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2004-11-07 23:40:41


 

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夏娃”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杰作之林中,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被赞誉为欧洲古典三大小提琴协奏曲。
  
英国音乐评论家本奈特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如果将前者比喻为协奏曲中的亚当,那么后者就是夏娃了。”
  
门德尔松终生一帆风顺。生活铸就了他那明朗温存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音乐的独特的抒情风采。门德尔松的朋友德弗林说过:“他只想做和他性格相适合的事,此外,他什么也不做。”
  
门德尔松安逸的生活与贝多芬同命运苦斗的历程相比,《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相比,鲜明地反映出两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强烈地表现出他们在相同体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气质。因此,用亚当与夏娃作两部协奏曲的比喻是不无道理的。
  
门德尔松写过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他在十三岁时写作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虽流露出非凡的才华,但仍不成熟。《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在二十九岁时开始构思并写作的。直至1844年9月16日才完成。当时,作曲家三十五岁,但已经是他的暮年了。《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门德尔松三十八岁暂短一生的缩影,仍为人们揭开了一篇新颖而美丽的抒情画页,病魔与死神的逼近,没有在作曲家的旋律中投下一缕阴影。
  
在弦乐纯清的涓流中,一支醉人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轻歌而出,震摄着人们的心灵。这支著名的抒情主题,镂刻出门德尔松的清秀动人的音乐肖像,每每涌入耳畔,人们都会脱口呼出:这就是门德尔松!
  
作曲家没有沿袭传统奏鸣曲式的惯例,加上序引或前奏;这支抒情旋律在协奏曲大门刚一打开,就翩然而至,并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一下子就浸透到人们的心田之中。即或在小提琴华丽的音流奔腾中,人们也不难辨出她那娟秀的倩影。管弦乐队充满激情的复奏,使这支旋律更深地植根于协奏曲的绿野上,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在向副部主题过渡中,作曲家引入一段短小的乐汇。那清纯的气质,与主部主题简直就是同祖同宗。它从小提琴和双簧管声部流淌到独奏小提琴把位上,很快就化为潺潺溪水,时静时动地流向远方。
  
在这个精致的桥梁连接下,副部主题由长笛、单簧管以四重奏形式陈述而出。独奏小提琴用一个长音陪伴,并很快接奏这支旋律。它恬静、温存,把主部主题热切的情感,纳入到富于诗意的冥思之中。素淡的色调,澄莹的汹涌,透露出缕缕惆怅。这不是作曲家对暮年的不祥预兆,而是心灵深处对流年逝水的依恋……
  
主部与副部主题,象是一对俊俏的姐妹,她们容貌各异,但性情相同。在作曲家给予她们的那一块展开部园地里,交替变幻身姿,呈现出青春诱人的美。转为大调的主部主题,更使民开部灿然生辉。
  
这时,独奏小提琴再也按捺不住 激荡的心潮,它以多彩的技巧进行了协奏曲中惯有的华彩乐段的演奏。按惯例,华彩乐段应由独奏者即兴演奏,而门德尔松却亲自写出了华彩乐段的全部音乐。在写作中,他同首演这部协奏曲的小提琴家费德南·载维德详细商计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使华彩乐段充分发挥了小提琴丰富的技巧。
  
结尾部分,大管的一个悠长的音符,曲径通幽,延留到第二乐章。
  
门德尔松写作这部协奏曲时,他的足迹已遍及欧洲各地。无论是美丽的苏格兰海岸,还是巴黎繁华地都市;无论是威民斯奇妙的水城,还是瑞士安谧的湖光,作曲家以如画的旋律写下了一篇篇音乐游记。在这部没有标题的协奏曲里,我们也能听到门德尔松迷醉于大自然的心声,也能看到一幅幅抒情的风景音画。
  
如果我们把摇曳的弦乐音型看作是水波的漪澜,那么,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就是一支动听的无词船歌。那清澈的音响与生动的节奏,填写上了描绘山光水争的华丽词藻。
  
独奏小提琴缓缓流注出如画如歌的旋律。当不安的定音鼓震响时,才打断它在风景画上专注的描绘。这时,弦乐组忧烦地震颤着,与一支短调融在一起,弥漫起一层伤感的色彩。
  
是美妙的大自然笼罩上一片阴霾?还是作曲家心中升起无名的惆怅?不安的音乐扰乱了船歌的画境。被称作“天之骄子”的作曲家第一次锁起了眉头。
  
但作曲家悄悄释去了自己的烦扰,再次吟出船歌式的第一主题。尽管弦乐之波更加动荡,但船歌的动听旋律依然飘摇着,缓缓消逝在杳远的寂静中。第二乐章是一幅风景音画。其中不也注入作曲家浓郁的情感吗?!景与情的交融,才使音乐更加神妙动人。
  
终曲乐章“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管弦之林吹开一片灿烂的花海。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清雅的音调,犹如春花在风中飘摇。定音鼓剧烈的震击,象一声春雷,把音响转到明媚的E大调。管乐的呼唤,弥乐的流动,构成欢乐的春之交响!
  
独奏小提琴上飞路出春之仙子的舞蹈。洒脱的步调,机敏的躯体,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不由得使人想起门德尔松在十七岁时写作的《促夏夜之梦》序曲的意境。
  
当然,作曲家的新旋律并不是旧作的回顾。甚至在想象的气质中,也可看到他是在深沉地讴歌着人生的春天,并愿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能在自己涌流的乐思中永驻。这支灼热的旋律煮沸了春潮。在独奏小提琴旋风般的音型中,它推动管弦乐队,掀起了高潮--管弦乐队有力地全奏出一支被人们称为“结婚进行曲”的新的主题,它在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上交替演奏,充满高雅气质。
  
展开部中,舞蹈性的第一主题与“结婚进行曲”交织出一派开朗气氛,焕发出浓郁的春意。
  
重现的音乐主题变得更加紧凑,象是作曲家意识到告别人生的时日,急切地要把人世间美好的春意归容到自己热情的怀抱中。在独奏小提琴神奇的长长颤音中,管弦之声召唤着夏天与门德尔松结成永不离异的姻缘,热情地结束了协奏曲。
  
这部作品将浓郁的抒情与简洁的形式,优雅的基调与变幻的情趣,熔于一炉,构筑出象第一乐章那样一支不配的旋律,真实地表现出门德尔松其人其作的特征与气质。
  
门德尔松生长在拿破化在欧洲卷起的战云已消散之时,又长逝于1848年推翻封建王室的革命爆发之前。暂时安定的政治局势,和他出身贵族的优裕生活,使他在奏般和煦的阳光下渡过了短暂的一生。他的作品并未反映深刻的重大的社会内容,但却以迷人的抒情色彩而脍炙人口。鲁宾斯坦对门德尔松有过确切的评价:“和其他伟大作曲家比较起来,他不够深刻严肃和伟大”,但是“他的创作是形式和技巧完美的典范,是美好悦耳的典范”。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新颖而美丽,是充满高尚演奏技巧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氷点2004-11-08 13:30:05
好贴!谢谢!!
老弦2004-11-09 05:27:26
感谢,很想知道谁的小提,有点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