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界2014-01-16 10:01:38
不难看出来,中国人的这个特有的集体无意识也可以用以解释诸如为什么中国人较少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或者为什么中国人较为好赌、又较少科学素质,等等集体人格方面的特征。但我们在这里需要关注的,仅在'人际关系网'和'侥幸心态'这两点上。当贪腐风已经深入人心到达全民总动员的水平时,致密的人际关系网把贪腐者与反贪腐者紧紧地编织在一起,网收紧了将是'鱼死网破',稍一放松则大批漏网;侥幸心态又使得贪心的人们自以为有能力把握自身命运,于是官员们前赴后继投身贪腐事业。各位总书记也就只能望贪腐之汪洋而兴叹'治愈重而犯愈多'。

写到这儿,好像是给反贪腐运动判了死刑。不是的,我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不是?这就是英治时代的香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后来也叫廉政公署的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那里也是贪腐遍地开花大有蔚然成风之势让英国当局大感头痛。但人家毕竟是老牌殖民者,针对殖民地人民祭出了这么一道杀手锏。公署直接对总督负责,手握Colonial Regulation 55尚方宝剑,是属于那类严打机构的。但这还不是关键。干员们多从英伦三岛各警局选拔,特派员更是要选功成名就特绅士范儿的主儿,如首任Cater(港译姬达)爵士、继任Luddington(陆鼎堂)爵士。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刀是怎么捅在心窝子上的:广大香港工农商学兵各界爱钱同胞忽然发现,他们没法把这些个绅士爵士们织进网里来,人际关系竟然不管用了!至于侥幸心态,中国人民早从1840那会儿起就发现:除了天外有天,天外居然还有洋鬼子。中国人可以尽情意淫中国的天,洋鬼子却不好意淫。当年皇上和皇民们也曾试着意淫过几回,结果总是鼻青蛋肿,毫无侥幸。保证贪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这两个立足点竟然消失了!香港廉政建设的结果,就是几任特派员下来民风渐正,社会逐步走上了正轨。香港ICAC也成了各殖民地反贪腐的样板机构。

前面提到说,反贪腐我有两个失败和一个成功的例子。剩下的这个失败的例子简单明了不用太多的废话:97年,香港回归网中。
劲松在山岗2014-01-17 00:16:02
嘿嘿。想起刘晓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