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渊2022-05-15 12:43:58

当年,不论如何努力,某某附中同班同学AB的作文成绩持之以恒地分别保持在"及格"与"中"。相较之下,同班C同学的成绩始终维稳在"优"。AB两同学不得要领,几番窃窃私语。一日,双双来见语文老师D先生,以探究竟。D先生问明原委,信手拈来C同学的新进作文,"我不说别的,C同学的作文几乎写满了整本作业薄,再看看你们的,从未超过两页"。相形见绌,同学AB只得抱愧而退。然而,明知力有不逮,终是心有不服。又一次,D先生佈置新作业,A同学穷尽一时之力,寻得一段内容相合的某某大学校长之短小精干作品,原文抄录,恭敬呈上,虽一字而不曾篡改。及至作文簿下发,急切翻至作文末尾,赫然呈现,龙飞凤舞、朱批二字"及格"。A同学耿耿之心终于释然。

 

评注:事后,交口赞誉A同学聪明之举,责先生以成见论人。凭心而论,D先生并非庸碌之辈,于名人名作,岂有不知之理?况一介中学生与一代大家之文笔,在风格与语气上必迵然不同,虽寻常读者,亦不难辨识。不予道破,所畏者,当时动辄冠以"师道尊严"。既不能开罪学生,亦不可葆奖此举,是以采用了量才评判。先生之成见实为老成之见啊!

 

2022515日于西雅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