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ly2016-06-22 03:48:40

11.31- 创业生涯-一寻求向中国发展的机会

 

亚昌的实验室发展顺利,从97年开始,已经赚到部分钱了。在那时候,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也正在发展。广州政府在中央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于98年在广州花园酒店开了第一届海外留学人员科技交流大会。亚昌也带着自己的创业的经历参加了这次聚会。与会代表来自全世界的留学精英们都抱着一种大干一翻事业,为祖国贡献的决心来参加会议的。与会代表当然还包括各省市地区的领导人,部分大公司管理招聘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的领导。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了特别技术报告会,技术合作项目洽谈等。广州政府对建立珠江三角洲的生物岛的计划做了介绍。这次会议对亚昌所做的分析实验室的兴趣不大。因为并不是高端技术,更不是他们会议的主题。亚昌把这次会议当作了解国内的经济和商业机会的初步行动。

从这次会议回来后,亚昌继续把精力集中在美国的实验室,但又同时留意国内的机会。那时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在国内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来建立中国的实验室。为此亚昌进行了一些努力。

第一个例子是,大约是2001年,亚昌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南京,和江苏省的理化测试中心探讨合作的可能性。那时的这个理化测试中心是在考虑转型。亚昌也是最喜欢这个合作模式的,他来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的转型的例子。如能达成协议,在中国做实验室的两个关键条件就具备了:(1)实验室平台,和 (2)有政府职能的信誉。前者的投资大,亚昌的力量有限。后者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开放检测市场,人们对第三方实验室的基础还不能接受。在此访问期间,进行了两次讨论会,达成了共识:把理化测试中心按照北京理化中心的改革模式进行,亚昌公司投入一两百万人民币,增加实验室的部分装备,重新装修一下实验室,引进美国的检测技术,扩大业务,保持当时的员工工作。关于中心一方,提供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和带有政府责能的信誉,管理实验室和日常运行。所有权之事大约为各50%。除讨论合作的事宜外。还参观了南京市几个主要景区。

回到美国后,亚昌的感觉特别好,他总觉得这可能是最佳的选择了。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心,主要是需要的投资不少,又没有在中国做生意的经验,所以风险不小。尽管如此,他在吩望着这个项目能从达成共识的口头承诺变成实际的会同。按照时间表,亚昌应该在两个月内得到理化测试中心的合同信息。可是等呀等,几个月过去了,都没有下文。后来通过了解,才得知原来的管这个理化中心的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被调动了,人事变动而导致原来合作的共识及口头承诺也随之改变了。

在与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合作的可能性已经慢慢地变得不现实的时候,亚昌並不因此而改变在中国创业的商业计划。在后来的一两年时间里,他又多次回国,目标地点包括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城市。他找了中国测试广州分公司的陈主任,洽谈合作事宜。其实这个中心的主任和几位付主任都是特别能走在形势的前面的聪明人,他们已经意识到国家省市实验室转型的必然趋势。所以,他们已经几个人在广州市创业园成立了公司,並把私人公司与捡测中心挂起钩来。其中与他们有关系的一个实验室在深圳,还提出亚昌的美国实验室和他们深圳的实验室合作的可能性。讨论了一段时间,没有结论,就不了了之了。

既然不能与广州的检测中心合作,也没能和其他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合作,亚昌不得不考虑第二个选择: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但建在哪里?亚昌对当时的形势分析了一下。结论是要在三个大城市中的选出一个为中国创业实验室的地址。广州上海比较适合做生意,门户开放,政府的政策又比较开明,办事效率较高。北京市的秩序较好,又是首都,高校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集中的地方,可能对以后获得政府资助的项目有帮助。那时的关键问题在于寻找一位合伙人。亚昌在这些城市都没有人脉,没有合适的朋友可以依赖,所以进展缓慢。

又折腾了几个月到一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市的一位姓林的先生。亚昌与他一谈即合。决定一起做。合作的模式大概是亚昌公司出资150万人民币,林先生出力。亚昌占80%,林先生占20%。亚昌负责把整套分析方法,实验室管理和保健品市场开发经验等转到这个合作实验室。並帮助开发与美国有往来的国内生产保健品工厂的检测市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北京顽主2016-06-22 03:53:19
再讲详细点儿好了!好贴!
淡泊远志2016-06-22 06:42:4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