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dly1452020-02-14 02:04:58

最近几日,抗疫勇士李兰娟院士有一段话在网络引发热议,她说:“从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则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谁才是“最可爱”的人,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也在疫情一线接受了“洗礼”。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惕那些煞费苦心,长期经营中国年轻人群体的外部势力及“颜色革命”金主们,警惕他们卑鄙无耻的“奶头乐”手段。

首先,打造全民娱乐、低俗盛行,扭曲中国青年价值观。 “奶头乐战略”顾名思义要先给人嘴里塞个“奶嘴”, 把陶醉的消遺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让人慢慢丧失热情、思考、抗争欲望、自主判断能力。他们就是希望中国的年轻人整天刷抖音,沉迷游戏,迷恋网红,让流量小鲜肉、“娘炮文化”、功利主义占据我们的三观,然后形成多米诺谷牌效应:整个社会的资源都向娱乐业发展,久而久之,投入到其它行业的资金就会变少,科研力量更薄弱;看到明星高收入了,没人再想去当科学家、医生、老师等等,最终摧残的将会是我们民族根基!当再遇到疫情、战争、火灾等灾难之时,难道我们要用“喊麦”、“尬舞”、“直播”来退敌吗?相信这次疫情过后,必会让所有中国青年对自己人生价值有个清醒的认识思考。

其次,鼓吹西方文明,让中国青年觉得自己“家”哪都不好。一场疫情灾难,真是让许多妖魔鬼怪都冒了出来,什么“西吹”、“反华”、“贬中”,身居“洋窝”,拼命“犬吠”。他们坚持“胜利成果绝口不提,凡是负面无限放大,实在没有就凭空捏造”的原则,利用网络向青年人抹黑中国抗疫的努力,鼓吹西方文明的“先进”作对比,煽动不满。而如此不遗余力地去做,无非就是把涉世未深的中国青年当“炮灰” 、做“死士”,把孩子们推入政治漩涡之中,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这“先进文明”着实是一地鸡毛:美国政媒对中国抗疫各种说三道四,可截止2月1日自家“流感”已死了上万人;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妄称“中国病毒已经失控”,但自家的大火都快把家底烧光了;丹麦辱华的《日德兰邮报》大义凛然高喊言论自由,但法国的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却让它吓破鼠胆不敢再讽刺默罕默德。西方世界很多也是满地的烂摊子,也藏着无数的道貌岸然、胆小怕死、冷血残酷,特朗普永远不会关心中国孩子有多少感染、多少死亡,中国青年决不能受其蛊惑,自毁家园,让亲者痛,仇者快。

最后,抹黑专家教授,颠覆青年对中国脊梁的信任向往。“板荡识忠臣,囯难思良将”,每逢国家人民遇到灾难,总有一群行业顶尖的精英义无反顾披挂上阵为民出征,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除了钟南山、李兰娟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外,还有一大批院士、教授战斗在病毒分离、疫苗开发、传播途径研究的一线。而抗疫以来,西方反华势力就将这些中国的精英作为打击的对象,各种编故事将专家抹黑成“砖家”,将教授污蔑成“叫兽”,煽动民众不去信任他们的建言献策、良苦用心。但我们都清楚,在抗疫战场上,中国这艘战船若是没有了他们,就如同惊涛骇浪中没有了中流砥柱,乌云密布时失去了指明灯塔,会有倾覆的危险。钱七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他是陆军工程大学院士,这次抗疫分两次共向武汉捐款了650万元,而像他这样收入并不高却捐出全部身家的专家教授还有很多。相信青年们已经看清是谁在保家卫民、谁在慷慨倾囊,今年高考后、毕业季定会有很多青年会去追寻他们英雄的足迹。

抗疫战场上,中国这艘战船正在疾驰战斗,而我们每个中国青年都是它的水手,与它同命运、共浮沉。西方文明的船上并没有预备专供中国青年使用的救生圈,在反华势力递来的“奶头”面前,让我们闭上自己的嘴巴,勇毅笃行,不避祸福,共同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