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则问2009-05-21 19:55:26
1. “不掺杂不更新,就不能 “传承”?”

首先,我有这么说么? 看看你引用的我的那句话: “在人类历史上,文化的传承总是和文化的更新连接在一起的。”

我说的是,这两者总是连接在一起,是一个观察到的现象。但没有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出现的必要条件。请你理顺这个逻辑关系再发言。

其次,你要这么吹毛求疵的话,那我就陪你吹一会儿,求一会儿:

文化的传承确实总是和文化的更新连接在一起的:实际上,文化是一代传一代的。每一代人都会有些不同的理解,也都常常会有大大小小的创新。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这些创新,而更重要的是在于社会的氛围是否鼓励这些创新。

““传承”如何能像“奔涌”呢?而且还是一条大河的奔涌?那么人家一条条的小河可怎么办呢?“

大河有大河的奔涌,小河有小河的流淌。都是文明传承的方式。

至于美军入侵伊拉克和巴比伦文化的传承的问题,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写篇东西来。光讲那么几句风言风语的没多大意思。而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把我和伊拉克的情况联系起来,更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2. 只有外星人文化,能够救地球?

“以前在还没有地球村概念和普世价值的时候说“本土”也许是有意思的。这年头都是地球村概念化聊,还有普世价值什么的,照不明则问的大河这样奔涌下去,“本土”就会是没有意思的。”

“这个地球村可是个封闭社会小世界呀,大家都赶快找外星人的文化吧。因为不然的话地球村的文化“在一个封闭的社会(地球村)里传承,往往会在一定时期达到某些高峰后就逐渐衰落。””

首先,地球村在目前来讲,还大部分只是个概念而已。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还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东西,在一个民族来说是常见的东西,可是在别的民族来说,就是新的东西。举个例子说,别看许多华人也能说洋文、穿西装、吃西餐,并在西方社会生活了多年,可是这些华人的思考方法跟西人的就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其次,当一个思想的“库”有足够大的时候,其中各部分的差异(由各地方的环境等不同的因素造成)就能大到破坏同质性,使“新”的或“不同”的思想总是存在的。

这就像是基因库的情形:一个封闭村子里的几百人自相交配,最终会产生近亲结婚的某些遗传病被放大到足以危害这个村子的基因库的情形。但如果把基因库放大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亿人的地步,就能把这些遗传病稀释到很小的地步,也会有足够多的新的基因变异来不断更新基因库。

一个全球大的思想库,如果让其自由产生新的思想并鼓励之,应该有足够的新的思想来维持文明的不衰落。但如果对新思想加以限制和打击,让全球成为一个思想独裁的村落,那么文明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举两个例子:中世纪的欧洲和唐以后到五四以前的中国。


3. 大海呀,你奔流去哪里?

“不明则问网友似乎不在意人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地球村和普世价值的概念中,因为他列举了很多地球村和普世价值的概念之前的例子,也就是说他说的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

过去发生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拿来做例子有什么不对?将来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可以发挥想象力尽情去想象。

但是,用历史做例子,就是不看将来?大量大量的关于文化、文明的文章都是借鉴过去的历史,难道它们都是“不在意人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地球村和普世价值的概念中”?什么逻辑?

关于“大海”作为文化最终的混血儿的问题:

其一,你可以参照我上面讲的大思想库的说法;

其二,你可以去找几篇关于洋流的科普文章读读,看看大洋是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是死水一潭的。

其三,“大河奔涌”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一个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跟被比喻的事物有相似之处。但不能要求这两者在任何方面都是相似的。而把比喻推到极端,找出某些不相似之处来攻击原来的比喻,则说明了你不懂如何使用比喻和界定比喻的范围。







马蚁2009-05-21 20:16:29
咱们先把“两者总是连接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搞清楚好不好?
不明则问2009-05-21 20:49:16
回复:咱们先把“两者总是连接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搞清楚好不好?
马蚁2009-05-21 21:11:40
“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差别,就是创新”?祝贺你可以出辞典啦!
不明则问2009-05-21 21:26:01
那么请你划条线:
马蚁2009-05-21 21:34:41
逻辑问题解决啦?“两者总是连接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搞清楚啦?
不明则问2009-05-21 21:39:55
逻辑问题是一个,划线也是一个
马蚁2009-05-21 21:51:57
你举的那两颗星星的例子也说明了传承和创新分不开吧?是吗?
不明则问2009-05-21 21:58:07
非也
马蚁2009-05-21 22:45:35
你还真以为你看见的那两个星星总是连接着的哪?
不明则问2009-05-22 04:46:52
我并不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