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秃笔2005-12-14 02:32:36



我一直不爱听军队歌舞团的声乐作品。首先,大多数军队文艺作品是红色政治口号用歌咏的形式喊出来,毫无真正的艺术价值可言。 其次,军队男女演员们的本事也让我不敢恭维。男声部的独唱演员们,以那位李师师的本家堂兄李xx为杰出代表,娘娘腔的唱歌作势。经他们口里唱出的几首文革中的曲子,常常叫我倒胃口,听得起鸡皮疙瘩。 八十年代那首表现南疆战士上战场的曲子,《再见吧, 妈妈》,让李xx一唱,我们的战士恐怕会哭得没法儿上战场了。幸亏这歌曲不是我作的,不然,我会禁止他再唱这首歌。我会恭请老一辈的寇家伦先生演唱这首歌。寇先生的声乐造诣,演唱的神韵,所塑造的浑厚男子汉形象,是军队中男歌唱演员的最佳代表。 现在大多数军队男独唱演员都失之于男性气概不够,唱起来软声秀气的。女独唱演员们,其甜美羞嗲也是让人战栗不止。战士们没上战场,会先自己软了半边。每次我看录像,见他们穿的军装花里胡哨的,把军装当戏装穿。他们怎么能代表军队的形象呢?我为真正的勇武军人兄弟的形象被糟蹋感到悲哀。唉,军队歌舞团男演员们什么时候能像帕瓦罗迪那样的阳刚之气横溢,咱们睡觉就放心多了。

七十年代中,我的中学乐队里有位音乐老师,曾是延安时代的小八路。他后来因违反了财金纪律被从某军队文艺大团体贬到中学做音乐老师。为人很幽默和蔼。那个时代的老师们几乎个个左派作风,革命词汇满口。而这位老师从不用这些词汇教训乐队的同学们。博得了我们很大的好感。对他是尊重而又亲热。这在那个年龄,那个时代,是非常不易的。一次,他给我们搬来台老唱机。拿出几张黑胶木唱片放一些文革前的老歌。这位老师听到这些歌时,闭上了眼睛,摇头晃脑地跟着歌声哼着。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首《歌唱二郎山》。 一会儿,他的眼里就有了泪水。睁开眼睛,他看着我们几个学生说,多好的歌儿啊。我跟这个唱歌的是老战友了。那个地方我也去过,慰问我们的修路战士。

二郎山是川藏公路中从雅安至拉萨(原称康藏公路)沿途越过的一座大山。时间在五十年代初。 当时,川藏公路正在修建中。那时,没有机诫力量,全靠拼战士们手中的铁锹铁镐,在寒冷的大山中开辟道路。许多的战士因为寒冷,高山病,工伤甚至营养不足而倒在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据音乐老师回忆,烈士墓处处可见。即便那样困难条件下,漫长的康藏公路还是一里里地延伸着。这一切,就是为了让驻西藏的军队有饭可吃,有路可走。这样,才能保住西藏这片土地。

这首歌歌颂了英雄的中国军人在修筑康藏公路的艰苦工程中英勇顽强的精神。前奏用豫剧慢板过门音调写成。 唱的部分也是根据豫剧的音调、调式特点创作的。采用分节歌形式,共四段歌词。歌曲素材用得很精练,形象集中,风格统一。这首歌一唱出,就迅速流传到军内外。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

我常听这首歌曲。每次不由得从心里生出一股敬意。这勇敢无畏的气魄,这视死如归的决心,这豪迈乐观的精神,只有那时的中国军人有。是他们用双手破石开路,开出了第一条内地到西藏的公路。这个工程,放到现在,不是个太难的事儿。让美国人来干,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美国人有工具,有现代工程能力。而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军队当时只有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没办法,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川藏公路。当国家民族的利益需要时,他们化作了铺路石。

八十年代初期我因事到了四川。去了一些地方作调查。有次,我们在四川同事的陪同指领下,到了二郎山的边缘。这里已是海拔3-4千米。老解放汽车开不上去,水箱早就开锅了。站在半山腰上,看着山上的巨石,陡坡,山顶皑皑的雪帽。 感受着呼啸的山风。虽是夏天, 那股寒气也能感觉到冬天严寒的威力。我们往山上爬了一会,气喘吁吁的。由此就知道战士们修路时的艰难了。站在砂石路面上,我想着先辈们用年轻的生命铺就这条路。 默默地希望他们能听到这首赞美这些修路英雄的歌曲。 他们战胜的,不是拿枪的敌人,而是极端困难的自然环境。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连通了内地和西藏的血管。使得西藏从此不能被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分离出去。

演唱这首歌的孟贵彬,声音素质尚可。他唱的技巧没有那么华丽,在那个年代也是难得了。
但是他唱的真实,声情并茂。没有现在这些男演员们的扭捏作态之气。他演唱的气质也非是这些男演员们所能模仿的。 孟贵彬吐字清楚,演唱条理分明。所以, 不用记录歌词,大家可以自己听得清清楚楚的。

我喜欢这首歌。也喜欢孟演唱的方式:不造作。也许是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学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人们还保留着一些率真的情感,也通过歌声把它们表现出来,还表现得那么好。<歌唱二郎山>,<我的祖国>,<黄河颂>,这是几首我常听的红色经典歌曲。它们在我眼里,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活生生的军人声音。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巍然形象,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这些中华儿女的心声。


歌词:
作者:洛水词 时乐蒙曲
原云南军区文工团的孟贵彬演唱

二呀嘛二郎山, 高呀高万丈。古树哪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哪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 坚如钢。要把哪公路修到哪西藏。不怕哪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 起早哪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哪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那个立功劳。
二呀嘛二郎山,满山哪红旗飘。公路通了车,运大军 守边疆。开发哪富源 人民享安康。
前藏哪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数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 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 荒山变牧场。侵略者敢侵犯。把它呀消灭光。
要巩固国防 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 荒山变牧场。侵略者敢侵犯,把它呀消灭光。


附录一:省级风景名胜区二郎山(原文摘自国内网站)
省级风景名胜区二郎山在天全县境内,距成都172公里,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景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包括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四大景区。各景区环环相连,各具特色,象一颗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川西旅游大环线上。风景区具有雄伟、险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藏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内涵。其山因一曲雄浑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流传久远,引起人们无尽的向往和遐思。二郎山峰峦叠翠,林海茫茫,峡谷幽深。山顶可观蜀山之王贡嘎雪峰奇观。冬季银妆素裹,冰条垂挂。春末夏初,团牛坪、茶喝河、木叶棚杜鹃锦簇。门坎山珙桐花如鸽翔林海,黑燕子沟石林多姿,石杠子沟瀑布、聋吧沟瀑布群气韵非凡。喇叭河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风貌,珍稀动物牛羚、水鹿在动物种群中极占优势。红灵山巍峨险峻,卧佛山如佛侧卧,万佛崖上的天然群佛各异。舍身崖的金顶、睹光台,小西天的望经台,雷音寺的南天门皆险峻陡峭,可观云海、日出、日落,欣赏"日月同辉"奇观。白沙河的龙门峡曲折幽深,沉香岩燕子洞钟乳石千姿百态,山燕群飞。葫芦水两潭相连,大石笋如春笋指天,凉水井三迭飞瀑,水海子倒映青山,小黄山景色秀美。景区内与康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积沉下丰厚的土司文化、边茶文化、藏汉佛教文化,遗留有古碉门茶马互市、二郎山茶马古道、紫石关旧城墙、红灵山庙群、慈郎寺等文物遗址。红军长征遗迹有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部、大岗山战场等遗址。

附文2 川藏公路简介(摘自国内网站)
川藏公路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在此路修通前,千百年来,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枢纽就是逶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的两千多千米,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开建,新中国的筑路大军劈山治水,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与另一条同样伟大的、堪称"人类开创史之壮举" 的"青藏公路"同时开通,一曲《歌唱二郎山》的战歌,一时流行全国。
  沿川藏公路进西藏,须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所在。
  如今,川藏公路已经是国道318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南线和北线,分线点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桥镇前的东俄洛乡。

681972005-12-14 02:41:38
谢谢你的说明,小时侯听过,挺情切的。
68582005-12-14 03:02:10
青蛙感到,这么首歌有很深厚的背景作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