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荡舟2022-08-04 06:28:33

往事并非如烟(十七)
          吕孟申
左1,兰州铁路局报社总编    左2 ,吕孟申   右1,乌鲁木齐局文协秘书长王银钢   右2,郑州局文协   任丹

左1,铁道部文协副秘书长  毕亚夫   左2,吕孟申   右1,冯崇钧   右2,樊俊秀

丝路笔会部分作者在洛阳龙门石窟大佛寺合影

吕孟申与毕亚夫合影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吕孟申与毕亚夫于嵩阳书院合影
 

1988年,5月18日,丝路笔会在郑州拉开序幕。

丝绸之路笔会,最后一站郑州局文协承办,来自天山脚下、来自长城边关的铁路作者相聚中原,会师黄河,偎依在《哺育》黄河母亲身边......

铁道部文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团长毕亚夫从北京赶来,带来铁道部文协的贺词。对此次郑州局、兰州局、乌鲁木齐局三局联合共同举办丝路笔会的举措,给予极高的评价,期待这样的文学笔会全路开花,结出丰硕之果。

毕亚夫,中等个儿,身板硬朗,底气很足,精力旺盛。早期便投身革命,任铁道文工团长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演员和艺术人才。

丝路笔会,邀请了河南省作协知名作家郑克西、段荃法、张斌、田中和、卢枢元、孙逊、庄重,莅临笔会讲课。

田中禾1941年出生于南阳唐河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所出生的豫西南小县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冯友兰徐旭生宗璞、李季等诸多文化名人。活跃在小县城乡的汉剧、曲剧、大调曲、三弦书、鼓儿词给了他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熏陶。田中禾的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灯笼匠,在他三岁时去世。战乱频仍,父亲早逝,在一次次逃亡中长大,这一切给童年的田中禾留下了过早成熟的精神烙印,使他的作品充溢着敏感、忧伤的情调。
中学时期,田中禾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美术、音乐,甚至一度想做一个天文学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他被
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但他对大学文科的教学很失望,诸如文学史、文艺理论这些课程他在中学课余都已读过,并且早有自己的见解。1961年春天,正读大三的田中禾,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退学,擅自把户口迁到农村,到郑州郊区当了农民。

此后,他辗转回到家乡,当过民办教师、办过街道小厂,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自修完了大学学业,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1980年,田中禾被调入
唐河县文化馆搞专职文学创作,把创作重点转移到小说上来。1985年,回到家乡20个年头的他,在《山西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五月》。它以敏锐的感觉、清醒的思考,生活流与心理流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启了农村题材写作的新风格,受到文学界广泛好评,荣获了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田中禾,白白虚弱的样子,看着有点拘谨。他一开始就风趣幽默地说——

现代人对文学越来越恍惑了,感到三大皆空。不知文学的用处,文学是什么东西,不知怎样写才好;读书越多越找不到答案。也有人说,作家永远是个大骗子,谁按你写的去做,准会倒霉。

17岁时感到文学殿堂很神圣,兰州大学上了三年学,当时被打成“反革命”,打过短工,当过流浪汉,中了文学鸦片的毒,拔也拔不出来了。
为名为利罢,也是小名小利,得了五百元奖金,就高兴得睡不着觉。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文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你给他一个热烧饼能顶饥。文学揭露了阴暗,说实话一般的揭露了也没什么用?一个开明的领导,一个愿意听你意见的领导,你说了有用,根本不愿听你说的领导,你说再多也没用!

萨特说过,科学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有什么用呢?文学对于社会的功能是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任何抱有功利主义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是感染不了人的。

文学的功能,表现人的生命力,一个人的追求永远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谁不是在人生的汪洋中苦苦挣扎,苦苦奋斗呢!
文学创作需要真挚的态度,苦心孤诣;人类的本性就是面对挑战而搏斗!
文学难的地方,语言的驾驭能力,文学具有乡土性,才能带来世界性。
生活激励了你,你写起来就水到渠成。

作家的人格见识,决定了你写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真正能成一代大家的人、能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而仍有生命力的作品太少了;人品、文品堪为楷模的人少之又少。对此,要想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青年必须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你的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比例,你能承受住这样的现实和打击吗?


一个好的作家,他们打动读者,靠的就是个人亲历的亲切感和发自内心的怀旧情调。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个人的痛切感受,比穿越、灵异、自我发泄更有感染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在于写生活还是写精神,而在于能不能从平凡、冗杂、琐碎中发现美,发现诗意,发现人性和世界的诱人。

我认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故事的艺术。一部好作品,要么讲一个新鲜的、有趣的、有意思的故事;要么能把一个故事讲得新鲜、有趣、有意思。这只是我的标准。

写实艺术的强大生命力源于人们对形象美感的渴望,富于人性的美感享受,这决定了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会过时,它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理由。伦理、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文学、、艺术是为了维护人的心灵。


鲁枢元到会,时年四十多岁,明睛大眼,一双剑眉,头发乌黑张扬,风度翩翩,大有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锐气。

自幼上学,196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到沉湖军垦农场、长葛县农村接受所谓的“再教育”;1972年春天,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师范学校任教;
1981年夏,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任教,1983年评为讲师,1986年6月1日破格晋升为正教授;


鲁枢元长期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开设“文学基础理论”、 “文艺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文学跨界研究”等课程,他的课堂教学颇受人推崇,学生评价他的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触类旁通、启人心智”,一些同行对他的评价是“亦庄亦谐、驾重若轻”,他曾多次获教学优秀奖。

鲁枢元说——
我在高校感受不好,心情很坏,教育混乱,危机四伏,学生不太愿意学,课也不怎么听。每星期开三次舞会,放三次电影,真正愿意学习的不多。大学生毕业分配已成为问题,古代文学研究生没人要;教师工资低、物价上涨,老教授基本工资160元。

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都是体现在对人的研究上;人活着两方面的需求,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人们一般要求几大件,物价上涨,文化滑坡。一个人生活水平高低也体现在物资和精神的统一。

工业化、现代化也带来自身的问题,环境污染、车祸增多、离婚率升高,它不是以社会制度为界限的,18层楼住户与四合院人生活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独生子女一代人是在电子游戏和电视中长大的。

我去国外考察,意大利报社一人一台电脑,编辑人员生活枯燥,一位女郎光膀坐海上,趴在男性屁股上写东西;西方人渴望感性,物质上去了,精神层面的污染不可忽视。农村富起来的姑娘找对象,原来找厚道的,现在找能说会道的,不愿找有钱的,愿意找有才的,这些都是作家应观察到的细节。

精神文明绝不是一句空话就解决了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大功夫。写作过程,夜深人静时,考虑单个人精神愉悦。


河南专业作家张斌,1934年出生,河北乐亭人。1950年参军,历任第七步兵学校学员、教师,讷河县粮食局办事员,河南省汲县豫北医学专科学校办公室秘书,平顶山市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一岁等于一生》、《跳出痴城》,短篇小说集《初恋》,中篇小说集《柳叶桃》、《蔷薇花瓣儿》,长篇报告文学《淘金者》,电视连续剧剧本《男人就是太阳》、《亚武山人》等。

张斌如是说——
中国文学快走投无路了,出版社讲经济效益,作家写了书没人接受,刊物取消补贴,冲击太厉害了,搞写作的困惑,不知出路在哪里?
当前通俗文学热,报告文学热,传记文学热。
小说受冷落,再好的小说也引不起轰动了,作家冷淡人民,人民冷淡作家,促使报告文学走红。
报告文学,宏观上大胆揭露生活;用文学手段作报告;后期报告文学缺乏文学性。人民从报告文学中了解社会问题,一部分应是新闻的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由文学家肩负了起来。

报告文学迎合了人们对社会的心理喧泄,对文学来说是不幸的,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低层次。
俄国文化受全民重视,作家社会地位就高。既然现实生活人民群众需要它,我们的作家也就不妨下工夫写好它。
报告文学主要是取材,回归到更文学的地方。文学就是文学,不直接反映社会生活,更多的是反映过去的生活,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作家对过去的留恋怀念;唱挽歌就是怀念,文学不可能直接反映现实。

小说不能靠采访写作,是对以往的回顾。不能抱功利目的。小说是作家自己对以往生活的沉淀、回光返照。
有志文学创作的人,可以静下心来从事写作,把文学当作生命看待。


河南作家孙广举,笔名孙逊。在丝路笔会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1943年生于河南永城。1965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理论研究室主任、所长、研究员,河南省文学院院长。河南省文联主席团第四、五届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河南省社联第二、三、四、五届委员,河南省文学学会第二、三、四届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低调沉稳,说话语速较慢。他说——

1985年之后,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轨迹,空前丰富活跃混乱,整个中国处于阵痛时期,不少作家感到迷茫彷徨,但,国家还是要迂回曲折前进。每个人面临如何选择,目前呈现两极对立态势;文明与愚昧、从主题学角度观察,文化观念,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西方带来的意识形态,优根性与劣根性的对撞;英国史密斯著《中国的特性》,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引发大讨论,两极发展写我们的民族魂。

文学界,有的主张文学贴近现实,直面人生;有的主张文学远离现实,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有人主张文学把握现实,有人主张文学的哲学意识,一方面向宇宙,一方面从个体意识;一部分整体意识、注重生态平衡,提出共存共荣,相反相成;对立面的统一是最好的和谐,互补互惠,放松、停止争斗,积蓄选择......

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会离开文坛,不必大惊小怪;好者好,恶者恶,为名为利、为官,都是各人的选择,顺其自然好了。

个人选择,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实现宣泄、愉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更是一种情怀。
人格的境界问题,个性的发展,文化人的独立人格也会随着年龄、阅历不断会变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但无论如何变迁,作家的人格境界要上去,艺术境界要有新高度,永远不为过。

任何一种文学方式的作品,都有三六九等高低之分。

有人说,现在是工人哭,农民笑,知识分子坐花轿,机关干部吵闹闹。
女人照、封面照,都是大美女,这也是对禁锢很久封建意识的大冲击。
佛家把——肉、天、慧、法、佛,五种眼,不同层次、观察、把握世界、人生。消遣文学只能流行一阵子,不会有生命力。

但丁《神曲》在禁锢最厉害宗法惩罚时,作家的思想也不会被禁锢。
有人提出文学直接干预生活,年轻人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文学不同层次的作用,都有各自的市场。文学者也要学会哭自己,这也是一种感情宣泄的需要,

我们还要把性和色情要区分开来,不能动辄打上色情的标签。
权威要有,不要迷信,要有怀疑精神。

当前文学创作的障碍;简单说是创作自由、外部内部的自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都是现实的存在,创作欲望是作家心灵迸发。

中国三百万军队,铁路工人也是三百万,铁路产业大军文学艺术创作不可忽视,四个现代化,铁路是先行。
一个人在文学道路上,像一个苦行僧,有人给一碗热汤喝喝,就继续上路了......

河南作协老秘书长段荃法,像一位憨厚的农村老大哥,总是与人为善,此次丝路笔会他最后总结发言——

尽管彼此相熟,个人观点各有不同,搞创作的人找到自己的进击方向;不要在万花筒中迷失个人的方向,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正确理解创作又自由,又不自由的辩证关系,认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自己不了解,没有亲身感受和体会的不要写,作者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脚下的生活忽略了,就必然出现雷同的现象,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脑袋。

创作技巧,就是隐瞒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相处三天,就能发现别人的弱点,能够自知之明就难,听一句知心话很难,交一些真正能说真话的朋友难上加难。

多读书,广交友,走出去,慎思考是文学创作的不二法门。丝绸之路创造古代文化交流的大融合,今天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我代表河南文化艺术界,向来自大西北的远方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辽阔古老的中州大地时刻欢迎朋友们的到来!

郑州铁路局文协对于丝路笔会最后一站,做了精彩完美的安排。

先后组织与会作者到郑州黄河游览区,汉霸二王城、碑林、炎黄二帝塑像、大禹塑像、乘坐气垫船在黄河里驰骋,站在巍巍邙山之巅,俯瞰滔滔黄河东流,河风浩荡,长风振衣,岂不快哉!

天下名刹数少林,笔会作者怀着虔诚朝圣的心踏上少林禅宗圣地,巍峨庄严的大殿,千年古柏森森,塔林各式佛塔造型各异,草木葳蕤,少林功夫果不虚传,远方的客人啧啧称赞。

走出少林,我们又踏上宋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站在将军柏前,思绪万千,大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开封,东京汴梁,给人留下太多太多的记忆,龙庭、相国寺、铁塔、潘杨湖一清一浊,令人回味。参加笔会的文友兴致勃勃踏向古都开封这片深情的地方,亲身感受充满烟火气古城文化底蕴,追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惩恶除霸的遗迹......

十朝古都洛阳是必去之地,龙门石窟闻名世界,是文友梦寐以求向往的圣地。奉天寺大佛冠绝古今,令人扼腕。
我们相聚大佛身边,合影留下这难忘的瞬间,定格在生命之中。

洛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不能不去,我们相继参观浏览,了解古都的风土人情变迁史。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州沃土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给来自大西北的朋友留下深刻的记忆,新朋旧友相聚在这里交流创作,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真有难舍难分的感觉。分手那一刻,真个是泪洒相思地,真情可对天。

1986至1988,丝绸之路笔会永远定格在记忆里,温暖我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