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赋格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使用模仿技法。来源于拉丁文fuga,意思是“奔跑”,可以是一种音乐体裁,但有人认为只是一种写作技法。
赋格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6世纪的宗教音乐就开始有这种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才达到顶峰,首先在一个声部上出现一个主题片断,然后在其他的声部上模仿这个片断,这时演奏主题的声部演奏与新的声部相对应的乐句,形成各个声部相互问答追逐的效果。
赋格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部,中间部和再现部。赋格的基本特点是各个声部在呈现部中用主调和属调将主题一一呈现一遍,然后各自展开成为不同的插部,最后在再现部里回到原来的主题上。
赋格具体的声部数量不定,少的只有两个声部,多的可以有七,八个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赋格有三个或四个声部。
呈示部:是赋格曲的开始部分,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对应的答题,互相对题伴随着依次在各声部进行陈述;
间插段:在主题展开以前插入的部分段落;
中间部:对呈示部的主题以各种变形方式展开,进一部地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
再现部和尾声:结束部分。
赋格曲有单主题的赋格曲,也有两个主题的二重赋格曲和三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四个主题的比较罕见。
根据所使用的对位技法不同,还可以分为严格赋格曲和自由赋格曲,如果规模较小,也可以叫小赋格曲。
对位法的模仿技法是所有的声部先后重复其中一个声部的旋律,这个声部的旋律在不同声部以相同或变化的形式依次出现。
赋格曲也可以作为交响乐的组成部分。
巴赫的《G 小调 小赋格》BWV 578乐曲是专为管风琴而作的,表现了巴赫一贯的主题,非常浓郁的宗教色彩.管风琴声在教堂中回荡,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