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白菜2010-10-23 01:56:36

看了冲浪潜水员那篇《摇滚乐队》想起上大学时候的事儿来了。


 


80年代摇滚乐刚刚进入中国,很震撼!上岁数的人咱们就不说了,任何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很难接受。我还没老呢就怎么看Lady Gaga怎么觉着她不靠谱儿,可架不住我儿子觉着她特酷。年轻人一听就觉着这才是音乐,我们自己的音乐,原来我们一直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的时代。不过也不用觉着不好意思,摇滚乐在美国也是四五十年代才开始的,咱们也就才落后三四十年的光景。再说摇滚本身也不是独树一帜全新的玩意儿,这段儿一听就是抄乡村的,那段过门儿抽抽鼻子能嗅出点儿爵士的味道。最早乐队也是以钢琴和萨克斯为主,后来才被吉他架子鼓谋了权篡了位,变得名副其实的很闹腾。当年有个电影叫《霹雳舞》,看完以后我就想,摇滚摇滚,打着滚儿还能不能唱得出来我是不知道,但摇起来估计是必须的。


 


中国的摇滚乐起步虽然晚但势头还是很猛。崔健就不用说了,一首《一无所有》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动摇其中国摇滚教父的地位。一声炮响应声而起的还有呼吸,眼镜蛇,不倒翁,唐朝,黑豹,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虽然乐队不少但是我认为大部分能在今天留个名是钻了当时新兴市场的空子,早饭大家都喝豆浆吃油条你劲儿劲儿地往面包上抹黄油不由得不另眼看你。但就是这样贡献也很大,最起码让大家知道有了情绪还可以这样表达。但对于黑豹,其实就是窦唯拉,到今天我一直是崇拜有加。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认为没有窦唯的话王菲也就是一北京大土妞儿,当时的。然后一路长成土大妈土老太太,这个世界由此少了一位天后。这么说得罪王菲的粉丝了吧?你把那个“吧”字和问号去了。大家很生气可以理解,后果很严重心里有数儿。我允许你们用板儿砖,不解气可以上预制板,只要你举得起来,拍我,拍死算,我绝不拿大铁锅把自己扣起来。《梦回唐朝》我听了好多遍都理解不了,《无地自容》一下儿就让我无地自容了。后来黑豹,窦唯都走了你还敢叫黑豹?的那个谁腆着脸唱这首歌儿,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谢谢你,这么多年了,终于该你无地自容了,闹了半天咱们大家都很平庸,虽然你站得离窦唯那么近。你不暴露的话我一直觉着满世界都是像他一样的天才,生活压力多大啊?


 


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当时国内摇滚乐主要在学生和准小布尔乔亚中流行,之所以说“准”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小资阶层。学生群体追捧摇滚乐可以理解,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对现有的大部分东西都看不顺眼,心中理想满满,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在广场学生们高唱《一无所有》。布尔乔亚就莫名其妙了,这帮人追求对生活细节的精雕细琢,一门心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比他们社会地位高的阶层攀爬,对于会引发社会动荡的叛逆精神内心是很惧怕和拒绝的。所以我的理解是他们,别老他们他们的,就是我,把摇滚乐更多的是当作一种时尚去追求,坐在观众席上安全地欣赏别人表现出来的痛苦,迷茫,彷徨,抗争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有一次和几个狐朋狗友在某某楼某某宿舍搓麻将。搓着搓着某某系的小L没头没脑蹦出一句:咱们是不是也攒个乐队啊?三条。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我就是看现在形式一片大好,咱们不投身其中是不是有点儿说不过去啊?妖姬。怎么什么你都想插一手儿啊?当初喝红茶菌打鸡血甩手疗法你肯定没拉下吧?那怎么了?格瓦斯(当年的一种饮料,年纪小的同学可能不知道)就是剽窃红茶菌的配方儿。二条。靠!生生打丢了一副儿。活该!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那块料。再说了,摇滚乐是一种精神,咱们年轻人的,谁都不服的精神!自摸!青龙!我和另外两位面面相觑。等会儿,你刚才说什么?组个乐队?好事儿啊,早该这么办了!人都是现成的。我参加过吉他扫盲班儿,后来认了一位私塾先生苦练大半年,主音吉他我就勉为其难了。大S拉过几天大提琴,低音贝司非他莫属。虽然一个戳在地上一个抱在怀里都是四根弦儿。咱们这里音乐素养最高的就属老C,上次学校汇演他帮忙打杂儿,在钢琴上单手弹奏了一曲祝你生日快乐,因此勾搭上报幕的校花儿让我们心生羡慕嫉妒恨。键盘就是他了。对了,我们都有活儿了你干什么啊?那我就受受累来个主唱吧。滚一边儿去!那天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以至于小L都忘了跟大伙儿收那把青龙的钱了,我们也没好意思提醒他。


 


聊完以后大家还真挺上心。鉴于刚入门儿,集体决定还是以模仿为主,自己写歌编曲配器谁也不是那块料。我四处托人把乐谱找来一看,当时就感觉全身供血不足。和弦部分还凑活,可搜罗就要了命了。鬼画符似的符号看不懂不说,大段大段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我这小手儿得倒得多快啊?那两位也是一个挠头一个嘬牙花子。小L背着手走来走去,每隔五分钟就问大家是不是准备好了可以合起来走一遍,我们都装着没听见。


 


随后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怎么好像少了一位啊?大家都在脑子里回忆乐队各部分在台上的位置。主唱站在中间,但也不是老站在中间,看心情,时不常左边儿右边儿瞎串,唱得高兴了兴许就蹦下台去跟大家握手。如果你要是特别有名的话,有人可能跟你握完手以后会尖叫一声晕过去。起初你很紧张,后来习惯了就以握晕了多少人来判断自己有多成功。主音吉他和贝司一边一个,身后或者左后侧或者右后侧是键盘。还应该有一片乱乱哄哄那是什么来着?对了,架子鼓和鼓手,怎么把他给忘了。别看鼓手被一片乱七八糟挡着观众都看不见他,那可是乐队的灵魂。齐柏林飞艇的约翰博汉姆创世纪的菲尔柯林斯大家都听说过吧?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没有鼓手咱们还怎么玩儿啊?可是内部人才已经物尽其用了,只能引进外资了。大家集思广益策划了一则广告趁月黑风高各宿舍楼门口四处张贴。


 


广告播出后效果很好,报名者纷纷而至,人事部决定面试择优录取。谁来主持面试啊?我们虽然认识简谱可是跟打击乐跨着行业呢,就像让卖茶叶蛋的招聘导弹专家一样。我们只在催食堂大师傅赶快卖饭的时候敲过饭盆儿,还节奏不齐。可是没办法,谁让我们是乐队的创始人呢,硬着头皮上吧。把犯人,不对,候选人,带上来!门一开进来一位芦柴棒,刚从拿摩温手里逃出来的是吧?是什么让你有勇气来应聘鼓手的位置?我有工作经验。哦?听着靠谱儿,说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是鼓号队敲大鼓的。你这身子骨儿?我小时候胖,大人都爱捏我腮帮子。都是万恶的高考制度,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才变成这样子的。当鼓手可要把子力气你行吗?我肯定行,小学那会儿我敲漏过两面大鼓。咱们有那么多钱买鼓让他糟蹋吗?没有。那请您向后转,齐步走,从外面把们关上。吁。。。究霞姨国。这位姐姐踩着点儿就进来了。喂,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筷子?我们这儿不供应饭。讨厌讨厌讨厌!什么眼神啊你们?这是鼓槌儿。噢,这个好,家伙都带来了,那就开始吧。你们听着,咚打拉咚打拉咚咚咚打拉咚咚打拉打拉咚。这节奏怎么这么熟悉啊?听得我直想起身立正行少先队队礼。感情你也是鼓号队的?敲小鼓的?那怎么了那怎么了那怎么了?没怎么,我们就是。。。大S拽了我一下衣袖,脑袋凑过来咬我耳朵:我看这妹妹有几分姿色,要不先收下来,组织上是不是也考虑一下我的老大难问题。这要求真让我为难,怪不得成不了事儿呢,紧要关头都先考虑自己的私利,都这么干的话鼓手没招来一人先给自己找一小蜜,下不为例啊。大S紧点头:一定一定!两个我也应付不过来。我转头对着小蜜。。。妹:当鼓手你确实不太合适,可我看你这架势很有当经纪人的潜力,要不这么着,先留下来,加入我们的招聘团队,日后再说。对面儿转嗔为喜秀发一甩:这还差不多。大S紧着献殷勤:来来来,坐我腿上,不是不是,坐我边儿上。靠!不说实话你会死啊?赶紧看下一个吧。还看什么看啊,接下来有表演口技的,让我给发到本山传媒去了;有双臂紧抡秀形体艺术的,让我给发到学校食堂剁饺子馅儿去了;有形体配口技外带面部表情扭曲的,直接给安定医院打电话让他们派车拉走;还有。。。前前后后一通儿折腾鼓手没找着遍观人间百态。后来一总结,这不能怪别人,我们就是一野鸡草台班子能招来金凤凰吗?你看谷歌招聘,那些不会加减乘除的敢递简历吗?


 


长话短说,摇滚乐队梦彻底破灭,我们接着搓麻将,不同的是多了个端茶倒水的。要说大S还真有两把刷子,给那个小妹妹唬得一愣一愣的,烟抽完了头都不抬:去,给我们买包烟去。小鼓手丫鬟二话不说颠儿颠儿地就去了。好景不长,后来小鼓手嫌大S太不细腻弃暗透明转换门庭了。大S一段时间茶饭不思,日日以泪洗面,这是后话。


 


别看我们乐队没组成但是真的登台演出过。学校举办流行歌曲大奖赛,我们决定以无乐队纯吉他伴奏摇滚小合唱的形式参赛。选歌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脑筋,最后决定上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很明智。别人基本上唱的都是英文歌,你想想那个年代,普遍的英文水平,加上全国各地的味精,麻辣味儿的,馇子味儿的,胡同串子味儿的,羊肉泡馍味儿的,那唱出来能听吗?还有人更不知死,愤怒崔健的《一无所有》。英文歌就算了,毕竟离咱们远,崔健可是前脚刚走,大家还沉浸在被他煽动起来的激动之中呢。另外技术难度也很大,不是说把嗓子唱劈了就行。崔健那叫劈得震人心肺,你那个劈得可就是。。。真劈了。现在翻唱的越来越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听完一版翻唱倍感折磨,必须得听一遍原唱才能把耳朵洗干净了,不然觉都睡不踏实。当时罗大佑只为极小一部分人所知,大部分人不知道他怎么唱歌。不知道就无从比较,我们说了算。另外歌词也极其各色与众不同让人顿觉耳目一新,头一段是:


 


黄花岗有七十二个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感觉每一句都在凑八九七十二。民国七十二年是怎么回事?因为一一年是元年,加十一就是八三年,这歌儿是八三年写的。


 


中文歌词,大家听起来毫不费力,但理解起来因为两地的背景不同又略有不知所云显得深奥,多好啊,一唱出来就把大家震撼了,我们得奖了。大家蜂拥而至:这是谁的歌?酷!我们压抑着内心的喜悦面带不屑:罗大佑,灵魂歌手,没听过?要是美眉问我们就很耐心解释,还帮忙录磁带,屁颠儿屁颠儿送到人家宿舍一同欣赏顺带毁人不倦:虽然看得见听得到但其实你是个《盲聋》;《恋曲一九八〇》的主题是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估计到《恋曲一九九零》才会唱到乌溜溜的黑眼珠;既然上帝都会原谅那就让我们年轻人一起犯个《错误》


;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因为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从此罗大佑开始在大陆流行。


 


罗大佑的歌词很有穿透力,但我承认在唱的时候很多地方并没有身同感受。比如这两句: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大概说的是当时台湾的都市化生活节奏的快速化对人们心灵和精神上需求的冲击,暗示对纯朴生活的向往。这其实是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反动我认为。另外当时北京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不像现在“一林子一林子盖得跟土鳖似的,就欠拿炸药包给他们丫全炸了”(王朔语)但是当时不管理解不理解,只要是涉及人文关怀的我就认为是高尚的。


 


现在这首歌已经唱不全了,但有一句始终记得很清楚以后也不会忘记: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与大家共勉。


 


(故事大概其有个影儿,细节纯属虚构,跟我较真儿我是不认账的。)

tiantu2010-10-23 02:34:58
“吁。。。究霞姨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叶泥泥2010-10-23 02:47:28
真好。结尾还让人心潮澎湃的,跟听完摇滚似的。
晴空骄阳2010-10-23 02:57:36
真能侃,不服不行。
涯涯2010-10-23 04:00:16
罗大佑早期的歌真很有味道。 窦唯没了王菲后也不咋地, 你看他后来写的东西
我欲因之2010-10-23 04:00:25
哇, 这么厉害啊。 有两首歌没听过,赶紧去youtube。
tiantu2010-10-23 04:19:45
别忘了贴上来哈DDD
冲浪潜水员2010-10-23 11:39:17
我已经上顶下踩,努力支持了,上不了首页绝对怪不到我头上哈 :)))
笑比哭好2010-10-23 19:48:11
頂!很好看也很好玩兒~~~曾經的年少曾經的張狂,都隨那音樂的旋律,來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