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马头琴经典—古今
出版:中国音乐家出版社
发行:北京凯乐园科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5
ISRC CN-A50-04-648-00/A•J6
资源: APE/320kmp3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典型的乐器,曲调悠扬、深沉、豪放。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富有草原风格的优美音色、洪亮的颤音、开阔的音律、苍劲的鸣响,使之成为最适合表达蒙古人生活、习性与情感的乐器,历久而更显艺术魅力。
专辑介绍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典型的乐器,曲调悠扬、深沉、豪放。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富有草原风格的优美音色、洪亮的颤音、开阔的音律、苍劲的鸣响,使之成为最适合表达蒙古人生活、习性与情感的乐器,历久而更显艺术魅力。“蒙古音乐遗产中,长调、呼麦、马头琴三者可称得上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马头琴音乐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神奇音乐。草原上,当刚刚产羔的母骆驼厌弃它的驼羔时,牧民常常会拉响马头琴,用凄美而慈爱的音乐感化母驼,让它流着泪去接受孩子。“《世界马头琴经典》中的音乐,广如蓝天,亮如银丝,飘逸如鸿雁的背影,苍劲如万马奔腾。它是从大地经脉里流淌出来的音乐,是蒙古人情感的火山,它是从母亲的慈爱里浸透出来的旋律,是蒙古人爱的天堂。”
马头琴的两根弦,有粗细之分。粗弦为阳弦,由150根马尾组成;细弦为阴弦,由120根马尾组成;弓弦由90根马尾组成。全部马尾弦加起来整整360根,隐喻了一个圆周,隐喻了一年的光阴,也隐喻了圆满和富足。当马头琴响时,这360弦缠卷摩擦在一起,发出一种奇特功率的鸣响,可直接撩拨人心,让人或激扬、或悲怆、或感奋、或怅然。它可以描摹出呼啸的狂风、辽阔的原野、悲壮的马嘶、静谧的远山、蔚蓝的湖泊、伤感的心思以及席卷大地的狂奔和感化苍穹的长呼,让人心动、心悸、心醉。它的声音极其宏阔而深邃,仿佛自远古奏响,从天地相连处传来,又消失在茫茫不可企及的远方。它是来自于自然的乐器,富有自然品性的音乐,奏响着舒展天地人寰的绝响。
马头琴产生于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传统。琴头上的雕刻除了马头之外,曾经还有过大鹏鸟、龙头、马塔尔(恶魔)等标志经历了一个由马头、大鹏鸟、龙头、马塔尔等多种标志走向统一的马头标志的演变过程。琴头上雕刻大鹏鸟,来自于蒙古人对大鹏鸟的信仰;琴头上雕刻龙,除了信仰因素外,还有象征国家权利的含义;琴头上雕刻马塔尔(恶魔)是为了增强乐器的魔力,使其声音更加洪亮和不可思议;琴头上雕刻马头,主要来源于蒙古人对马的崇拜和浸入他们血液中的对马的爱恋。马对蒙古人来说,是忠实的伙伴,是美的化身。马头被当做典型乐器的特殊标志当属顺理成章。可以说马头琴关系到蒙古人的信仰、历史和美学理想等,聚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马头琴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苏和的白马”中讲道:贫穷的小伙子苏和救活了一匹白马驹,将其精心养大。后来,白马在那达慕比赛上得了头名,贪心的王爷就抢走了它。当王爷骑着白马在众人面前炫耀时,白马把王爷从背上摔了下来,逃走了。王爷派人射杀了白马,受伤的白马跑到苏和跟前就死了。苏和在一天夜里梦见白马,白马说:“你用我的骨头和尾毛做一把琴吧!这样,想起我的时候你就可以拉响它。”于是,苏和用白马的骨头做了琴杆,尾毛做了弦,还在琴头上雕刻了白马的头。于是就有了马头琴。苏和做的马头琴,既是白马的神圣安葬仪式,也是其重新复活的方式。白马死了,人与马的情感却神奇地复活,人与自然的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马头琴所表达的就是传说般优美的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马头琴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心的对话,以恒久的生命体悟和情感穿透力,营造着天地人寰无与伦比的和谐境界。
《世界马头琴经典》是由一群最出色的马头琴演奏家以最原生态的方法演奏的最经典的蒙古古典民歌与现代歌曲的音乐经典。也是一部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来编曲打造的专辑。它将给人以请权般的甘甜、清风般的幽雅、晴空般的舒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