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则问2009-05-19 04:36:15
在人类历史上,文化的传承总是和文化的更新连接在一起的。这些“更新”既有本土的自己新创作,也有外来的输入,还有两者的混血产物。

一个文化,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传承,往往会在一定时期达到某些高峰后就逐渐衰落。尤其是在那种事事都以“先贤”所说为准,后代文人大多是以批注古典经文为其“创作”的保守社会里,这种衰落是很严重的。例如在“独尊儒术”以后的中国古代社会,也曾有过唐宋诗词那样的文化高峰,但最后就渐渐发展不出太多新的东西来了,尤其是严重缺乏像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种绚丽的思想火花。

而在对外开放(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开放---自己主动地开放还是被外力强迫的开放)的社会里,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在互相冲击、激荡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新文化。比如,拉丁语自己在发源地慢慢死亡了。可是却由罗马大军带到了欧洲各地,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绝大部分的欧洲的现代语言。

一方面,这种冲撞很多时候是又武力(比如罗马大军的铁蹄、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等)带来的,因此是难以避免的。而在另一方面,这种冲撞所产生的新的混血文化,往往有许多原来旧的文化所缺乏的东西,而且往往会发展出更多新的东西来。

即使是原本是主流的文化(比如在美国和英国的英语及其文化),也会不断的受到别的文化的冲击和改造。我们现在读读一百多年前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信,会觉得非常吃力。那是因为英语在这一百多年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既有英美本土人士改造创新的功劳,也有各外国文化冲击的功劳。

在这与外来文化的冲撞、激荡中,本土文化有没有失落或被淘汰的东西?一定有。但当事人及其后代又能做什么呢?是哭天抢地的怀旧、咒骂呢,还是在与新的文化的交往、激荡中勇敢的加入其中,去参与创造新的文化?

近代中国在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文化早已在死水一潭中慢慢走向僵化和衰亡。所以才会在国门被打开时突然间发现旧日的泱泱大国原来已经落后于西方世界很长的一段距离了。如果不是靠着人多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是个蕞尔小国,早就被灭国,其传统文化也会消失无踪。世界历史上这样消失掉的小国及其传统文化真是多如牛毛。

因此,五四其实是个中西文化交流激荡的开始点,也是华夏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的更新和救赎的新生点。

文化的传承,像一条大河的奔涌。从发源地的少数几条溪水慢慢汇集而成,沿途再与流域各地的水系交流,从而发展壮大,最后汇入浩瀚的大海,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

Z.A2009-05-19 04:49:53
支持一下
无银2009-05-19 05:03:26
这个我插不上嘴,就顶你了。
不明则问2009-05-19 05:30:52
这样看也对。
不明则问2009-05-19 05:31:10
谢谢!
不明则问2009-05-19 05:32:00
哈哈!谢了!
咖啡屋的角落2009-05-19 07:09:06
这个我read tomorrow,就顶你了。
烛龙2009-05-19 09:47:28
难得的好文,收藏了。^_^
不明则问2009-05-19 16:54:03
先别急。。。
不明则问2009-05-19 16:54:55
谢谢! 什么时候写几篇非洲游记让我们开开眼?
youyi982009-05-19 16:57:34
对于文化的传承,没有经济上的繁荣文化才会走向死亡。
烛龙2009-05-19 17:41:17
哈哈,明明就有很多啊,在文学城博客里,名叫激情与梦想。
不明则问2009-05-19 17:46:01
啊,是我孤陋寡闻了。谢谢指点。
不明则问2009-05-19 17:53:43
我是没有谈到经济的问题。
大江川2009-05-19 21:54:11
不错!
知识越多越敢动2009-05-19 22:31:53
说得很好,兼容乃大,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
youyi982009-05-20 01:22:09
明朝的时候文化并没有没落,清的文字狱才使中华文化走向没落
不明则问2009-05-20 05:25:21
文字狱早在北宋以前就有。
咖啡屋的角落2009-05-20 06:23:12
这个我read 了,顶对你了。
金色的麦田2009-05-20 18:49:25
很深刻的
不明则问2009-05-20 19:36:32
谢以上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