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5-28 15:31:44

                                                                灵隐礼佛(下)

   飞来峰石刻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作品,可与重庆的大足石刻媲美。这些雕琢于石灰岩上的佛像时代跨度从五代十国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庄严,弥足珍贵。其中五代造像数量少,形制小,尚保留晚唐遗风,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尊佛像,公元951年所造,是飞来峰最早的造像。宋代造像有200多尊,呼猿洞口左侧有一块宋代高浮雕卢舍那佛造像是其中最精致的作品。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南宋大肚弥勒和18罗汉群像,为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也是飞来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其雕刻水平为历代布袋和尚造像之冠。佛像雕刻生动传神,坐于佛龛中的大肚弥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数珠,袒胸鼓腹而开怀大笑,将“容天下难容事,笑天下可笑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周围并环的十八罗汉,也是神情各异,细致生动。   

    现存元代共116尊汉、藏风格的石刻,梵式造像46身,为元代喇嘛教造像代表性作品,有佛、菩萨、佛母及护法等像,均具浓厚的藏族及外来艺术特色。其中以壑雷亭对面崖壁上造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387)的尊胜佛母像最为典型。佛母三面八臂,面相圆满,表情安详,宽肩细腰,装身具别致,八臂动作自然协调,颇有节奏感,雕镌精工,无烦腻之弊。我国元代佛教造像遗品甚少,飞来峰却集中和保留了众多的元代造像,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元代造像都是元代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为首的僧侣与世俗官吏所造,而杨琏真伽非常仇视汉族,盗掘和破坏绍兴南宋六陵,侮辱南宋诸帝遗骸,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明代许多人痛恨杨琏真伽,叫他杨髡( 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连带着敌视这些造像。袁宏道在《飞来峰小记》中称之为“奇丑可厌”,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则说由于痛恨杨琏真伽,田汝成和自己都击碎过一尊造像。大概时间会磨平历史的仇恨,现代人却对元代造像做出了上述颇为正面的评价。  

    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飞来峰景区又开辟了一处名为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景点。集萃园借飞来峰山林之势,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势赋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园全长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

    灵隐寺前冷泉池有冷泉涌出,补充北高峰来的涧水,成为西湖最大入湖溪流金沙港的源头。唐时冷泉上曾有五座亭子,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又说:“就寺观,冷泉亭为甲。”这篇文章列举了五座亭的名称和建亭的五位郡守,冷泉亭是最后建成,白居易觉得“无所加焉”,也就到此为止了,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宋代建壑雷亭,因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当时壑雷亭位置已不得而知。明万历年间把位于金沙涧中冷泉旁边的冷泉亭移建到岸上现址的附近,现从东到西有“壑雷”“冷泉”二亭,都在天王殿门口的东南侧。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是这样描写冷泉亭的:“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飔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绚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现在恐怕再也没有这种清冷的意境了。冷泉亭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灵隐寺所倚的北高峰海拔高度314米,可乘缆车登顶,经常被误认为是杭州最高峰。实际上杭州市区比北高峰高的山峰不下10个,比如与它西侧相连的美人峰就比它高50米。因为它在西湖周围中相对较高,加上“双峰插云”列入西湖十景,名气甚响,使人们误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说:“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峰顶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此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

    马明王庙就是蚕神庙,现在已经没有了,蚕和马攀上关系的由来很早。《荀子·赋篇》有赋五篇,其四《赋蚕》中有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言蚕身柔婉而头似马。《周礼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 是蚕与马同气。”贾公彦疏谓:“蚕与马同气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气也。”后人据此将蚕与马相糅合,造出人身马首的蚕马神。

    山顶的“天下第一财神庙”正式名字叫灵顺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徽宗赐名“灵顺庙”。现存大殿为明末清初修缮,规模宏伟,堪称华夏财神庙之最,乾隆皇帝在此御笔题词“财神真君”。寺内供奉“五显财神”,即通常说的五路财神,带头的是骑黑虎的玄坛爷赵公明,其余四位是他的结拜兄弟,《封神演义》里有他们的故事。这里是灵气、财气集聚的地方,前来拜求的生意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北高峰半山腰的韬光庵以韬光禅师得名,庵有金莲池、狮子石鸟峰。从前佛教庙宇都可以叫寺或庵,民国以后渐渐把“庵”作为尼姑庙的专称,所以现在通常叫做韬光寺。沿韬光径向上,偶尔透过树叶看到寺院矗立在悬崖之上,已叹为观止,待到走进韬光寺,却发现在这悬崖峭壁之间竟然隐藏着一座园林化寺院,融池泉亭台于山川沟壑、茂林修竹之间,游人沿着曲折石阶向上攀登,有移步换景,豁然开朗之感,不得不佩服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

    韬光庵1950年后几经整修,1982年韬光寺被大火烧毁后,逐渐衰落。同年改建为一座敞厅,名“白云深处”。2006年,杭州市整治和修缮韬光寺,历经数年,韬光寺整修一新,恢复和重建了大雄宝殿、法安堂、诵芬阁、吕纯阳殿、祖师殿和观海楼等建筑,重现了游人香客云集,香火缭绕,钟声鼎沸之景象。殿堂亭阁,因山而建,玲珑曲折,极尽雅致。今庵内有白云深处、涌芬阁、韬庵、一瓯亭等。还有吕纯阳炼丹台遗址,观海亭、候仙亭,维摩洞等胜迹。

    韬光寺建筑的整体结构大致符合“一正两厢”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却又根据山体的走势而有创新。其中轴线底层是大雄宝殿,中间是法安堂,最上层是吕纯阳殿和祖师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多为两层通透式结构,通过各具特色的雕刻门窗,把室内和室外融为一体,裸露的青砖,白色的墙体和枣红色的门窗,和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传统寺院相比,别具一番风味。沿大雄宝殿右拐,前面是大名鼎鼎的金莲池,韬光禅师在此引水种金莲,民间传说取韬光寺金莲池的泉水治病,效果极为灵验,韬光寺因此香火非常旺。金莲池左边是一瓯亭,右边是诵芬阁和观音殿。穿过诵芬阁,再经过一座小桥,到达建筑在一个水池之上,重檐六角楼的观音殿。中轴线左边为茶院和僧寮,游客和信众可以在茶院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西湖美景。

    韬光寺顶的岩壁内,有一丹涯宝洞,相传是吕洞宾炼丹的地方。佛教庙宇里修建祭拜道教神仙吕洞宾等的殿堂,并不多见。或许因为吕洞宾和佛教有很深的因缘,《五灯会元》卷第八记载:吕洞宾道经黄龙山,黄龙祖师嘱咐他为佛教护法的缘故。

    丹涯宝洞前是观海亭,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这里是古时灵隐山中最适合观海之处。 亭柱上有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名句楹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传说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tiáo,山高的样子)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问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骆宾王在徐敬业起兵声讨武则天时,为他写了一篇《讨武氏檄》,在徐敬业兵败以后被追捕,亡命天涯,不知所终。这篇檄文写得实在很好,连武则天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一句时,也被作者的文采折服了!武则天得知檄文作者是骆宾王后,不禁叹息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这个故事挺有传奇色彩,其实可能是编的,因为骆宾王和宋之问早就认识,而且骆宾王的诗集中还有几首送给宋之问的诗。两人交情到了赠诗的地步,却面对面不认识,难道骆宾王有易容术?孰或在逃亡的岁月里容貌变得非常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