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善2017-01-20 04:42:31

苏东坡甚为体贴李方叔。(网络图片)

在北宋文艺界,苏东坡是一尊令人崇拜敬仰的大神。晚学后进一入苏门,得其点拨和揄扬,则身价百倍。苏东坡的得意弟子甚多,其中不乏旷世奇才,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自不待言,李廌的名气比他们小,同样超轶出尘。

苏东坡助李方叔

李廌字方叔,其父李惇是苏东坡的同年(同科进士)。方叔六岁即成孤儿,全靠自己苦学成才。元丰年间,他千里跋涉,去黄州拜访苏东坡,诗文俱获赏识。东坡称赞道:“虽狂气未除,而笔墨澜翻,已有漂砂走石之势。”意犹未尽,东坡又轻拍方叔的后背说:“你的才华,足以匹敌万人,若用高尚的节操去促进它,就将无人能及!”

李方叔家贫如洗,三代亲人过世后,棺材均寄放于僧寺中,无钱下葬。某日夜间,他抚枕痛哭道:“我崇尚忠孝,却连亲人的遗体都无力安葬,岂不是太低能了!”

第二天,李方叔就告别恩师,游历四方。苏东坡解衣相助,并且撰写诗文,称赞方叔的品格和道义情怀。没过几年,方叔就在华山下安葬了亲人的遗骸,棺材多达三十余口。

李方叔命歹落榜

李方叔命途多舛。元祐三年(1088),翰林学士、知制诰苏东坡领贡举事。据《宋稗类钞》记载,大考前夕,苏东坡派人送信给李方叔,内容是一篇《扬雄优于刘向论》。信件送到时,李方叔外出未归,结果被章惇的儿子章持、章援窃走。李方叔返回客栈,遍寻此信不著,心知章氏兄弟已顺手牵羊。然而大试在亟,他无法见到恩师,也不便声张。会试的考题果然就是“扬雄优于刘向论”,李方叔心情糟透,文思枯竭,未能成篇。揭榜唱名时,章援夺魁,章持第十,方叔名落孙山。

李方叔不幸落榜,宰相吕大防惊叹道:“礼部考试,竟然遗失了这样一位奇才!”苏东坡更是赋诗自责,令他惭愧而又困惑不解的是:“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李方叔何以自处?他听天由命,一笑置之。

方叔才高,东坡行洁,泄题的故事到底靠不靠谱?有人猜测,这是奸人放出的暗箭和谣诼。

在《老学庵笔记》中,陆游有一则补述:落榜后,李方叔回家。年逾古稀的乳母痛哭道:“我儿有幸遇到苏学士当主考官,尚且未能考中进士,往后还有什么指望?”当天深夜,老乳母就上吊自杀了。

苏东坡体贴赠马

元祐四年(1089)四月,李方叔打点行装,准备离京,他去苏府辞行,依依不舍。苏东坡也获准外放,远赴东南。他怜惜方叔才命相妨,谋生乏术,便将哲宗皇帝和高太后赏赐给他的那匹天厩马赠予方叔,并且亲笔书写马券:“元祐元年,予初入玉堂,蒙恩赐玉鼻骍。今年出守杭州,复沾此赐。东南例乘肩舆,得一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马,故以赠之。又恐方叔别有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四年四月十五日。”玉堂是翰林院的雅称,苏东坡初任翰林学士时,获赐御马玉鼻骍。现在他被朝廷任命为杭州知州,又获赐御马一匹。在东南地区,人们习惯乘轿出行,家里有一匹马就够用了,因此他匀一匹马,送给李方叔。苏东坡待人体贴入微,想到方叔一旦另有好马,可能卖掉这匹御马换钱,就特意为他立下马券,作为凭证。

半年后,黄庭坚也不吝笔墨,为苏东坡的马券作跋,他认为李方叔“豆羹常不继”(有上顿没下顿),应该卖掉御马,有东坡居士亲笔书写的马券,此马的身价将增值十倍,购马的义士既可救济方叔,出门骑乘此马,又绝对自豪。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卖马原本是一桩俗务,苏东坡和黄庭坚却把它捯饬得风雅绝伦,成为千古佳话,真是令人佩服。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在常州逝世,李方叔接悉噩耗,悲痛万分,他说:“我很惭愧,不能追随知己奔赴黄泉,至于为恩师做点事情,岂敢以生死为间隔!”

嗣后,李方叔前往许州和汝州,为苏东坡寻觅阴宅地,最终确定为河南郏县小峨眉山东麓。李方叔在祭文中写道:“端明尚书(苏东坡担任过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德尊一代,名满五朝。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

不以贵贱论交,不以生死易心,这对师徒的情谊深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