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汪汪2019-01-25 18:42:34

擦肩而过的眼泪

夏日炎炎,丹英娜穿梭在一条条狭窄的小巷中,汗流满面地向路边林林总总的饭铺餐馆打听“甘露关怀协会”的地址。

“甘露关怀协会?你没弄错吧?”听到这个名字的人,都流露出古怪的神情。

“是啊,没错。甘露关怀是一个佛教组织。”丹英娜着急地 补充道。

街边中餐厅的年轻计挤眉弄眼地向她打趣道:“大姐,这里可是G国著名的红灯区啊。哪里可能有什么佛教组织。我看你是踏错庙门,拜错菩萨了吧。”

丹英娜面露尴尬,平生从未涉足红灯区,此刻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再三询问:“没有弄错,甘露关怀协会就在这里的24A巷。请问24A巷怎么走?”

虽然还是大白天,灯柱下、旅店旁、发廊外都站着好些浓妆艳抹衣着暴露的莺莺燕燕,不时有男人们凑上前去问价。甚至还有西装革履、职场专业人士打扮的男子当街拦住她,主动凑上来搭讪,这令人难堪的一幕让丹英娜只能满脸通红地匆匆逃开。

途经涂脂抹粉的流莺和讨价问价的阿伯,丹英娜好不容易从路人口中打听到24A小巷。从巷口拐进去,这里仿佛是化外之地,沿街都是各个宗教社团开设的一个个机构,里面都供着神佛或基督圣母像,气氛庄严宁静,俨然是红尘中的一方净土。当初从网上查找到这个临终关怀组织的地址时,丹英娜不是没有顾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佛教机构会隐身在这片灯红酒绿、藏污纳垢之地。

沿途细细查看,丹英娜终于看到了一栋二层小楼,以及楼门前白底淡绿色的“甘露关怀协会”的招牌。在烈日下奔波后,一推门进去冷气格外凉爽,精神为之一振。布置简单清雅的办公室当中有两瓶胡姬花,供着低眉垂首的慈悲佛像。办事的大姐眉目清淡安详,让人一望即生好感。屋子里面有几个男子正在用中文讨论志工培养的事情。

此情此景,让丹英娜忽然生出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

负责接待的大姐自我介绍叫苏姗,知道丹英娜是前来咨询“临终关怀义工培训课程”的,她从接待柜台处走出来,拿了份资料,招呼丹英娜在门口的黑皮沙发上坐下,两人简单地聊了起来。

“丹英娜,你是从哪里知道我们这个机构的呢?”苏珊微笑着进行她小小的面试。

“我是通过在网络上搜索‘临终关怀义工’才找到你们这个机构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正式的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义工,并且能够参加到你们的团队中,去为广大的癌末病患提供关怀服务。”丹英娜心里有些紧张,没想到成为义工除了必要的培训,还需要进行比较正规的面试。

“你是怎么想到要加入临终关怀这支义工队伍的呢?”苏珊提出她的第二个疑问。

“临终关怀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生命话题。我最近时常在想:要想坦然宁静地离开人世,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随着岁月流逝步入中年,我的父母日益衰老,身边的朋友也不时传来家中老人离世的消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显得越来越迫切。

前一阵子,我陪同一位老人走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眼睁睁地看着他非常辛苦非常痛苦地挣扎着离开,我却只能爱莫能助,这让我十分痛心。因此想要学习这方面的常识,培养有关的技能,能够真正地去帮助那些临终者。这就是我来这里参加义工培训的目的。”想起温德父亲临终前的哀嚎,丹英娜不由得眼中泛起泪光。

“我想请问你,你知道我们甘露关怀的创建背景和服务宗旨吗?”经历过太多死亡画面,苏珊懂得丹英娜的悲伤,她放低了声音柔和地继续询问。

“我从网页上了解到:甘露关怀是G国本地的一个佛教团体,是注册的非盈利组织。它面对社会大众,提供四个阶段的专门的临终关怀志工培训课程。”丹英娜并不太了解这个团体,只是聊了聊网页上获得的一些信息。

“我们的甘露关怀旨在推广生死教育以及培训一批有志愿和一定能力水平的志工,为大众提供临终的心灵关怀服务。对临终者特别是癌末病患,进行面对死亡的心理陪伴以及心理建设。临终时刻,为什么要注重心灵关怀呢?

1 人生快走到尽头时,也许更迫切地需要了解人生的意义,回顾和肯定自己的一生,恩怨情仇也希望有个了结。

2 病人越接近生命的终点时,心理、灵性的启发就越重要。

3志工通过与病患建立友情,以心灵关怀来协助病人回顾生命,觉察与肯定生命,提升内在力量,乃至在各自的宗教信仰上寻找到最后的归宿。

有鉴于此,我们开创了甘露关怀协会,提供临终阶段的心灵关怀。

关于甘露关怀,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不妨都提出来。”苏姗平和地凝视着丹英娜,仿佛一个熟识多年的老友。

“我想仔细了解一下你们的义工培训课程,你们为学员提供了哪些培训资源,有什么具体要求吗?”丹英娜回报了一个微笑。

“丹英娜,我很乐意回答你的提问。

在所有义工中,临终关怀志工可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因此,这份实践很可能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最深的触动和影响。

由于资源有限,为了培养真正有愿力有能力帮助临终病患以及家属的志工,我们对志工培训层层把关要求严格。在实际接触个案之前,每个学员要付出时间和金钱来义务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培训学习,这个准备时间至少长达一年半到两年。

前四个阶段,跨度为一年。在第一阶段后有小组讨论及评估,看看你是否适合临终关怀工作。第一,二阶段的培训是面向大众的,家中有重病者、有老人、对临终准备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来了解很多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以及之后的课程就只允许签署志工意愿表的学员参加,用准志工的态度来认真学习这些随时可能要用到的资讯。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将会聆听医生、护士、社工、法师等从各自领域介绍相关课题。接下来第二年的课程会有社工、心理辅导师、资深志工等分享各自专业的宝贵经验。

仅仅是第一、第二阶段接触到的医生就来自于四种专业。有负责安宁医护的医生谈末期病人的症状和控制;主治老年疾病的医生讲授如何与老人沟通;精神科医生讲解医学和佛学如何处理焦虑;肿瘤科专家介绍癌症的治疗,可见阵容相当齐备,如此才能培训出储备知识完备的专业志工。

在接触实际个案后,每三人成一个小组,每组志工由志工组长带领负责个案。而志工组长接受两位经验丰富的志工督导管理辅导。志工们有任何问题可及时反馈,讨论,制定应对方案。定期返回甘露协会讨论工作,参加增益培训课程。可以说对志工本人而言,这也会是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没想到做临终关怀的义工需要这么丰富的知识储备啊!请您再谈谈义工小组具体接触个案的情况,好吗?”丹英娜不胜惊讶。

“义工小组可能会去个案家中,也可能去个案所在的医院病房中探望个案,陪个案聊聊天说说话了解情况,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关怀。

每一次探访结束后,义工小组都要填写相关的表格,记录个案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看法等等。义工小组通常是根据个案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探访次数和约定见面时间。目前各个义工小组大多是每两周探望一次个案。甘露关怀团队同时也安排了临终关怀领域资深的专业督导老师来负责追踪辅导各个小组的探访工作。各小组与督导老师每月见一次面,共同探讨访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接受督导老师的专业指导。

由于在提供心灵关怀的过程中,不断地面对死亡与丧失,我们的义工们心理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在探讨个案的时候,督导老师也会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等,以便他们在长期的临终陪伴过程中,能够不断化解死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甘露关怀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澄清和询问的吗?”苏姗娓娓道来,细心攀谈。

苏珊的侃侃而谈让丹英娜心里越来越肯定,这就是她想要寻找的组织,不禁坦率地把自己的疑虑全盘托出:“当初在甘露关怀的网页上看完课程安排之后,我不免有两点疑虑。一是担心课程运作不规范,无法得到需要的训练,也没有机会参加实践。二是这个协会地址在本地著名的红灯区,我不免担心治安问题。现在听您介绍了甘露关怀团队的运作之后,我打消了第一点的疑虑。

我想问问第二点:甘露协会为什么要选择开设在红灯区呢?今天我在这一带来回找寻甘露协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误会和尴尬。我觉得对于女性来说,来甘露协会上课受训,其实很不方便。”

“这方面你可以完全放心,甘露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开办,这一带社区的治安是完全没问题的。至于为什么在红灯区开设佛教组织?我想我们是遵循了甘露关怀最初的创建者大通法师的意思:深入红尘,弘扬正法。广大慈善,普降甘露。广大慈悲,不离不弃。”

“广大慈悲,不离不弃。”苏珊末了这句话,仿佛一记重锤敲在了丹英娜的心上,带来极大的震动。她对于温德,不也曾是不离不弃吗?那些行走在这灯红酒绿之地的,不正是最荒芜最干涸的心田吗?

甘露,有时若清泉,有时,若眼泪。

通过了甘露关怀简单的面试,缴了学费登记注册之后,丹英娜终于踏出了临终关怀义工的第一步。她不再面红耳赤,而是步步安稳,步步清凉地走出了24A巷,走出了这一片红灯区,走到了地铁站。

回望24A巷里的佛像,温暖而慈悲,仿佛在对这一片地界上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无声低语:我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

 “温德,我也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挤在拥挤的地铁里,丹英娜在晃动的车厢里,晃动的人潮中,默默思念着温德。

从U中被迫离职之后,丹英娜自知再也不能在教育界谋得一席职位,她只好做起了“家庭补习老师”。断断续续地从网络上接收几个小学生,中学生,辅导他们的英文写作。不稳定的收入让她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爱车,过着相对拮据的生活。收入少了,时间却多出了很多。这大把的白天和黑夜如果用来思念某个无望的人,是再痛苦不过的。丹英娜于是想到了用做义工的方式去转换这些可能会被虚度的时光,赋予它价值,赋予它意义,从卑微中发掘伟大。

丹英娜没有想到,与温德在秘密爱巢中作别之后,两人从此再未谋面。打给温德的电话,秘书总推脱他在外地出差。这样持续了四个月之后,丹英娜渐渐回过味来,心知这是温德分手的托辞,泪流满面地挂断了电话。此后,她只能从报刊、杂志、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温德的照片,了解他的讯息。

两人分手的隔年,温德就结婚了,新娘是亚洲电讯和地产大财阀威顿家的二公主,社交名媛米歇尔.威顿。二人的新婚喜照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版头条,传闻中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的科技新贵温德与权贵家族威顿家的强强联姻,也成了市井小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意料之中的好事,丹英娜抚摸着电脑屏幕上温德的笑脸,一边祝福,一边流泪。她和他到底还是抵不过世俗的舆论,她的存在,妨碍了他的前途,她和他不过是人海之中一场擦肩而过的缘分。

200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强烈。经过为时一年半的培训,丹英娜也正式成为“甘露关怀协会”的临终关怀义工。她给学生补习的时间多安排在周末或周日晚上,而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忙碌的工作时段,她则是在组长哈利玛的带领下,每两周走访一次个案,探望奄奄一息的癌末病患,用无限的温柔与耐性陪伴那些独自走向终点的生命。

生命的末期,许多人会感到内疚、后悔、无助。帮助个案把这些被压制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让他们感受被宽恕,获得内在的宁静。如果曾经造成伤害的人还活着,向他们说出道歉“对不起”;对生命难关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出“谢谢”;对自己亲近的人,默默传达“我爱你”。生命接近终点,能说出这三句话并不容易。我们以往的过失,就好像镜子蒙上的灰尘,是可以擦拭掉的。真心地努力,我们可以即刻得以改变,从而得到关系中的谅解与接纳。

每一种信仰都强调宽恕的力量。义工们协助临终病患真心地呼唤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清洗自心,必然会出现良好的感应,临终时得以善终。

这个冬天特别冷,短短四个月,丹英娜已经送走了三名个案。目睹那些生命的枯萎与殒落,难免伤感。丹英娜此时才深刻了解为什么义工小组需要督导老师的心理干预与心理疏导。作为义工,一次次地走近临终者,建立了友好的联结,又不得不一次次地面对最终的死别。能量的耗散,心理的黯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平衡这种心绪,丹英娜常常去公园里看那些天真玩耍的孩童,看那些艳丽怒放的花草,看那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的一切,来化解长时间与死亡相伴的深沉的伤感。

这天中午,组长哈利玛和丹英娜在冒着凛冽的寒风家访之后,坐在一家炸鸡店里,边吃东西边聊天。说话间,哈利玛的电话忽然响起,原来是先生把钥匙忘在家中了,催促她赶快回家开门。“哈哈哈哈,我家这个糊涂的老公啊,迟早有天会把自己给弄丢了,让我不得不到处去找他。”幽默风趣的哈利玛疾风一般离开后,丹英娜继续坐在原处,慢慢喝着手里滚烫的黑咖啡。

“丹英娜老师!”午餐时段,熙熙攘攘的炸鸡店门口有人一眼看见了她,不禁高声叫出她的名字。丹英娜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U中学附近的一家商场吃炸鸡,叫她的应该是U中学的老师吧。不过,自己之前在U中已经是声名狼藉,有谁会在这里高声叫唤自己呢?

丹英娜心中一阵莫名紧张,随着声音的方向望去,看到了正在炸鸡店门口排队等着领取炸鸡汉堡的叶好。

“叶老师?!”叶好用托盘盛着自己的汉堡和热饮,毫不客气一下子坐到了丹英娜面前。

几年前,当叶好在中三数学组办公室外与丹英娜擦肩而过的时候,曾经目睹她泪流满面。那时的她,自觉不便过问丹英娜的个人私事。后来得知丹英娜因为流言被迫辞职后,叶好心里一直挂记着她,后悔当时没能陪她好好聊聊。叶好的心底,一直存着丹英娜的那滴眼泪,时不时地冒出来拷问着她:为何当初忘记去关心一下身边的弱势者?乃至让她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选择离开。

时过境迁,再次遇见丹英娜,看见她由浓得化不开的忧郁变得面色明朗,叶好很想问问那些年那些眼泪背后的故事。

“丹英娜,对不起。”

“对不起?为什么?”

叶好满脸通红,吐出口的第一句话让丹英娜十分意外。

“几年前,在U中的时候,我曾经看着你孤单地对抗所有的流言蜚语。虽然我相信你的为人,相信你是为人中伤,我却没有及时地走近你。虽然我们并不是关系紧密的朋友,但是当年在U中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培训期间结下的了解与信任,让我这些年来,一直很想对你说声:对不起。” 叶好感激上天给了她这个机会,让她终于再见到了丹英娜,说出了收藏在心里那么久的一句话。

“呵呵,谢谢你的关心,其实也不必太介意。这几年的确不容易,但我已经走过来了。我很感谢那次的心理培训课程,为我在心理辅导方面打下了基础,我现在做的事情正和心理辅导密切相关。”丹英娜面露微笑,回想起和叶好当初淡淡的友情。

她们俩是在一次中学生心理疏导培训课程上结识的。由于近年来中学生自残自杀率不断攀升,同时向低龄化发展,引起家长与校方的忧虑。教育部在中学老师中进行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培训。虽然校内一般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但是那些真正遭遇心理障碍的学生,很少主动走进校内的心理咨询办公室。反而是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科目老师,特别是级任老师,更能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早地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教育部组织了各学科的老师们进行这类培训。

其中的“倾听与同理”课程,主要是教授一些基本的倾听技巧,帮助老师们了解和掌握同理心。“倾听与同理”这两个内容,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法则。倾听,顾名思义,很容易理解。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又叫做换位思考、移情、共情,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也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善用同理心来抚育子女,处理家庭关系、人事关系、社会关系,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如果这些词汇让你觉得过于学术,过于艰深,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基于“倾听和同理心”的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少说多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换位感受。

在那次培训课堂上,丹英娜和叶好刚巧组成一对儿,完成培训老师安排的一组活动。叶好和丹英娜由此结下了友情,培训结束后,两人偶尔也会交流一下在教学当中遇到的一些中学生心理问题。

“其实,当年那些家长反对的事情也算不上是流言蜚语。我当时的确为了一个过去的学生,和我前夫闹到离婚。这几年来,我独自一人,过得并不顺利。但是,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如果再来一遍,我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傻事,在人前人后被人笑话。”丹英娜云淡风轻地笑了笑,她感情的私密地并不介意叶好的贸然闯入,反而是坦坦荡荡,举重若轻。

“离婚女人的辛苦,我懂。我也已经离婚了,还带着儿子。”叶好有些凄楚地喃喃自语,不明白丹英娜到底是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可以在风暴之后如此淡定。

“你也,离婚了?”丹英娜立刻敏感地体会到叶好的低落情绪:“我眼下在做英文补习老师,其他时间在做临终关怀义工。比起生离死别,离婚、丢工作都算不了什么大事。我自己觉得,现在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临终关怀?!呵呵,我对你所做的义工也很感兴趣。不过作为单亲妈妈,我目前分身无暇,也只能听你聊聊而已了。难怪,你现在看起来精神面貌那么好……”

三十分钟后,叶好不得不离开,结束午餐返回U中继续上班。丹英娜也该搭乘西向的地铁去父母家带年迈的母亲去诊所看病了。这次迟来的相逢和毫无戒备的畅聊,给两个离婚女人都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支撑着她们勇敢地奔赴各自的命运。

小贴士

有朋友提议说:《幸存者》这个小说引用了多种写作技巧,手法高明。身为作者,不妨为感兴趣的朋友们解析一下章节中所用到的主要写作手法,让大家在阅读后能有更多的收获。

特别需要申明的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从未刻意地去采用或者实践某种写作技巧,我的所有文字都是随着思绪自然而然地流动而成。往往是在写成之后,回过头一看,才清楚地意识到该段文字引用了哪些技巧。既然有这种提议,我于是增加了“小贴士”这个部分,给大家透露一点小小的写作知识,让读者可以在品读故事之外,再多一层解析的乐趣。以期与大家共同进步。

《擦肩而过的眼泪》整个文脉是围绕着丹英娜的所思所想所感而流动地展开,形成典型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最后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