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2006-12-01 01:30:57






1969年,离开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多年,人们早已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生产劳动,和心爱的人一起唱歌跳舞,对未来满怀希望。那一年,著名作曲家弗伦凯尔根据一首诗歌创作了歌曲《鹤群》,表达对于战争中阵亡将士的怀念。歌中唱到: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从流血的战场没有归来,他们并不埋在我们的大地,他们已变成仙鹤飞翔。也许有一天我将追随鹤群,呼唤你们,那往事不能忘。

  往事不能忘。那些无名的战士,死去或者活下来,他们曾经浴血奋战,为了祖国,为了家乡,为了母亲,也为了心中美丽的姑娘喀秋莎。

  1942年夏天,德军深入苏联领土,希特勒命令一支部队长驱东南方向,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展开全面进攻。面对德军的狂轰滥炸,苏军顽强抵抗,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1942年的冬天似乎来的特别早,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向苏军倾斜。在正面与德军交锋的同时,苏军秘密调集了精锐部队,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实施合围,这就是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月11日上午8点,苏军5000门火箭炮同时发射,随着火箭炮的呼啸,苏军的反攻大举展开。在这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大规模使用了震惊战场的火箭炮,它强大的威力使德军胆战心惊,而苏军将士为之骄傲自豪。据说由于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有字母“K”,是某兵工厂的标记,于是就有战士把这种威力十足的火箭炮亲切的称为“喀秋莎”。而当时,战场上也在流传着一首名为《喀秋莎》的歌曲。





1938年,作曲家勃兰捷尔和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创作了歌曲《卡秋莎》,歌曲表现的是少女喀秋莎对边疆战士纯真的爱情。这首歌曲一经推出就迅速流行开来,歌曲映射出的明媚阳光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个人。在卫国战争时期,这首《喀秋莎》在战场上深受苏军将士们的欢迎。

  据说在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天晚上,在一个前沿阵地上,苏军战士忽然听到对面不远的堑壕里,德国人用捡到的苏联旧唱片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歌曲《喀秋莎》。苏军战士愤怒了:怎能让肮脏的法西斯侮辱我们的喀秋莎!于是战士们出其不意的冲入敌人的战壕,夺回了唱机和唱片。

  在战争期间,不仅有《喀秋莎》这样热烈的歌曲激励着军民抗击德国的进攻,也有像《小路》这样忧伤的情歌抚慰人们的心灵。1941年,德国法西斯军队迅速侵入苏联,苏军方面仓促应战,在战争初期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男人走向战场,女人们则在后方拼命的工作,以支援前线。在战争初期那一段艰难的岁月中,大后方的人们没有欢笑也没有歌声,他们只是希望前线的亲人能够平安,战争赶快结束。






1941年,在阿汉格尔州,一个业余合唱团的女团员在采木厂上听到有人在唱一首抒情的歌曲,合唱团就把这首歌曲进行加工改编,成为后来著名的《小路》。这首《小路》虽然带有忧伤的情感,但是在忧伤之后隐藏的却是勇敢的精神。歌曲所唱的“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让人看到战争中坚强的女性和美丽的爱情。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已苏军的胜利而告终。这个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从此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随着战争的继续,被德军占领的土地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人们对于胜利的愿望在一天天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后方群众对于前线亲人的思念也越来越浓。


记忆的深沉2006-12-01 02:23:25
喀秋莎,永远是美丽勇敢的人们的战歌,感动,泪飞心泣...谢谢
1iron2006-12-01 04:38:12
非常喜欢。谢谢!
frog-2006-12-01 14:42:56
谢谢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