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与性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用上面的嘴,另一个用下面的嘴。但也有诸多不同的地方。食,老少咸宜;性,少儿不宜。人一生下来就要吃,直到死;而性行为则只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才发生。另外,还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是食的公开性和性的私密性。
1.食的公开性
吃似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在大街上,在僻巷里;在自己家,在朋友家;可边走边吃,也可席地而吃。当然也有禁止食物的地方,如图书馆内,法庭上等等。在家里吃,那是家常便饭;在饭店里吃,那是山珍海味。吃的行为不限定人数,可以自己单独吃,也可与众人大快朵颐。
跟小孩一块吃,别人会认为你是孩儿他爹或妈,跟一群小孩吃,别人会认为你是幼儿园阿姨。
跟同龄人一块吃,别人会认为你们是恋人或同事;跟一群同龄人一块吃,别人会认为你社交广泛,朋友多多。
跟老年人一块吃,别人会认为你是儿子孙子;跟一群老年人一块吃,别人会认为你是社区养老院的志愿者。
总之法律与社会道德观对食的限制是很少很少的,而性行为就受到很多限制。
2.性的私密性
这与吃的公开性是相反的,如果你硬要按照上面吃的公开性来一意孤行,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有一对朋友,夫妇二人爱美食,还喜欢收集餐具。去他们家吃饭,男主人说:瞧瞧我这大号镶金汤匙;女主人说:看看我这个玲珑玉羹杯。大家轮流把玩观赏,啧啧称赞。但是论到性,就不能这么明目张胆了,那“餐具”是不能随便往外掏的,我就不多说了,嘿嘿。
说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小时候上幼儿园要走约5分钟的路,有时候爸妈太忙,就让哥哥去接送我。哥哥比我大许多,在家里的行政地位是家长助理。路上要经过一户养狗的人家,养的是那种个头很大的狼狗,每每经过那里我就吓得不敢走,一定要哥哥抱我过去。后来哥哥说,碰到这种汪汪乱叫的狗,不能跑,要镇定,你越跑,狗越追你。这个经历对我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我第一次看到成年男子的“阳餐具”大概是大二的时候。那时我每天清晨都要到校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去朗读背诵英语,一天我正边走边读,猛一抬头发现10米以外,一男生面对我站着,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因为他把更令人瞩目的东东曝露在外头。天哪,我是第一次看到成年男子的那啥(活的,不是那种只秀半拉的人体挂图,或雕塑品)。我的大脑嗡的一下:怎么办?掉头?转身?逃跑?呼叫?这时哥哥以往对我的训练起作用了,我镇定地以同样缓慢的步速迎面向他走去,仰着头继续大声背我的单词,面不改色,心里却慌得咚咚乱跳。男生目瞪口呆地向我行注目礼,看着我缓慢地从他身边走过,像石头一样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后来回想当时的情形还很纳闷:咋跟以前从挂图上看到的不一样呢?看挂图和雕塑,那啥是下垂的,这个男生的咋是朝上的呢?当时推测有两种可能:他长得畸形,或者说这玩意儿与时辰有关,就像钟似的,一会儿指着6:30,一会儿指着12:00,要不怎么叫人体生物钟呢?可那也不对啊,他的钟咋在清晨指着12:00呢?生物钟紊乱了?这个问题当然不好问别人,只有藏在心中。
再后来跟老公谈恋爱时,发现他对时间的把握很准,我更坚信了我的生物钟理论的正确性:连公鸡都会到时辰打鸣儿,何况男人涅?雄性动物都有这功能!一次约会他迟到了,我很生气,老公解释了半天,我愈加火冒三丈, 脱口说出了我对生物钟的理解,老公听完只顾着笑也不说话,这下我更生气了,他看我越生气反而笑得越厉害。后来这个生物钟被他取笑了很长时间。叹呐,一套“餐具”,造成我人生中的一起“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