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望2020-01-28 15:21:38

“专家治国”,我们喊了多年,但什么是专家治国?专家治国有什么好处?怎样实现专家治国呢?一直以来,其实我们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南辕北辙的阶段。

 

而这一次,在重大危机来临之际,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慰,毅然发声。关键时刻,实际上担任了此次抗疫战役的最高指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靠谱,谁不靠谱,关键时候,一眼就看明白了。网上流传了如下一段话:

 

今年春节计划:

 

初一一动不动;

初二按兵不动;

初三纹丝不动;

初四岿然不动;

初五依然不动;

初六原地不动;

初七继续不动;

几时能动?

钟南山说动才动。

 

开着玩笑,却说出了对钟南山院士等专家的信赖。其他院士、专家的相关文章、讲话也在网上疯传起来。 一个一直以来无法实现专家治国的社会,终于在重大危难之际,实际上实现了专家治国!

 

为什么要专家治国呢?道理很简单:术业有专攻,每一行有每一行的专家能人;领导们的本事再大,也只是在某些方面,而换一个领域,可能就完全不懂。

 

所以,遇到哪一个领域的事情,就需要熟悉该领域的人出来说话。外行要认真倾听,即使专家也会出错误,但总比完全的外行要好得多。行政领导是做什么的呢?行政领导主要是汇总意见,甚至主要是一个象征,必要时出出面、给大家打打气、鼓鼓劲就可以了。就如同李克强总理赴前线慰问医生,当年的温总理现身汶川灾区,布什总统在九一一后讲话。而具体、专业的领域,不能都推给领导去出面。都让领导出面,既会累死领导,也会更多出错,更没效率。

 

还是有关疫情,湖北省长王晓东就出了个大笑话。关于湖北省到底产多少口罩,王省长开始说产量是108亿只,过一会儿又说犯了口误,改成了18亿,最后又改口说是108万。弄得大家传为笑谈。其实,这样具体、特定的数字,不只是王省长,其他哪一个省长能把这个记清楚,能在这方面有个准确概念呢?

 

实际上,这个介绍说明会,省长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防疫部门、卫生厅、医疗专家以及有关防护用品的生产和调度部门都会比省长更专业、更准确。那么,为什么非要让省长来说呢?我们的官本位文化里,总是把最高领导出面表示为高度重视,领导也以亲自出面来表示积极面对。最终的结果,变成了大家都很累的演戏。领导因为不熟悉具体领域,演的很累;听众因为他不是专家,听了也半信半疑。而出了大笑话,更是令听众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扣。

 

为了表示领导重视,领导可以参加,可以在开场时候热下气氛,给有关各方一个激励鼓舞的讲话。而具体的事情,则交给有关各方来说。谁熟悉哪个方面,谁介绍哪个方面,不管官级大小,只管是否直接知情、是否更加懂行。

 

回头,我们再对比芝加哥公布发现病例的视频。市长并没有出面,是卫生防疫部门发布消息。发布的时候,还罕有的配备了哑语解说。发布的消息极其详尽准确:从发病人的来源,旅行经历,看诊经过,是否使用公共交通,是否与他人有过密切接触等等,凡是能公布的内容,尽力公布给了公众。非常专业、准确,也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在这个时候,有关专家、有关机构的介绍,比让最高领导出面有效得多、有用得多。

 

我们的观念,没有实现转变,而经常性造成许多错误。所有的大事,要领导出面,领导拍板。弄得领导压力巨大,还错误百出。何妨改成任何一个方面的事情,都交给有关专家牵头,而领导只是象征性的出出面呢?

 

还记得前几年的电视画面,温总还是总理的时候,新闻里不断出现温总到农村给农民指导农业生产之类的报道。温总又不是学农的,也不是亲自种地的,他怎么会指导农民种地呢?而表示对农民的关心,去看望慰问、在政策上扶持帮助农民,这都说得过去,但为什么非要报道他去指导呢?一直到今天,还到处可见报道领导到哪里哪里指导什么工作的消息,听起来总觉得虚伪滑稽。而让领导做领导的事、专家做专家的事,各就其位,不是一个让各方都轻松、都更专业的解套方案呢?

 

除了这次疫情,我们还有太多的领域不走专业路线,弄出一大堆笑话,耽误许多事情。本文作者也不是什么都懂,就拿我相对了解的领域来引申一下。比如高层领导,美国的总统大批是法律出身。这很合理:现代社会,社会逐渐走向分工,走向法制化。领导主要是一个象征作用,是依法连结社会各方、实现整体协作的一个角色。所以,最高领导不一定非要特别懂IT,特别懂医学,特别懂汽车。而懂法律、懂整体方向,甚至是演讲好、形象好,都是做高层领导的上好资质。而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家,又不一定适合做懂政治的高层领导。学电力的做总理,学机械的做总书记,国家经济发展了,总体方向却糊涂了。

 

先进国家的办法,是各个行业的人士组成协会,政府相关部门也是由该领域出来的人担任主要负责。管教育的许多是教师出身,管财政的可能本来是大公司主观,管经济的可能就是经济学家,而管城市建设审批的都是土木建筑专家们,驻外大使可能就由原籍于该国的人士出任。有专业背景,就不会是外行;就不会让外行领导内行。

 

我们却至今仍然常常于习惯外行领导内行,领导冒充全才。管理对美政策的人,没有去过几趟美国;管理港台事务的人,没有亲自了解过台港人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对美政策、对美舆论由一大批从来没有去过美国,只是被自己的舆论长期忽悠而形成大量偏见的人来担纲。对台对港的政策、舆论也让从来没见过几个台湾人、香港人的愤青们左右舆论。这不造成大量误判才怪呢?

 

而当年,国民政府的时候,美国通胡适担任驻美大使;生长于美国的宋美龄在抗战时候赴美求援,效果就极好。我们为什么不以之为借鉴,尽力寻求懂该国国情的人,乃至该国归国华侨来做大使呢?而一定要选只能够背诵教科书与政策条文的人来担当呢?

 

还比如,人大、政协是议事、是制定法律的地方,议事就需要由大批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建议的各界社会活跃人士组成。而我们的议会变成了群英会,变成了一个荣誉、象征。许多人不会议事,看不出什么毛病、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常年只会举手同意,这样的人怎么能适合当人大代表呢?

 

而反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议会,就是由愿意参加公共事务的人士选举产生。没有观点、没有意见的人不可能进入议会。这样的议会,也才能议出东西、议出内容,成为国家审慎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关于信仰方面,我们就更滑稽。全世界的经验都在证明,一个社会的风气跟民众的信仰关系巨大。而且我们又打起了口号“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却同时,又把各界的信仰领袖严密监视、甚至送入牢狱里。这样,良好的信仰、正派的社会风气怎么能建立起来呢?政府是行政部门,长期的包办信仰,又闹出了多少笑话和荒诞?

 

我有一个设想,何妨成立一个“中华文明院”,类似于一些国家的皇家学院之类,把科学院、社科院等国士级的像钟南山老先生一样的人士组成一个最高智库。遇到急事,就让有关领域的专家提议,行政领导没有特别意见就地拍板;遇到不那么紧急的事情,就让人大、政协决策,行政领导没有特别意见就批准执行。这样,决策也科学了,领导也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