和平协定,结果就造成了后来朝鲜半岛停火但没有停战的局面。
新浪历史:在战后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什么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无法签订和平条约,也无法实现统一。
沈志华:朝鲜半岛问题长期这样拖下来,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冷战这个大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水火不容。体现在东北亚就是朝鲜半岛,就是三八线,谁也不能让步。再加上南北朝鲜双方制度不同,互不认可,所以这个问题就一直这么拖下来了。
中间情况也有点变化,主要是1958年志愿军撤走了。当时志愿军撤走跟美国人没什么关系,是中朝的问题。朝鲜人不想中国人在那,因为这威胁到金日成自身的统治。毛泽东也是为了安抚金日成把志愿军撤走了,同时他也觉得打不起来,就算打起来,中国离朝鲜那么近,也就是距离的问题,过江的问题。尽管中国也给联合国军施加压力,但是没有导致联合国军的撤军。
直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又缓和,因为中美关系缓和的时候,中国还是要拉住朝鲜、越南这几个帮手,所以就答应朝鲜,维护他的利益。当时朝鲜提出几个要求:首先,要求解散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因为那个完全是站在南朝鲜的立场;第二让联合国撤军,因为北方已经没有外国军队了;第三,要跟美国人直接谈判。
前两个中国都积极支持,基辛格当时也答应了,所以比较快的,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就撤销了。后来随着中国进入联合国,又提出了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提案。联合国军司令部解散,联合国的军队就都撤走了,但是美军没撤,所以变成了美军驻韩司令部。虽然美国军队人数也在减少,也在撤,但后来停下来了,主要因为南北双方矛盾激化。
本来美国撤军的前提就是朝鲜和韩国搞南北方对话,自己谈统一,后来没谈成,矛盾纠纷不断。结果导致美军也没撤,一直到现在。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的分裂和朝鲜战争的起因,国际因素占主要成分,就是大国之间的对抗。大国之间的竞争是导致朝鲜半岛局势长期紧张化的主要原因。
不是说朝鲜半岛内部没有矛盾,内部也有矛盾,但是内部有矛盾,大国是可以帮助消化的。所以朝鲜问题解决,首先应该中美取得战略互信。实际上从中美关系缓和以来,这个条件也是存在的,关键就看双方到底怎么认识对方、能不能建立起战略互信,如果老是把对方作为假想敌的话,那朝鲜半岛问题没有解决的时日,不可能解决。
新浪历史:前几年朝鲜一直在说要退出停战协定,这一举动对半岛局势有何影响?
沈志华:退出不退出,又能怎么样?它退出停战协议,只有在军事上存在优势、有发动战争的条件和取胜的优势的情况下,退出这个停战协定才是一个威胁。那个停战协定是制约你进攻的法律上的文件,你把它毁约了,表明你要进攻了。
但是现实是朝鲜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和把握,没有任何取胜的条件,所以我觉得退不退出停战协定没什么意义。
另外本身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三方,是中国、朝鲜、联合国军。为什么没有李承晚呢,因为联合国军代表了,是跟联合军打的,李承晚是南朝鲜的一员,是联合国承认的,所以联合国军就代表了。这边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1958年志愿军撤了,后来到70年代联合国军也撤了。
原来签字的三方,两方都没了。而且现在维持朝鲜的停战、停火的状态也不是靠这一支协议来维持的,是靠各种力量的制约,我觉得北朝鲜拿这个事儿说事,没什么实际意义。
新浪历史:您觉得打了这场朝鲜战争,中国的目的达到了吗?
沈志华:这事比较复杂,因为中国的目的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革命理想的层面。从根本上来讲,毛泽是同意发动朝鲜战争、同意打,是从革命的角度,要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解放南朝鲜。这个层面的目的显然是没有达到。
但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出兵,特别是到最后的关节,1950年10月17号、18号,在苏联已经表明不出空军情况下,毛泽东下决心出兵,他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斯大林的信任,把中苏同盟条约的作用发挥出来。从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得到苏联的援助。这一点来讲,他的目的是达到了。他一出兵,目的就达到了,更别说后来又打了两个胜仗。
朝鲜半岛之所以成为军事要地,成为一个世界大家都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冷战的背景,是因为美苏两大集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集团对抗的原因。现在冷战结束了,他还有什么前沿阵地?那就是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事了。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
https://www.guancha.cn/ShenZhiHua/2013_07_26_161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