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pore0072005-01-27 01:17:40
胡文雁-钢琴界的天后

--------------------------------------------------------------------------------

● 胡文雁

  一眼望去,古典乐坛尽是阳盛阴衰之地,女音乐家比例占小数,能真正跻身大家之列的更是凤毛麟角,大提琴家只出了一个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小提琴家我喜欢韩国的郑京和,钢琴家除了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我想不到还有更好的人选。

  写这篇专栏的背景音乐,是阿格里奇在1965年录制的萧邦经典《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却又带有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柔美如歌,每次聆听,我都要满足的深深叹息。

  阿格里奇录制这张专辑时,刚拿下第七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芳龄24,黑发披肩,浓眉大眼,青春璀璨,弹起琴来特别猛,如果不说她是女的,没人相信那铿锵有力的琴声是出自娥眉之手。

  我一直认为阿格里奇天生丽质,即使今年已经64岁了,我还是觉得她是美的,有一种没有办法形容的吉普赛气质,除非她不出手,否则指尖流泻的琴音,又多了一层勾魂的吸引力。

  阿格里奇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岁半就会弹琴,8岁初次登台便技惊四座。据说,阿根廷贝隆总统听了她的演奏大受感动,当下决定把阿格里奇当外交官的父亲调往欧洲,好让她觅得名师,更上层楼。

  1955年,阿格里奇随家人来到维也纳,先后拜古尔达(Friedrich Gulda)、马加洛夫(Nikita Magaloff)、米切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和阿什肯纳齐(Stefan Askenase)为师,全都是大名鼎鼎的钢琴家。

  在他们的引导和调教下,阿格里奇的才情一发不可收拾,两年后,以16岁之龄一举拿下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和瑞士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头奖,声名鹊起,轰动一时。但,来得太早的名利,把阿格里奇压得喘不过气。21岁那年,她患上忧郁症,整整3年远离钢琴,要不是阿什肯纳齐夫人一直从旁支持和鼓励,阿格里奇不会找回自信,也不可能复出并赢得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从此迎向光明的未来。

  出道至今,阿格里奇一直是钢琴界的天后,地位无法被取代。她个性刚烈、叛逆,演出从来不跟人订合约,因为她随时会临时取消音乐会。认识她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因为她爱耍大牌,而是艺术家脾气作怪。她只演自己想演的作品,只和自己想合作的人同台,如果不是,再多的钱她也不看在眼里。

  有一次,她到意大利米兰诺表演,演完以后,剧院经理告诉她肯普夫(Wilhelm Kempff,德国著名钢琴家)前不久也到此演出,说完以不屑的语气补上一句:“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找他吗?因为他便宜。”阿格里奇听了,马上回一句:“很好,以后我再也不会来这里演出。” 她说,她无法忍受自己崇拜的艺术家遭人如此轻蔑。

  阿格里奇就是这样的人,对惺惺相惜的同行和朋友非常看重,美丽的外表下面隐藏豪迈的男性气概。她的音乐也和她的人一样,坦荡舒畅,毫不做作,以演奏萧邦的作品为标识,其风格之迷人,我们下次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