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纪元前45—23年)是汉元帝皇后(以下简称“王太后”)的内侄,父亲王曼早死,跟着寡母,和王太后同住。他读书认真,讲究礼法,侍候母亲,供养寡嫂,教育孤侄,接交天下宾客,尊重本家叔伯和兄弟,都显出彬彬有礼的儒者风度。
叔父王凤病了,王莽整天在病床前照应,累得蓬头垢面,瘦得皮包骨头。王凤极为感动,临死时把王莽托给王太后,很快当上了射声校尉。叔父王商,还要把自己的领地分出一块,赠给王莽,朝中大臣也交口称赞。加上王太后的力量,王莽虽然没什么功劳,几个月之间,就封为新都侯,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
王莽不同一般人,官越大表面上越谦虚,背后却耍了一些手段作掩护,深受皇帝的宠信。王根死后,他接替王根的职位,很快当上大司马,主持朝政,才三十八岁。刚上台,就做了两个大动作:
首先,他派使者去匈奴,把王昭君的女儿接回宫来,侍候王太后。按亲缘,这女子是太后的外甥女,王莽说:匈奴单于尊重太后的盛德,才特意主动送回来的。王太后听了,乐滋滋的。
接着,王莽又暗示南方的某个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送来一只白雉鸡、两只黑雉鸡。叫人报告太后,说:“当年周公辅佐成王,越裳氏受到感化,献上来白雉和黑雉。如今,王大司马(王莽)辅佐皇帝,功勋卓著,才有这样的大事,可喜可贺。”这时,汉平帝只有九岁,是汉哀帝的堂弟,哪懂得什么政治,由王太后垂帘听政,大权则操在王莽手里。如果王莽能当上周公,不就格外有点意思了吗?
火候到了,王莽又暗示心腹大臣上书,称颂自己的功德,跟周公相差不远,应该赐给“安汉公”的爵号,增加封地。
太后对这事很认真,叫下面讨论。王莽马上表态:“有功的不止我一人,孔光、王舜、甄丰、甄邯,都是功臣,该封赏的是他们。我的官禄足够了,提我的名字干什么?”
甄邯又写信给太后:“大公无私,政治才算得上清明。大司马(王莽)虽然谦虚,可功劳特别高,决不可以埋没,一定要加官晋爵,方不负天下人的仰望之情。”
王莽坚决推辞,连续四次上书,说有疾病,不能上朝主持政务。大臣们又禀告太后:“不可太勉强大司马了,逼出病来,哪能对得起他呢?”
太后无比感动,下令提升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太傅,甄邯为承阳侯,共同掌权。王莽还不肯上朝,大臣们又上书说:“大司马若不出来,天下百姓会失望,国家政治也没有主脑,一定要请他出台!”问题提得太原则了:仿佛没有王莽,国家要混乱,历史会倒退。谁敢违反百姓的选择和老天爷的意志呢?太后不得已,再下诏令:“加封大司马为太傅、安汉公,封二万八千户。”
王莽对举国上下的呼声,装着感到有精神压力,十分惶恐,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但坚决辞退封地,说:“等到天下百姓人人富足了,我才领受封赏。”
朝臣们不同意,非要他接受不可,情绪也越发激昂:“安汉公若拒绝封地,我们都把封地退掉!”有人还说:“安汉公再要谦让,就是违背天下士民百姓的意志,我们不答应!”
王莽被折腾得头疼心焦。王太后也很着急,再次表明态度:“据各地官吏报告,全国百姓家给户足,人人歌颂王大司马的功德,安汉公必须应天顺人,接受封地。”
王莽实在为难,才转了一个弯,建议首先封赏刘姓宗室和有功之臣的后裔。
这一着,又博得满朝文武的喝彩声:“安汉公胸怀广大,解衣推食,光照日月啊。”于是连封三十六位宗室和二十五位官吏为侯爵。已死的、退职的、年老的,都增加年俸,现任的地方官员也加了薪水,落得人人欢喜,普天同乐。
这时,王莽眼见时机成熟,便暗示大臣:“太后年事已高,不必再管琐碎事情,少打扰些。大事才向她请示,由老人家掌舵。”同时委婉地请太后表态:“今后,只有封官赠爵才跟我老婆子打招呼。安汉公是成熟的,威信高,四位辅佐也得力。各种政务,就交给安汉公处理。”
王莽利用这个机会,接待各地长官,请客赠礼,拉拢感情。对不合心意的人,顺便罢掉,权力全都揽在手里。除了一位不管事的老太婆,他已经是实际上的皇帝了。
当然,王莽也做了些好事:有的女犯人,判为“鬼薪”,每天上山打柴,供给宗庙祭祀;王莽下令,可以出钱请工,女犯不必上山。立大司农部丞十三人,分管天下的农业生产。有一年大旱,遍地蝗灾,百姓流亡,王莽捐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交给政府,帮助贫民。各级官员响应号召,献出田地的有二百三十人。长安城中建成五个住宅区,每区二百户,无偿送给百姓。每逢水旱灾害,他都吃素。
王莽十分注意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思前想后,还得在皇帝身上打主意,最好要他做女婿。于是向王太后上书:“皇帝即位三年,十二岁了,应该挑选贤惠女子,主持后宫。”
王太后很赞成,诏令各地把合适的女子造成名册,王家人的女儿都上了册子。王莽怕自己的女儿被比垮落选,就主动表示:“我没有德才,女儿又愚笨,不必选送上来了。”
太后竟把这话听真了,传下话来:“王姓女子是我的外家,都不要入选。”
可是,这么一谦让,官吏和士民都很不平:“外家就不能入选吗?黎民百姓也可选送,难道王家人连老百姓也不如了?安汉公的女儿为什么就选不得?”上书来访的每天几千人,都说:“安汉公功业盖世,只有他的女儿,才配当皇后。”
太后越劝阻,上书的人越多,她不得已,吩咐把王莽的女儿挑进宫来。
王莽却说:“要选,不只我一家,王氏家族的人都要选。”
大臣们真心反对:“只有安汉公是王家人的正统,别人可不能鱼目混珠啊。”
王莽这才表示,让女儿入选。
太后派人筛选各家女子,最后的结论是:“安汉公之女教养有素,容颜出众,足以承当皇后的职责。”又专门占卜吉凶,结果也是上上大吉。于是择日下聘,礼金是黄金二万斤和二万万铜钱。王莽一再辞谢,最终收下铜钱六千三百万,分给同时受聘作妃妾的女子和贫困族人四千三百万。既谦虚,又公平,十二岁的女儿,就这么当上了皇后。
由此可见,假戏真作,正话反说,在下面煽动舆论、自己又装谦让,是王莽成功的诀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放言》诗里,曾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说王莽这种巧于掩饰的阴谋人物,只有长时间的考验,才能识破真相,还他本来面目。白居易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事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