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2022-02-03 12:46:36

121 年前的今天,公元1901年2月3日,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逝世,享年66岁。

福泽谕吉是明治时代,头角峥嵘的教育家,思想家, 和知识界的领军人物。 对明治维新的成功影响甚巨。他的《文明论概略》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册。

福泽把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上升到文明优劣的高度。终其一生,此公都在致力于介绍,引进,弘扬西方文明。 提倡日本全盘西化,脱亚入欧。 明治维新的成果,毋庸赘述的. 短短几十年,把一个落后愚昧的国家,迅速地变成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堪称一大奇迹。

几乎于此同时,中国人也在搞自己的改革 - “洋务运动”。 看似轰轰烈烈,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完全不及格:甲午一战,割地赔款。从一则轶事中,似乎可以略微参透其中的缘由。

当时,中日两国都派留学生到伦敦学习海军。中国人看重的是买船买炮,不惜血本也要买到最好的。反观日本人,留心的是学习造船造炮的方法。 即使买不到最好的,把技术学到手也能欣然接受。

百年之后,似曾相识。 中日两国的足球,1980年代还是中国领先。1987年,国足在东京2比0横扫日本挺进汉城奥运会, 第一次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当日,初出茅庐的年轻“大嘴”韩乔生高呼,“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数年以后,两国几乎同时开始足球职业化。30年后再考试,中国队仍然是不及格。且不说不配和日本队相提并论,就是和越南比,都难以互争短长。 原因其实很好理解:一百多年过去,中国人其实还是老样子。 只注重买买买,要花钱聘请最好的教练,斥资打造最贵的球队,甚至不惜重金要来归化入籍的“枪手,”  以为这样就强大了.  冬奥会在即,再去看看中国冰球队的阵容,不禁让人,耳目一旧!

殊不知,不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东拼西凑的,永远是另类的北洋舰队。但凡改革维新,总需要一帮思想家,启蒙者做开路先锋,为新事业鼓动风潮,摇旗呐喊。这样,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才能为之一变焕然一新。正所谓“文字收工日,千秋革命潮。“

1898年的百日维新,中国出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样的思想巨擘。 虽然最终失败,倒也像模像样。80年后,中国又迎来另一次改革。西方人常把它称作是和明治维新相提并论的另一东亚奇迹。然而,这场改革的思想先驱们在哪里呢? 也许从来就没有,或者即使有,也早就被冠名为“自由化“而污名化,最后全部背井离乡,作鸟兽散了。

思想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中国虽然不乏思想家,可惜他们的想法虽好,却万难实现。 鲁迅说过,“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和福泽谕吉的想法,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是不是同样地缺乏 “文明自信 ” 呢?

与福泽之流相比,中国的思想家们往往就很可悲。不仅生前,而且身后,都要被有意无意地误解,曲解。

86年前的今天,1936年2月3日,鲁迅写了一封信给友人,抱怨他在这方面感到的苦楚和无奈。 数月前,与他仅有一宴之缘日本作家长与善郎,发表文章,将他定义为一位 ”想爬进棺材去”的, “实在令人有 ‘峻险、阴暗、锋芒毕露的感觉’ ” 的 ”思想阴暗的厌世作家。“  鲁迅在信中,并没有使出嬉笑怒骂的大师手段予以还击,只是淡淡的反驳,“…长与先生的文章,则更加那个了。我觉得日本作者与中国作者之间的意见,暂时尚难沟通,首先是处境和生活都不相同。”
 

如果说,身为外国人自然难懂中国的文豪,那么,身为同胞的中国人,对鲁迅就真正看懂了么?真实的情况,也许无外乎诗仙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吧? 长与善郎,可曾在当年那个宴会的夜晚,举酒相敬道:  “周君,干杯!”

                                                                                                         2022年2月3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x潇潇2022-02-03 14:17:07
缺乏鲁迅之流。社会便没作品了。
AlexisMom2022-02-04 07:41:43
鲁迅的文章,到今天还适用。可以说他是极少数看透了中国文化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