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处处在唱红歌,凝聚民心,繁荣文化之余,还引发人们无限的怀旧情思,那消逝在岁月中的美好年代,在人们记忆深处依然波光闪烁......
我的老妈做了一辈子中学教师,多才多艺又天性乐观,无论命运把她抛在哪里,她都会像一株无名小草一般顽强的扎根,生长,无怨无悔的为这个世界奉献一片新绿。
60年代中期,也许跟大环境有关吧,我们住那个小镇子群众文化生活空前活跃。老妈自己爱唱歌,在学校还教唱歌,业余时间办夜校教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学校常常组织学生街头演出,村里的文艺骨干在我老妈的带动下还成立了自己的业余剧团,农闲时排大戏,农忙时化整为零街头演出,很受百姓欢迎。文艺种类有歌曲,豫剧,四平调,山东快书,天津快板,对口词,三句半等等,虽说物质生活不那么丰富,人们也活得有滋有味儿的。
老妈今年已73岁,但仍然心康体健,精神不减当年。
前几天给家打电话,老妈说她参加市里组织的中老年唱红歌比赛,还得了第六名呢!
我问:“就六个人参加比赛吗?”
老妈:“7......”
我:“是7个人啊?”
老妈:“气、气我吧你,30多人涅,就10个人拿到名次,哈哈,贵在参与呀!”
我:“你唱什么歌?”
老妈:“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老妈当年最爱唱的歌曲之一,网上搜到很多版本,相比之下还是原唱最好听。
嗯,比俺老妈唱得不在以下:
在网上找歌时,看到这么一段儿,还真是原来不知道的:
王音旋的“原创版”与任桂珍的“电影版”都很美
虽然现在的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都没有看过《红日》这部电影,但是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对这首电影中的插曲却是耳熟能详。
《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创作完成后,找谁来唱呢?“这首歌的演唱也是有些波折的。”吕其明老师给我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
“经山东济南艺术学校老师推荐,我们请了艺校的一位年轻的叫王音旋的同志演唱。她试唱之后,我们很满意。很快就请她到上海录了音。”
王音旋,1936年1月出生于山东青州市。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当年跟王音旋教授学习时,也曾很好地诠释过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王音旋曾为电影《苦菜花》《大浪淘沙》等配唱插曲,演唱的《我的家乡沂蒙山》《清蓝蓝的河》《红花朵朵献雷锋》《请到沂蒙看金秋》等歌曲广为流传,并录制了多种个人专题唱片、盒带。
这首歌在先期录音并灌制唱片时,由王音璇演唱,她的演唱纯朴、自然,地方特色突出,演唱衬字时加了“小字眼儿”,更突出了山东民歌的韵味。
“王音旋录了音后,我们把这支歌带到了摄制组,大家一听,觉得唱得是确实不错。很有山东的地方风格,大家都很满意。”可是,问题出来了,什么问题呢?就是一个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统一的问题。“王音旋是一位教师,她的歌唱的水平也很高也很好,她是一个很成熟的歌唱家,嗓音也很成熟,但影片上拍得形象,是十六七的小女孩,感觉着声音有距离,和影片上的形象不吻合、不真实。”
后来摄制组从整部戏来考虑,让词曲作者从新挑选歌唱演员。
“我们又回到上海,又请了上海歌剧院著名的歌唱家任桂珍同志来演唱,现在影片上就是任桂珍演唱的。任桂珍,60初年代也是很年轻的啊,声音也是最好的,而且她又是山东人,她对风格掌握的非常好,演出非常成功。影片演唱的就是任桂珍演唱的版本。”
那个时候任桂珍的嗓音正处于“黄金时期”,清新、甜美。经过她的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曲子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记得影片《红日》内容的少,知道这首歌的听众多,至今还情深意长地在人们耳畔萦绕。
访谈中,吕老师向记者透露一点花絮:“你去查一下,在影片上演唱者是任桂珍,但是后来出的唱片又两个版本,一个是任桂珍的电影板,另一个是王音璇的‘原唱版’,两人唱得都非常好,是两种味道的《谁不说俺家乡好》。”
吕其明老师坦言当年王音旋的演唱可以和任桂珍媲美。
“考虑到了王音旋同志已经唱了,录唱片时我们录了两个版本,同时发行。两个人演唱都很好,味道都很足。但是就是因为影片的需要,我们用了任桂珍的。这也是和其他影片不同的地方吧。”
吕其明老师在接受《广播歌选》记者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多次说道:“我再三强调一点,并不是王音旋演唱的不好。她是个很优秀的同志。而是影片特殊的需要,更换了演唱者。”
来源:http://hi.baidu.com/tonglinghua/blog/item/7900c51194df5804b8127b6e.htm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