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一天,我在Bed Beth & Beyond闲逛。
如果说,美国也有所谓的“精品百货店”的话,那么这个被我戏称为TripleB的连锁店就勉强算是一个吧,因为这个店里卖的东西一般要比其他店卖的同类产品贵很多,但式样新颖奇特且大都是专卖。
我逛店有个习惯,进了商店不买样东西离开就觉得像进了餐馆没吃东西就出来一样的不自在。于是寻思着买件什么带走。
来到了卖音乐CD的地方,可以试听,于是就一张张听着欣赏。
反正陪太太逛店是件细活,得要有耐心还要赔上时间,是急不得的。
一阵优雅的乐曲飘过。看碟片,突然眼前一亮,“Pachelbel”。 TripleB的商业风格真的很有特点,连这么高雅的古典乐碟都有。以前在网上不敢下载担心侵犯版权,现在能买到碟片了。那么今天就买这个吧,正好车里的音乐CD 也该添新的了。
这个碟片收集了Pachelbel七首D大调卡农作品(Canon in D Major),曲曲优雅动听,尤推第二首,更觉委婉凄雅。
但鲜为人知的是,D大调卡农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卡农的作者Johann Pachelbel,德国人。在十七世纪五十年代Pachelbel十几岁的時候,法国侵略德国的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教堂管风琴师收养。之后Pachelbel学会了弹奏管风琴和作曲。
邻近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叫Barbara Gabler。自从去教堂听了Pachelbel的演奏后爱上了他,但却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找了个理由,说自己喜爱音乐,希望可以向Pachelbel拜师学艺。Pachelbel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Barbara几乎没把精力花在弹琴上,遭到了Pachelbel的责怪。Barbara心里委屈,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说,你走吧你不适合弹琴。Barbara 听后对Pachelbel低声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会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管风琴弹奏奖! Barbara刻苦练习,半年后参加了比赛,果真拿了奖。
Barbara 拿着奖杯去找Pachelbel,但Pachelbel已被征兵去打仗。Barbara 就一直等着Pachelbel回来。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就叫人从前线运回一具碎尸,说那就是Pachelbel。Barbara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尸体上失声恸哭。
不禁想到了几乎同时代的祝英台痛哭梁山伯的场景。
三天后的夜晚,Barbara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离开后的半年里,发现没有Barbara在身边少了很多快乐, 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她。他准备写一首歌,作为向Barbara求婚的礼物。但当他刚完成卡农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被招去打仗。战乱中,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三分之二。
在Barbara死后的第二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事后放声大哭。在随后的一次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