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2010-10-22 20:25:24

北京的油饼--两面三刀。这个歇后语说出了油饼的形状。北京的油饼曾是北京人早点里的主角,是用极软的面,擀成薄饼,用刀在中间切上三刀,再放到热油中炸熟的。
小时住的宿舍大院门外就是一家回民小吃店的早点铺。每天一早,那早点铺的鼓风机就响起来,那是早点铺开门了。早点铺出售的有油饼,火烧,烧饼,炸糕和豆浆。可是真正在里面做出来的只有油饼和豆浆,其他的都是从马路对面的小吃店搬过来的。
那时,每逢家里没了早点,大人就会叫我拿上几毛钱,几两粮票,端个钢精锅去买些油饼,豆浆回来。买好后,把豆浆盛到锅里,把锅盖翻过来,把油饼放在上面端回家,印象很深的是油饼6分钱,一两粮票一个,豆浆大约是2分钱一大碗。
油饼如果炸得好,就会中间鼓起,香酥可口。那时候,食用油供应紧张,一个四口之家每个月只有一斤油票,即使是在这早点铺,师傅炸油饼时也是尽量省油,这样炸出的油饼,常常是中间酥脆,边上则像棉花糖般柔软,吃起来口感不佳。小时对豆浆没什么好感,每每将酥脆的部分吃掉,把软的部分撕成小块,放在碗里,冲上开水,连汤吃掉。日子长了,成了习惯,即使是炸得很好的油饼,也要找些相对柔软的部分撕下来冲水。那油饼冲了水,只是在水面上浮起星星点点,不多的油花儿,水也因为油饼的关系变成淡淡的黄色,热热得喝下去,在冬天会觉得一丝暖意。
马路对面的小吃店里有薄脆卖,薄脆是油饼的表哥,比油饼大些,炸得酥脆,表面上一个个的气泡,因为松脆,吃的时候要小心,否则一咬下去,四分五裂,掉落一地。感觉上,吃薄脆倒没有吃油饼来得爽快,大概薄脆吃起来节奏单一,不如油饼富于变化的关系吧。
小时候,北京城里还有很多蹬三轮拉货的,北京人管他们叫板儿爷。常常见的板儿爷们在早点铺买上两个火烧,一个油饼,再加上一碗豆浆,把一个火烧掰开,夹上油饼,就着豆浆吃了,把剩下的火烧揣上,蹬着板车一个个地离开。
在外多年了,虽然不馋那油饼,可那记忆有时却还会泛起来。那时的北京的规模,恐怕不及现在的一个小县城吧?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美国真TM是个好东西
  • 我也削个萝卜儿
  • 非吾闭关了?
  • 马屁大观(4)
  • 麦田在哪儿?
  • 我欲因之2010-10-22 20:41:21
    看你也贴原创了, 有含沙射影之嫌疑。。。
    狗肉2010-10-22 20:46:10
    ??这个从何说起?
    我欲因之2010-10-22 20:48:07
    没啥,说着玩呢,早上原创,揭马甲来着。很轰动。
    圈外闲人2010-10-22 20:49:46
    好馋人!
    狗肉2010-10-22 20:55:03
    错过热闹了,其实都是马甲,揭什么?
    狗肉2010-10-22 20:56:09
    哈哈,上菜坛八一八,也许有人贴怎么做
    sky-fly2010-10-22 21:19:52
    好吃.
    狗肉2010-10-22 21:38:59
    回复:好吃.
    冲浪潜水员2010-10-23 01:03:28
    两面三刀,只顶一下
    狗肉2010-10-23 01:06:17
    顶一下,谢两下
    ERommel2010-10-23 01:11:02
    到现在仍馋那油饼
    狗肉2010-10-23 01:17:01
    油饼好像只在北京见过,其它地方就难了
    ERommel2010-10-23 01:19:28
    其它地方的油饼风味不同
    狗肉2010-10-23 01:22:41
    在纽约吃过美国油饼,甜的
    ERommel2010-10-23 01:24:48
    老美就爱吃巨甜的,所以才有很多肥胖病
    叶泥泥2010-10-23 02:58:26
    我觉得还是我们天津上面贴一层脆糖皮的油饼更好吃。。。:D
    狗肉2010-10-23 05:21:33
    糖油饼北京也有,但那个吃着玩儿行,当饭吃着闹心
    Glider2010-10-23 06:08:14
    一般是一个大饼一根油条,上学去了。家里不鼓励小孩喝豆浆,说是不够营养。油炸糍饭糕,油墩子,糯米包油条更好吃。
    狗肉2010-10-23 06:22:36
    有一阵子,北京有家小吃店也卖粢饭团,里面包的是北京的焦圈儿,更好吃,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