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同学2022-01-16 06:23:46

圣经中文翻译的文学性刍议

                余金彪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是上帝的话语,用奥古斯丁的话说是“从上帝之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具崇高神学性的严肃严谨,阅读时要怀虔诚和敬畏心。“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圣经》同时有惊人的文学价值,当之无愧为“圣经教育文学”,直击欣赏赞美之心,活跃圣灵引领。《圣经》作者们的文学意识证据显明:“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心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传道书》129-10)“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情而达理,更好加深信徒与上帝的沟通联系。

 

遗憾的是,华文世界的我们,极少数人有机会鉴赏原始文本的魅力。拘于语言障碍,只能从翻译中窥见风貌。最有代表的中文和合本自一九一九年初版以来,为普世华人教会奠定坚实的合一基础,值得称颂感恩。一百多年后,随着时代变迁和白话文基础的坚实,在保持先辈的丰硕成果同时,有必要就翻译的语言风格和文学特性进一步丰满,与时俱进。

 

晚生不侪,仅就最近研读“四福音书”的片段札记,管窥和合本翻译的文学性。一孔之见,贻笑大方。

 

福音书中,《约翰福音》文学性最强。开篇气势磅礴,起承转合流畅,细节生动感人,修辞丰富贴切,把一个神性充实,人性丰满的基督形象活灵活现呈现眼前,读来爱不失卷。和合本的传神译文的优点不多赘述。这里就其中的瑕疵,以1318-38为例,简略一窥文学性的缺憾。

 

细节是文学的生命。细节的真实和生动让《约翰福音》散发出最感人魅力。

 

1318耶稣引用诗篇419“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直译有些费解,且不准确。对照和合本两处翻译,意思有细微区别,可能为两位译者翻译,通稿时没有统一。英文“He who shared my bread, has lifted up his heel against me.诗篇里翻译“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描述大卫对朋友背叛的痛心。“share一词多义,“吃过我饭”比“同我吃饭”更生动贴切。而”lifted up his heel不能简单以为脚踢,首先“heel”本不是脚,是后跟。联想基督进圣城骑驴驹的细节,这是极其生动的比喻,不是人踢人。如果意译,可以是“吃我的草,却踢我的人。”这对当时以驴代步的时代,人们更能体味这淋漓尽致表达被背叛的感情。用现代国内流行句子:“吃我的饭,却砸我的锅。”

 

另一个细节的翻译,也值得探究。《约翰福音》1326”It is the one to whom I will give this piece of bread when I have dipped it in the dish.” 翻译“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那时门徒一片惊慌,人人要撇清,急于寻找答案。达芬奇的画作精准表现这一场景。《路加福音》忽略这一细节,《马太福音》2623同一细节描述为“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马可福音》1420有类似翻译,但”dips bread into the bowl with me” 仍译为“蘸手”,让人云里雾里。很显然,按饮食习惯,这里不应该是“蘸手”,而是蘸盘中酱料,《约翰福音》翻译更贴切。基督没有明示犹大的背叛,保全他最后的面子,并用象征自己躯体的面饼,蘸酱递给犹大享用,既显示仁宅之心,给犹大最后忏悔机会,又一石二鸟,暗示给急切探询的弟子一些信息,把耶稣的神情描绘栩栩如生。这比其他福音书里直接昭示犹大叛变的细节更加细腻真切。

 

 

预言彼得不认主一段的描写,《约翰福音》更为跌宕起伏,充分显示耶稣的神性和对弟子的挑战。彼得信誓旦旦要随主而去,不惜生命。耶稣一个反诘,心灵叩问;然后一针见血点出:“you will disown me three times!《路加福音》2260是以回忆的方式表达这细节,其他二福音大同小异,除了明确鸡叫两声。四福音都译成“你要三次不认我。”百年前的白话文“要”字有多义,现在显然会引起歧义,初读以为耶稣为保护彼得,要他不认主。这就掩盖了耶稣的预言。明确的翻译应是“你会”或“你将会”,文字更精准。这是贯穿《约翰福音》后半段的一条主线,作者浓墨重彩把彼得的信誓,软弱,悔恨,重新坚强,结尾的爱主三问,把彼得的心灵彻底洗涤,“你跟从我吧!”这是主对经受考验过的门徒的召唤。主有时会量给我们一些黑暗的环境,容许我们经历一些挫折,跌倒,使我们能认识自己,叫我们不敢再靠自己,而完全依靠祂(林后-9

 

此类例证在中文翻译中随处可见,值得重视。《圣经》的文学性已有共识,宗教改革中的《圣经》注释家和文艺复兴诗人承认:《圣经》文体多样,多有比喻和诗歌特征,非常依赖于象征手法。其文学阐释与宗教信念(神圣书卷)紧密结合,从而流传甚广,生生不息。中文译本在忠于宗教信念的同时,

更加忠实反映其文学性,让华文世界的信徒更好接受这“伟大的艺术编码”(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语)。

 

文学性强的译文更能帮助仔细透彻理解经文,激发圣灵的指引,调动情感的动能,情动于衷,理达于心,信如磐石,从而付诸行为,重塑生活,改变人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