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点滴--伙食
我上的中学全名叫东寨农业中学,也叫半耕半读中学,主要特点是学生不转户口,不吃商品粮。我们农村娃娃每年把生产队分到的粮食交到化北屯粮站,粮站再按照每年三百六十斤的标准供给学校,这样下来我们学生每天有一斤的伙食。粮站供给我们的粮基本都是粗粮,具体的说就是玉茭子面和高粱面,我们顿顿就吃这两种饭食,据说也有少量细粮和小杂粮,但我们吃不到。
早饭玉茭子面窝窝,中午红茭子面河捞,晚饭也是这两种,基本天天如此,没有变化。记忆深刻的就是食堂杀了猪,我们可以改善一顿伙食,菜里有了肉,外加一个大的白面馍馍。那是一顿盛宴,学校里热火朝天,食堂里香气四溢,学生们开心快乐,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喜庆的节日般的气氛之中。
人年轻,好像对生活要求不高,总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一副憨憨傻傻的样子。到现在为止,每每回忆起那段生活,感觉总是快乐的,没有觉得吃的不好,没有觉得生活条件不好,而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感激国家给予我们机会,感激老师们的教诲,感激同学们之间的和睦相处,两小无猜,更感激父亲母亲的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庆幸的是自己有那个好的运气,有个读书的机会。
学校里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家长来,他们是来给自己的孩子送食物来的,有的提着包,有的背着背篓,有的扛着布袋,路远的赶着毛驴,为此食堂专门留出一节蒸笼来让我们开小灶。
学校食堂蒸笼很大,都是边长一米五左右的正方形大木笼。留给我们的那节笼每天中午都放的满满的,有米面折饼,有白面馍馍,有黄米油糕,有黄菜馍馍,有山药饼饼,有莜面饺饺,更多的是绳萝萝里装着的山药蛋蛋...有的放在茶缸里,有的装在饭盒中,有的用碗,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看着眼亮,闻着嘴馋。大师傅罕挠子看着满笼的食物,意味深长的说过一句话:这节笼蒸的不是饭,是天下父亲母亲的一片心那!
到了冬天,宿舍生了火炉,是用砖头和泥垒成的朝天开口炉,没烟筒,烧煤渣。星期天我们就围着火炉合伙开小灶——拌拌汤,有的地方叫疙瘩汤。
洗脸洗脚的脸盆用沙土擦擦,洗干净就是锅,添半盆凉水,丢一撮盐,山药洗净,连皮切成手指粗的条条下锅煮,豆面放大碗中,少许少许的加入凉水,边加水边戳且拌,拌成大母指头大小的面疙瘩,下锅煮,煮到豆面疙瘩由白变青就熟了,放入葱花起锅。伙伴们每人舀一大碗,绵沙的山药条配兼有莜麦豌豆香的珊瑚状的筋道的面疙瘩,吃的人---心舒胃暖-脸发烧-热汗流。
太行山
2019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