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nu232006-03-22 01:05:48
我和小提琴 8

8,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京剧“沙家滨”
是八个样板戏里唯一被改编成现代交响乐的作品。其艺术样式和风格堪称一绝!中
央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们身着新四军军装脚打绑腿演出煞是当时中国舞台一景,
让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其实,西洋乐在样板戏之风初始时就已经被引进了古老
京剧艺术的表演中,只不过“沙家滨”走得更远点而已。这一潮流对玩学习西洋乐
器的人不能不说是观念的冲击。革命加艺术,年青的我把它视作“香馍馍”____当
时多么希望能做一名文艺工作者啊!拉小提琴的同时我又学习拉京胡__这里面有自
身的喜欢____它也是铉乐器啊____也有出於对时髦的追求。你不能不承认谭元寿的
郭指导员的唱腔即使是今天听来也是韵味十足!京胡是中国人发明的土乐器,小小
竹筒嗓音高亢脆亮,和京二胡月琴三铉等配在一起就成了演员唱腔的伴奏文场。是
谁第一个把这“小叫雀”请来和着男女高腔抒情为主的独特的民族唱法今天谁也说
不清。也许是一种既定事实,人们便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下接受了它,但它确实
有一种特殊的美存在于京剧艺术里。假如谁要做这么个实验说把京胡从京剧乐队里
撤了,或用其它乐器来取代它,那么唱出来的东西一定没人承认说这是京剧!京胡
姓“京”,不唱京剧就不用京胡,偶尔看到有人拿来伴奏地方方言戏剧。所以会拉
京胡的人不多。年轻人学拉京胡的就更少了。拉京胡看起来简单,要拉出京剧韵味
来也不容易。机会来了。县革命委员会正在筹备县文工队,负责筹备工作的人是个
才从四川大学分配来的大学生,圆脸瘦身,戴一副近视眼镜。他姓周,人们管他叫
做“周眼镜”。说来也巧,那日周眼镜到离我们家不远的一家木器加工厂物色人选,
回来的时候从我们家窗前走过。窗户开着,我在屋里正专心地拉着一段样板戏唱段。
周眼镜闻声而来,在窗前停住。我见有观众前来助兴,摇头晃脑更是拉得起劲。一
曲完毕,只听周眼镜道,嘿,你愿不愿意到县文工队去?我一听,顿时高兴起来,
怎么不去!周眼镜道,你晚上有没有空?要有的话就到县革委会大楼一楼找一个姓
董的老师。把京胡带上,拉给他听一听,看他意见如何。董老师是省五七干校下放
干部,文革前曾经是省政府交际处乐队的圆号演奏员。也许是吹圆号长了的缘故,
他的上嘴唇人中以下至唇尖处特别显得长。和小提琴相比,京胡的演奏技巧和表现
力毕竟有限。用练习过拉小提琴的手来拉京胡我觉得比较容易些。在来面试之前我
考虑要不要把小提琴也带上,后来决定就以拉京胡制胜。董老师见多识广,评价我
拉的京胡水平也能说出些道道来____他同意要我了!后来我才发现和董老师一同从
省五七干校分到县革委会任宣传部副部长叫杨景的是一位真正的京剧票友,下干校
前杨景是省政府交际处处长,胖胖的身段,扮演“红灯记”里的“鸠山”是极佳的
花脸人选。在省城他有“小袁世海”之称。我们文工队属他分管。平日里有空他就
让我伴奏他唱上几段。演出时由他演唱我伴奏的样板戏唱段最受观众欢迎,返场再
唱是常有的事。我想,就我当初的水平,要是由“小袁世海”来面试我恐怕就“没
戏”了。到了文工队后我还是以拉小提琴为主。从那时起我有大块的时间练习小提
琴练习曲,也有机会结交同行好友和求教高手。我庆幸我获得的这次机遇,我选择
了我喜爱的职业。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仍属於业余的水平。不过在那个风雨飘摇
的年代里我能够凭着自己的挣扎求得一片自己喜爱的天地也实为难得!我在读周敦
颐的“爱莲说”时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仰慕世间如莲之君子,
出身贫贱,经历坎坷,不浊不腐,洁身自好。莲,观之美也,闻之香也,立之清高
也,可知其出淤泥之苦也。故我称我自己为“苦君子”。
rayray2006-03-22 01:14:22
很好,请继续
肖萧2006-03-22 06:37:33
谢谢分享!
夕阳箫2006-03-22 15:54:19
好一个苦君子。凡人皆为浊世苦,君子独作丝竹乐。
zhaonu232006-03-23 00:18:31
终於找到组织了!”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