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吾2010-06-24 15:32:38
我总以为诗起始是用来唱的,如【诗经】朗声读来,总不那么尽意,拖腔吟起,就像那么回事儿了。况且,“经”似乎总是要唱的,如古兰经,佛经。声律未必严格规定,多以用来唱得上口便好,为什么要唱?记忆,大约是为了方便记忆的缘故。【诗经】的那个时代,人们要记事或许不用结绳头了,但刻竹简也还是相当费事,所以就传唱记忆法,后,才有可能有好事者刻简录之,后,才有可能有好事者刻字印之。

格律诗赋,词牌曲牌,格、律,顾名思义都是限制的意思,词牌曲牌则要一定之规。大体上这些个“格”“律”“ 规”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东西。这群众处应该多是声色场,何者?骚客们可不比英雄,那些个英雄们通常是喝了十八碗酒后,上景阳岗跟老虎死磕。骚客们比如俺之涣兄,昌龄弟,人家那是边喝酒边写诗填词作赋,再弄十个八个的伶官和歌妓,将刚得的佳词绝句秀口香舌地这么一唱,感觉出来了吧。不过,让那些小哥小娘们唱出来,你写的东西总的有些个约束不是,格式、声律,韵律,平仄,还真是有些个门道在里头。俺在大学时曾玩过一乐队,大学毕业那年,写了个歌让乐队那哥们儿唱,说到底那歌词还是必须要讲究的,第一稿让那哥们唱,差点儿没憋死他,后来换了几句词,他终于能倒过气来了。

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东西,已经是升华的东西,这总应该归因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可划分成两大阶段,一是推荐考察制(汉,隋,唐);一是科考选拔制(宋后)。宋初太祖、太宗,革除唐代科举制弊病,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要考试就要有限制,不能胡来,想必宋词可能由此的兴盛起来了。
烛龙2010-06-24 15:56:13
是的,所以以前才有平仄韵律,不过现在话音变了,所以仍然按照古代的韵律去做,
叶泥泥2010-06-24 15:57:18
你这篇硬伤有点多啊:D
非吾2010-06-24 16:16:41
俺最头疼平仄。。。:)
非吾2010-06-24 16:19:13
知道硬伤多多:D
佳佳:)2010-06-24 16:28:51
虾米风?诗风?:D
叶泥泥2010-06-24 16:37:28
与诗无干的, 科举那段不太对吧:D
非吾2010-06-24 16:44:58
愿闻其祥。。。:D
非吾2010-06-24 16:45:26
是泥泥风。。。:D
叶泥泥2010-06-24 16:58:44
只有汉是察举呀, 隋炀帝创科举, 唐朝的什么少进士老明经侬都忘了?:D
松风阁主2010-06-24 17:55:47
觉得词之所以盛行于宋是因为世风奢靡,到处低吟浅唱
非吾2010-06-24 18:09:20
没错, 隋唐是科“举”,宋后是科“考”,侧重不同。。。:D
非吾2010-06-24 18:11:33
写得好!可令贴顶风做案了,哈哈。。。
叶泥泥2010-06-24 18:23:23
隋唐不考? :D 宋以后只不过不考写诗了而已...
蓝岩2010-06-24 18:28:46
难怪贾政要宝玉只读4书5经,对他的诗才总是嗤之以鼻....
松风阁主2010-06-24 18:31:43
看来这顶风作案的事现在也挺入时~~~
非吾2010-06-24 18:36:47
考,但隋唐更重举荐。。。更有人隐归待举。。。
叶泥泥2010-06-24 18:53:48
就是, 宝玉生错年代了, 要放唐代能当宰相:D
非吾2010-06-24 18:56:35
但要有推荐人,北静王应该可以推荐宝玉。。。:D
非吾2010-06-24 18:57:55
我就是跟着赶时髦,你那篇再加点儿东西即可。。。~~~
非吾2010-06-24 19:00:03
诗才到底无大用啊....
叶泥泥2010-06-24 19:32:02
不要因为考完了以后最后的推荐就认为隋唐袭汉制了:D 这个不争了.
非吾2010-06-24 19:50:40
从制度上讲,科举(考)是宋后才健全的:D
叶泥泥2010-06-24 20:03:22
这个结论我同意:D 宋把科举更加制度化了.
非吾2010-06-24 20:16:10
呵呵,我今天也爱嚼舌头。。。
千帆舞2010-06-25 02:08:55
晏张苏欧etc...介些个大手笔写的诗也还是多海了去,词么,有个小书架就都放脱妥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