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2016-03-17 03:03:31

“揼骨”是一个粤语方言词,就是“按摩”的意思。根据我的理解,“按摩”作为保健治疗的手段包括拉伸肌肉,压迫穴位,屈曲关节等动作,为什么会被概括成“揼骨”,叫人以为只是与骨骼有关,实在是难以理解。不过,这个词在粤人之中沿用已久,以致按摩店也被称之为“骨场”,算是约定俗成了,不必深究。本文不谈“揼骨”的本源及变种,单讲这个“揼”字。

“揼”字是粤语方言字,“新华字典”里没有,“康熙字典”里也没有,“汉典”这个免费的在线汉语字、词查询网站里把它收纳了,注明是方言字,注音与“泵”一样,关于这个字的“基本字义”作如下的解释:
1. 方言,拖拖拉拉,磨时间:抓紧啲,唔~时间(抓紧一点,不要磨时间)。
2. 方言,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长:呢件嘢系好~功夫(这件事好费功夫)。
上面两项注解没有错,但仅仅是“揼”字的极小部分含义。下面把我所知道的其它用法写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稍微研习过粤语的朋友都知道,粤语或者说广州话有九个声调。成书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粤音韵彚》由黄锡凌先生所著,他把粤语按照音节的高低和久暂分成:高调平声、高调上声、高调去声、高调入声;低调平声、低调上声、低调去声、低调入声,以及一个中调入声,合共九声。1994 年,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苏翰翀先生编著的《实用广州音字典》则按阴平声、阴上声、阴去声、阴入声、阳平声、阳上声、阳去声、阳入声、中入声标注,叫法有异,其理相同。关于粤语的“九声”,拙文“广州话九声”曾有详述,于此不赘,还是说回“揼”字。
“汉典”所列的“揼”字的基本字义其实只是它的一个声调,按“九声”的标注是“阴平声”,与数字 3 同调。“揼”字也可以发作“阴上声”,与数字 9 同调,那时,这个字的意思就变了,变成“扔”和“搥”,请看例句:
1. 件衫咁旧,揼咗佢啦。 (这件衣服那么旧,把它扔了吧。)
2. 揼心揼肺望神仙打救。 (顿足捶胸往神仙搭救。)

“揼”也可以发“阴去声”,与数字 4 同调,这时的语意就变成了“垂”,例句:
阿文,唔该揼条绳落嚟。 (阿文,劳驾把绳子垂下来。)
这个发“阴去声”的揼字派生出一个词“揼鸡”,普通话里向应对的词语大概是“钓鱼”,也就是挖坑。例句:
你眯睇三号台条友好似打得好水皮,其实系高手嚟?,佢喺度揼鸡咋。
(你别看三号桌那家伙好像打得很差劲,其实是高手来的,他在“钓鱼”罢了。

“揼”又可以发“阳去声”,与数字 2 同调,意思是“跺脚”,不过一般不用单字而是说“揼地”;

最后,“揼”还可以发“阳入声”,与数字 6 同调,意思是“捶打”,说“揼骨”的时候就要发 “阳入声”。朋友可能要问,“搥”和“捶打”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怎么区分呢?我的理解是,发 “阴上声”的时候,是自主行为,也就是自己搥自己;发“阳入声”的时候就是请别人代劳,由别人来“捶打”。由此,描述自己“捶打”别人的行为也发“阳入声”,例句如下:
B仔你再拽,信唔信我揼你一身? (B仔你再调皮,信不信我扁你一顿?)

看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各地方言的趣味往往就在细微的变化之中。

引申阅读:
广州话“九声”  http://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_release.php?action=4&did=MTY2OTg0&page=3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