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 《黄河》第三乐章:“黄河颂“
美国南方的亚特兰大最近春暖花开。满城的Dogwood, 山茶花,万紫千红,生机勃勃。作为纪念其从事音乐活动55周年的全国巡回音乐会的一站,殷承宗钢琴大师莅临亚城,在著名的Woodruff艺术中心举行钢琴音乐会。这已是殷承宗大师第N次来亚城展现其高超琴艺了。 许多亚城华人全家来欣赏殷大师的音乐会。音乐大厅里三层观众席足有八成以上的上座率。可见殷大师的乐迷之众多。
殷先生首先演奏了一曲莫扎特No. 23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是典型的莫扎特音乐风格:流畅,华丽而又配器严谨,分寸拿捏的极好。全曲多为平缓和谐的钢琴与乐队对应,鲜有大起大落的乐思转换。听起来恰如溪水环流,韵吟有声。给人以平安欢悦的感觉。殷大师在演绎这手莫扎特的作品时,其深厚的钢琴功底显露无遗。击健均匀连续如潺潺流水。 强弱轻重把握。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他的演奏风格自然,一气呵成。大师之风处处飘佛,大师之艺符符动听。协奏的乔州大学乐团在这首曲目上的表现也可称赞,与殷大师珠联璧合。我几乎以为这是殷大师和亚城交响乐团的合作。
下半场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殷大师的拿手好戏,他在中国的成名之作,黄河钢琴协奏曲。 这首曲子刚放映时,还是文革的高潮。我在当年还是个小学生。去电影院看的是《钢琴伴奏红灯记》这部电影。印象中殷大师满脸汗水(被灯光照的)卖力地演奏着《红灯记》的唱段旋律。而黄河钢琴协奏曲,我居然不记得有否电影可看了。只记得平常在电台里总是收听。
说实话,黄河协奏曲,由于在当年的历史环境下一挥而就,不可能在艺术上有多大成就。也不可能同西方大师们的钢琴作品相比拟。它的音乐造诣最多可以算作钢琴乐队的合奏。不论乐思,音乐发展程式,配器等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品。“ 话说到这里,就不能再多说了。
这首作品的最大特点,首先是它的爱国号召鼓舞力。这是这首乐曲经久不息,受到中国人群欢迎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悲壮而伟大的历史事件。这首作品的原作者,冼星海大师,用他的雄遒之笔,高度提炼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出了中国人民胸中的悲愤,反抗,刚武和顶天立地光复国土的气魄。冼星海所写出的旋律流畅动听。 悲愤时令人悄然泪下,痛恨日本侵犯。哀怨时令人更加同情流离失所的同胞们。激情时让人恨不得拍案而起,团结起来,打败日本强盗。雄壮时又如千军万马奋进,让人激动不已。乐曲中所表现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宏大精魂,至今听来还是让人泪满襟,感动至极。那股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音乐,能感动人们到这个样子,它就不再是一首纯音乐作品了。它是一首号角, 凝聚了爱国人民,同心协力为了国家民族冲锋陷阵。
我们从小听这首黄河协奏曲长大。那时候的电台也没有多少像样的乐曲可播放。从小到大,每次听这首黄河时就心潮澎湃。记得20年前大学毕业后,出京去西安,郑州等地。当列车经过黄河大铁桥时,列车里播放了黄河颂这首曲子,全车厢的人们都停止了吵闹,屏气悄声地注视着桥下那昏黄的巨流。郑州大铁桥附近,河面宽阔,水势平缓,全无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即便如此,那种母亲河的感觉还是久久地笼罩着我们的思绪。同车有个女同事在悄声地掉眼泪。可我看她时,是用种尊敬的目光。
不出所料,殷先生演奏这首曲子不下数百次了。虽然乐队有些毛糙,他的琴声还是照样压得住大场。先生的力度拿捏的真是无懈可击。时而如大将军统领千军万马。 时而稳如处子,黄河两岸的秀丽风光从他手下淅淅流出。人类感情中的安静,平和,悲愤,仇恨,希望,刚强,勇敢,雄壮,竟然从他的琴声里那样真切地感受到。
最后一个音符尚未落地,大厅里就响起了如雷的掌声。谢幕三次,大师即兴弹了一首《翻身的日子》一改刚才音乐会协奏曲的庄重,变成诙谐欢快的格调。应观众的再三掌声,大师又把第四乐章“怒吼吧,黄河“ 重新演奏了一遍。这次,全体听众击掌相应,虽不合音乐会的规矩,可毕竟表现了人们的心底感受。 这就是,牢记先辈们的壮烈勇气,决不能再让苦痛的历史重现。看现场观众的反应,我相信,要是胡主席在日本胆敢干涉台海统一时,给日本以致命打击,肯定会大得民心。唯愿国家继续发展,早日有这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
这首黄河协奏曲今后还会不间断地演奏下去。还会感动无数的海外中国人,激励我们的一切。
殷承宗大师是这首乐曲在海外的最佳诠释人。有幸能听到他亲自演奏的黄河协奏曲,这种机会不可多得啊。
祝殷大师愈扬乐韵,影响无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