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退2014-02-14 06:02:31
近年来中外政客们的性丑闻有暴增之势【注】。最近的列子,有美国的中情局长因秘密情人的曝光而不得不辞职,有中国的某区委书记因不雅视频而丢官。中国被揭露的贪腐官员们几乎无一没有色情内容,常令百姓嫉妒或愤恨。

百姓因性欲不当,所毁者也小,通常不过是一人或一家。而政治家因性事而毁者,其不仅是个人前途,家庭完整,而且常常殃及其相关的利益团体。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明显地给了他的后继竞选者戈尔以相当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者,政治家的性事甚至可毁其一国。历史上有夏桀因迷妺喜而亡,商纣因宠妲己而灭。现代的政治制度,虽不至于因个人的性事丑闻而亡一国,但常因此而使个人身败名裂,连累家人,前途嘎然而止,难免令人扼腕而叹!

相对而言,娱乐界、艺术界与商界更为宽容所谓大人物们的风流韵事。故而人对自己是否适合从政,政治家的选拔,性欲之自审与他查,不可不慎。一个人对自己的性欲尚无控制把握时,则不宜从政。或言,何以也有风流之政治家而有善终者,天命乎?人为乎?吾答曰:此天命也,或前世之积也,非人为,更非人人可学而得之。即使侥幸未因性事而犯事,也大损阴德而殃及子孙。所以修“性”(性欲之性)之要,政治家尤为优先。对此不同的宗教、政治制度对政治家的非正当性欲提出了相应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为了不使人的欲望泛滥,先圣们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

孔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肯定了食欲与性欲是人的基本欲望。但儒教以仁、义、礼而加以节制。所以孟子说你不能为了争食而扭断兄弟的胳膊,也不能为了讨妻而翻墙去强楼邻居家的姑娘(《孟子/告子章句下》),也即“非礼莫视,非礼莫闻”。儒教尤其强调先修身齐家,然后方可谈治国平天下。其修身必含修“性”(性欲之性)。佛教常以男女等相和因果报应之说而规劝和阻骇人之不良欲望。类似地,基督教以天堂地狱之警示,而御人之过分欲望。精神分析学家提倡“升华” 之说,即人可以通过专注于某种崇高事业而压抑和消除性欲之苦。现代政治制度以法律的惩罚,来控制政治家们的贪欲,包括性事在内。虽然,法律的宽严和执行的力度各国会有很大的不同。

道家批评儒家的做法是:“儒者非能使人弗欲,而能止之;非能使人勿乐,而能禁之。” (《淮南子/精神训》)即儒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强压自己的欲望,结果常常是若“决江河之水而障之以手”。岂止是儒家,其他的方法也有类似的弊端。道家的方法是所谓性、命双修。此“性”字,非性欲之性,而是指心性,即道理上要通悟。“命”即是生理上要有变化。道家声称通过特殊的身心修炼后,精满炁足而自然厌恶荤食,亦不思女之事,体内自我的平和快感大于男女之欢。所以《淮南子》有言:“故知其无所用,贪者能辞之;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也。”吾每读至此,不能不赞叹道家先圣们的深邃智慧。

故建言有之:性欲未平,不宜从政,修身未真,莫谈治国。平性欲之修,道家丹功为上。欲从政者和在政者审之!

(若退/201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