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2004-09-14 12:39:23



献给你我的一首诗歌
如果你真懂得爱


战争安魂曲






时代的不安/龙应台 布行顿的「安魂曲」给我带来极大的不安。 所有写「安魂曲」的人,心中总藏着一个假设,假设神明的存在。因为有神明,所以人间的不公不义在最后的审判中可以得到制裁,血迹和伤痕可以得到洗涤,痛苦可以得到温柔的安慰,挣扎的灵魂得到休息。海顿、贝多芬、维尔地,都曾经谱过「安魂曲」。 可是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布行顿,心中有神明吗? 「战争安魂曲」不同于传统安魂曲,它不是一片安详的赞颂和祈祷,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神明,无怨无悔;布行顿的「安魂曲」里处处是疑问。当合唱团美丽的歌声吟唱着「主啊,大慈大悲」时,男高音幽幽的声音,像鬼魂的盘旋,在问,「是什么钟声在敲,为这贱如牛群的死者?」当小男孩天使般的童音祈求「愿天使引领你进入天堂」时,男中音沈沈地低回,「什么都没有/除了废弃的岁月/与绝望」。 被天使般的男孩声音所感动的同时,我们无法避免一个刺痛的联想:可爱的男孩会长大,有一天可能也要面对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废弃的岁月」和「绝望」,然后「贱如牛群」地死去。 布行顿的创作意义层次繁复,彷佛阳光通过颜色玻璃照进教堂的一束一束瑰丽的光,虽然那是一种沈重的瑰丽: 布行顿经历过二战的烽火、伦敦的轰炸。他以「安魂曲」纪念自己死在战场上的朋友。战争不是漠然历史,是活生生的昨天。 「安魂曲」为圣麦可教堂的新建落成而写。原来古老的教堂被炸成废墟,那见证毁灭的一块废墟,就耸立在新建教堂的门口。「安魂曲」在新教堂里赞颂神的无所不在,但是废墟的阴影也无所不在。 欧文的诗由两个忧伤的男音唱出,像死亡的幽谷里百合花的颤动。欧文的身世是另一个望天无言的废墟:炮火在头上飞掠,他在湿冷的战壕里写诗,战壕里没有神明的存在,只有死亡的绝对。大战退出前八天,年轻的诗人死于战场。他以自己的死为诗点下最后的句点。 「战争安魂曲」所流露的深沈不安,是布行顿对人的整体命运的不安;1962离大战的血腥记忆不远,而冷战正烽起。在「说不准的年代」里,不安是时代的不稳定的脉搏。 当我们坐在台北音乐厅里聆听布行顿时,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的不安。二二八的亡魂在我们心深处,伤痕在我们眼睛里,仍隐隐作痛。而街上有游行的人群,一群又一群,呼啸走过音乐厅的大门,海峡岸边有不作声的炮弹。然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和布行顿竟然同一个心情:为过去祈祷,为现在不安,为将来──也唯有通过艺术的沈淀,试图得到洗涤和升华,在黯淡中努力看见瑰丽的阳光。 乐曲解说/林芳宜(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艺术硕士) 英国以作曲家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揭开二十世纪音乐的序幕,接着青年作曲家们陆续登上舞台,让英国在音乐史上,继浦塞尔(Purcell)之后再度展现精采的一章,而布行顿(Benjamin Britten)即为这一章的代表性作曲家。 生于一九一三年的布行顿承袭了英国作曲家们喜爱合唱音乐与声乐曲的传统,并且终其一生,都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曾经让他改编为歌剧的文学作品包含《比利.巴德》Billy Budd、《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night’s Dream、《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卢克堤雅的掠夺》The Rape of Lucretia等。另外他也将莎士比亚、济慈、雪莱、奥登与艾略特等人的诗作谱为歌曲。 《战争安魂曲》是布行顿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克芬特里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而写,旨不在庆祝教堂的重建落成,而是警惕世人牢记战争的残酷与可怕,不可再重蹈覆辙。为了这个创作的中心思想,布行顿在音乐上、文词上、甚至连安排演唱独唱部分的音乐家都经过深思熟虑,存在着这个深沉的寓意。 首先布行顿舍弃传统安魂曲全本拉丁文歌词的格式,也不效法如布拉姆斯等作曲家,干脆全曲使用母语歌词。他选择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反战诗人欧文(Wilfred Owen)的九首诗,加上传统弥撒歌词,交替出现。欧文原本是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认为战争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唯一途径,但是当身为步兵的他,终于亲临战场,经验战争的洗礼时,转而批判战争,自此开端在诗文中描述战争的恐惧、残酷、无理与绝望。布行顿选做《战争安魂曲》当中的歌词,正是欧文一九一七年战争期间所写的诗作,诗中流露出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与质疑,穿插传统安魂曲的赞颂与慰藉,形成强烈对比,加上英文与拉丁文两种语言声韵的交替,使得全曲在歌词互换中,自然产生声响的层次与音乐的张力。 深谙文字中之音乐性的布行顿,相对的也让音乐本身呼应两种歌词的「互文作用」。《战争安魂曲》中以男高音、男中音的独唱、二重唱担任英文诗的部分;女声独唱、合唱则演唱拉丁文部分;乐器编制则分管弦乐团、室内乐团与管风琴三组。管弦乐团与合唱、女高音代表祈求怜悯与安息,传达的是世人的无助与求神垂怜;管风琴与男童声部则代表着对神的信仰;室内乐与男声独唱、重唱的组合则为人的省思与对话,在舞台上的安排,这一组也最接近观众,属于最贴近人类自身的情感。 一九六二年在克芬特里大教堂的首演,布行顿除了找来他长年亲密的协作伙伴皮尔斯(Peter Pears)担任男高音以外,更特意找来德国著名的声乐家费雪狄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与俄国女高音菲许聂夫斯卡亚(Galina Vieshnevskaya)共襄盛举,独唱者所具备的英国、德国与俄国的血统,即在宣告全世界应以终结战争、共享和平为宗旨。可惜女高音终究无法出席首演,最后由爱尔兰籍女高音哈泼(Heather Haper)替换演出。 混织在传统安魂曲拉丁文歌词中的英文反战诗,让《战争安魂曲》迅速获得听众的认同感,尽管这是反战的布行顿对世界痛心疾首的警告,然而布行顿运用文字与音乐所表达的绝望与希望、痛苦与安息、出世与入世,的确让这首作品成为他个人极为闪亮的里程碑。  《战争安魂曲》总谱的主页,布行顿放上了欧文诗集的序:「我心所系并非诗文。我的主题是战争,以及对战争的怜悯。诗是怜悯的内里,而这些悲歌即是为了不知怜悯为何物的冷血世代,他们可能成为下一个体验残酷战争的世代。身为一位当代的诗人,唯一能够做的只有提出警告,而诚实以告,正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应当背负的责任。」听到这首安魂曲的世代,正是欧文诗中所要警告提醒的世代,而战争依然尚未从人类的世界中绝迹。



战争安魂曲 第一集下载


战争安魂曲 第二集下载


战争安魂曲 第三集下载


战争安魂曲 第四集下载


怀念旧友,愿交新朋------在一起




久仰。。。2004-09-14 15:01:35
谢谢在一起老朋友
在一起。2004-09-14 22:07:52
回复:谢谢在一起老朋友
老友常回来看看2004-09-14 23:07:13
谢谢你!九。一八就要到了。。。
danmiao2004-09-14 23:11:19
问在一起.好!
thanks~2004-09-15 04:07:12
问候老朋友! 愉快!
在一起.2004-09-15 11:02:23
回复:问在一起.好!
在一起.2004-09-15 11:03:41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