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南山, 为何想靠出米寺?
亚昌的家乡, 其实很美。从这张幻灯视频中的2013年拍摄到的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可以看出。我们聚会的朋友都深表羡慕。
这不是黄山,泰山和庐山,而是位于广西南部与广东交界的不为人知的南山。这南山有一排的峭壁石头山,形成似半环南山,海拔一千多米。石头峭壁的北面从前是较阔的10-15公里宽原始森林带。这森林从50年代后,慢慢地被一点一点的砍伐至尽。但到了近这十多年来,植被又慢慢得到恢复。
这座南山,有许多山洞寺庙包括罗汉庙。 其中有一个叫出米寺。传说这个出米寺能出大米,但由于它是在石壁中部的一个山洞里,没有什么路可走。 要想到达此寺,人们必须经过没开发的前人踏出来的脚印梯,在没有栏杆的70-80度的陡坡上攀登半小时才有可能。难怪那么多人都没法从中拿到大米呢!。
这幅石头峭壁的南面是坵岑山地。 这个似小盘地的山村, 住着200多户的人家, 约700 人。在合作社时期, 这个村被分为五个生产小队。亚昌的小队位于整条村西面的一个叉口地带并有一块小池塘,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大塘队,或大塘叉队。
从前,有人称这地方是穷山峻岭山区。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每人不到一亩的田地。土地黄瘦,可耕种地更少,产量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都较差。可是由于它离荣县县城只有十多公里,那县城就座落在秀江旁边, 有几十 万人口。所以,也有许多人认为这地方并不太山区,比起其它的山区如十万大山和太行山区等,好的太多了。
荣县是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名城。 自唐朝至明朝,这个县一直是州,郡,管,路,府治所在地。 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县。历代都有许多有名的文武官出生于此地。
正是在这样一个有历史有山有水的地方,亚昌从五十年代中开始,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亚昌在他的家庭里排行老二,有大姐亚敏,大弟亚申,小弟亚亥,大妹亚莉和小妹亚惠。上有祖母和父母亲。亚昌的继祖父是一名军人,未知是在那年在北伐或者是内战中牺牲了。据说当时还是连长呢! 他的爸爸是养父 (过继给父亲)。那时的家族是很讲究延序烟火的。亚昌的血缘袓父母有三个儿子,所以愿意让昌的继祖母领养亚昌的父亲称四叔。继祖母还从另一位祖叔公那里领养了六叔。可是六叔在亚昌出生前后就分出去了。所以亚昌的一家就算是九口人吧。
解放土改时把亚昌的家庭出身定位田中农。众所周知,田中农的家庭与贫农比,是不会分到那么多田地的。 在童年少年时期, 亚昌全家就住在只有三十平方米的泥土房里。除了一个小的吃饭和休息用的半间小厅外, 剩下的一间半就只能摆上三张床,所以一张床上要睡三口人。一般的情况下是最小的一两个孩子跟妈睡,男孩跟父亲,女孩跟祖母。 六十年代后期才增加到七八十平米,住房条件才有了一些改善。孩子多,劳动力少,和其它孩子比,自然会艰苦多了。
亚昌的出生地是有山有水,又是新中国刚成立后的孩子,那为什么还指望“出米寺”出点米来让他园了他童年能吃饱有衣穿的梦呢? 是谁又把他的梦想变得不现实呢? 看一看接着下来的故事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